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乡成都古已驰名

据《华阳国志》载:蜀王开明九世定都成都后,就开始酿造“醴酒”了。醴酒是一种不滤酒糟的甜酒,用来祭把祖先和鬼神。在彭县(今更名为彭州) 竹瓦乡,出土了两批蜀国贵族用过的青铜酒器;在成都百花潭中学内,出土了战国的镶嵌铜壶,壶上有一幅宴乐图,描绘蜀国贵族边饮酒边欣赏舞蹈的场面。当时蜀国的贵族都爱喝酒,促使成都的酿酒业发展很快。

到汉代,成都的酿酒业进一步发展。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和妻子卓文君曾在临邓县(今邛崃县)开店卖酒。成都土桥东汉墓中有一块画像石, 上面刻有“酿酒图”,描绘了一座酒坊的情景,满载粮食的牛车来到酒房, 妇女忙着取井水,有人在大烧锅前烧人,育人在 5 个大酒坛内舀酒,成群的家禽家畜在四周吃酒槽。这幅“酿酒图”反映了当时成都酿酒业的兴盛。

在唐代,成都烧酒很有名气,这种蒸馏酒可能就是杜甫说的“浓无敌” 蜀酒。到宋代,出现了“锦江春”酒,它是用薛涛井的水精心酿制而成的。到清朝乾隆五十一年(公元 1786 年),王氏兄弟两人在成都东门外水井街大佛寺旁边开设“福升全”酒坊,继承“锦江春”的传统,用薛涛井中的水酿酒,被人称为“薛涛酒”,大受人们欢迎。为了扩大经营,“福升全”酒坊老板在城内暑袜街一口明代古井旁边新建一座酒坊,取名“全兴成”。酒坊吸收成都名家酒坊的长处,根据粮食、水源、气候等条件,对“薛涛酒”的制作工艺进行加工改造,酿造出几种好酒,统称为“全兴酒”,满足了不同层次饮君子的需要。“全兴酒”甘醇、浓香、爽口、绵甜,超过“薛涛酒”。

“全兴成”的工匠不满足己取得的成绩,他们继续摸索、不断提高,总结出一套独特、精湛的酿造工艺,把成都的酿酒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为名酒“全兴大曲”的产生奠定了坚实雄厚的技术基础。“全兴大曲”问世后,历年来都被评为四川省的名酒,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跨进了全国名酒的行列。它属于大曲浓香型,是 58”一 60°的高度酒,酒液无色,清彻透明,酒香浓郁,和顺回甜,以其“曲香、醇和、味净”的特殊风味享有盛名。它的包装选用方形酒瓶,装演精致,美观大方,是馈赠亲友、宴请宾客的上等饮料,是全国名酒“十朵金花”之一。

成都在历史上曾酿造出清醇、酴酒、临邛酒、郫筒酒、乳酒、烧酒、锦江春、竹叶青、薛涛酒、全兴酒和全兴大曲等许多名酒,因而获得“佳酿之乡”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