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跳丧鼓”

“跳丧鼓”是土家族先民用来悼念死者的一种祭祀歌舞。这种歌舞流行在武陵山区的黔江地区、鄂西土家族自治州和大庸市。“跳丧鼓”融合了土家族独具特色的跳丧和坐丧两种形式。

“跳丧鼓”保留着古代已人竹枝词和巴渝舞的遗风。据有关史料记载, 早在隋唐时期,土家族先民的父母“初丧”,人们便“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打丧鼓⋯⋯人死,棺敛讫,集中打鼓说书,澈宵达旦。”

跳舞时,由一人边击鼓边唱歌,数人围着棺木跳舞,或由三人分别拿小鼓、小镲、小锣边打边绕棺木,一边走一边唱,所以又叫“打绕棺”。舞蹈动作有“虎抱头”、“虎洗脸”、“四人穿花”、“燕儿含泥”、“猛虎下山”、“凤凰展翅”、“美女洗头”等数十种。其歌包括唱死者一生的经历和作为,人们对死者的哀思,以及对死者家属的劝慰等方面的内容。据说“跳丧鼓”是古代巴人“击鼓踏歌”的演变。在土家族,无论哪家死了老人,附近村寨能歌善舞的人都要到丧家唱“孝歌”,以歌代哭来寄托哀思,即便是死者生前的仇人也不例外。

“跳丧鼓”的舞蹈动作灵活洒脱,队形变化复杂,舞者动作熟练,变化快捷,使人眼花镣乱、目不暇接。“跳丧鼓”虽是丧事舞蹈,但舞者却无痛不欲生之情,有的则是热烈欢快的气氛,反映了上家族入对待死亡的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