夔门

俗话说:“要过瞿塘峡,先闯夔门关。”瞿塘峡口,两岸双峰欲合,夹水对峙,其状如门。周代初年这一带属夔子国,故把这里称为“夔门”。

这夔门便是著名的长江三峡的大门,为川东咽喉要地。在夔门的绝壁下, 在草塘河汇入长江处的险峻礁石上,有两根粗大的铁柱楔入石中,这便是“铁锁关”的古代遗迹。据历史记载:唐天 夔门 - 图1元年,张武曾在此“作铁夔门 - 图2绝江中流,立栅于两端”以“锁峡”防外侮。据《宋史》载:“景定五年守将徐宗武于白帝城下岩穴设拦江锁七条,长二百二十七丈五尺,五千零一十股, 又有铁桩,各六尺四寸”。真是一练横江,万船莫过。“夔门天下雄”的石刻大字和铁锁关的遗迹,至今仍保存在峡门关上,留下了许多悲壮惨烈的故事。

夔门北岸,峭壁万仞,山呈赤红,状如勇士袒胸披甲。又说古代巴人的赤甲军曾屯兵于此,故名赤甲山。清晨,朝霞照射下,山峰赤甲生辉,分外壮观。南岸的白盐山,每当晴空日丽,银辉闪烁,仿佛盐堆万仞岗,故有“白盐曙色”之誉。

夔门乃三峡之大门,巴蜀千川汇于门前,众水夺路,波涛汹涌,激流回旋,呼吼如雷,惊人心魄,叹为奇观。杜甫著名诗句:“分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将这雄险壮丽的情景描写得可谓形象生动、无与伦比。

夔门咽喉之地,原有 40 米长、15 米宽、25 米高的一块礁石,其状如马似象,随江水盈亏或露或隐,诸多船只每行至此,多犹豫不决,故称“滟滪堆”。船家早有“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