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彝族婚礼

彝族婚姻要有媒人(彝族称“夫呷”)说合。媒人通常是男方聘请男性充当。媒人主要是帮助男女双方了解对方的门第、家境、人品等情况,以及对彩礼身价的商定。一经男女双方家长同意,就请毕摩(巫)择吉订婚。订婚时,首先是男方的兄长、长辈和媒人到女方家,去时带大公鸡一对以及一此酒食和其他礼品。到女方家去订婚的主要活动内容是看猪的啤脏来卜婚下是否吉利。所以订婚这天,女方家一定要杀一头猪,将其脾脏取出展示.以平展的为吉利,曲翘为凶。这次到女方家,男方家还要向女方家交部分彩礼银子。随后是女方家到男方家回访,也要举行猪脾占卜仪式,除不交彩礼外, 其余活动与男方家到女方家的活动大体相同。

凉山彝族青年的婚龄一般在 17 岁以上。结婚时,男子须是双岁,女子为单岁。婚期大多选在五谷入仓、羊羔落地,大雁南飞的秋冬农闹季节或新春佳节时举行。具体“吉日”,要根据新娘和新郎的母亲的生辰推算选定。婚礼举衍之前,新娘要”禁食”一两天乃至数日,最后一天还要“禁水”,以免新娘去婆家途中要上厕所。娶亲之前,新郎家先派两名称为“侠木”的男青年(一般是新郎的堂弟、姨表弟等人)送酒到新娘家,以示如期娶亲。

接亲的日期己到,新郎家派出一位长辈率领新郎的弟弟、同寨于的青壮年好友牵一匹彩马去新娘家接亲。当他们一到新娘家所在的村寨,就要遭到村中年轻姑娘们的阻挡。伴嫁的姑娘们宣布:“为了把女儿养大,妈妈脱了99 层皮,不泼 99 瓢水,不抹 99 把锅烟,哪能让你们把新娘背了去?”来接

新娘的小伙子们立即回道:“我们翻了 99 座山,走了 99 道梁,不背走新娘那还行!”快快给我们把路让!”于是,来接新娘的小伙子往寨里冲,护卫新娘的姑娘们拼命阻拦,并把早已准备好的锅烟往接亲小伙子们的脸上抹, 把早已准备好的水往小伙子们的头上倒,直到新娘家的长辈出面迎客,这场戏剧性的斗争才告结束。接亲者进屋作客,新娘的父母出面接待。

这天晚上,要出嫁的新娘披毡蒙头,由她的女伴们陪同一起唱《阿可莫尼惹》(即妈妈的女儿),哭诉道:“妈妈的女儿哟,血换成酒喝了,肉换成肉吃了,骨换成钱用了,女儿不走也得走了!”这首哭嫁歌其悲楚之声, 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天未亮的时候,请福气好的嫂子喷酒给新娘梳头,戴金银头饰和彩带, 穿上艳丽的嫁衣。第二天一早,由新娘的一个表弟将新娘背到马上骑马去婆家(有的地区则是由人一直背到婆家)。新娘家送亲的人主要有新娘的兄、弟、叔伯等人。路上如遇到另一接亲的人群已在前面走过,就要用披毡铺在前队马蹄印之上,让彩马踏着披毡而过,以示不踏他人的;日路。如果因路程远,一天之内不能赶回家时,接亲的人可在中途适当的村寨人家过夜,但新娘不能进别人家住宿,要在户外由人守护过夜。

新娘到婆家村寨后,不直接进入婆家居室,而是先到事先用新竹、松枝和竹帘搭成的“迎亲棚”内,寓新婚夫妇松竹长青、白头借老。人夜(以天上出星星为准),新娘进婆家房门之前,人们用白蓝两色碎布串起的彩布条在新娘头上转一转,而后将布埋在桃李树下。新娘进门时有的还要骑一下不挂后套的马。新娘进入婆家房屋之后,由新郎的姐妹陪同,开始吃禁食以来的第一餐“过门饭”。新郎不能露面,甚至吃饭也不能点灯。宴席间人们要吃坨坨肉、米饭、养粑,还要进行赛酒、对歌、摔跤、抢树桩等文娱活动,

歌声,笑声此起彼伏,情绪非常欢快热烈。

第二天(有的地区是当天),新娘与送亲者一道返回娘家。新娘返回娘家的第二天,新郎在同寨青年的陪同下,背着酒肉、牵着猪羊到新娘家回拜。再过数日,新郎家派人来接新娘,从此新婚夫妇开始夫妻的正常生活。也有因双方或一方年龄还小,新娘家劳力缺乏,或新郎家居住条件不具备时,新娘仍要留在娘家数月甚至数年,夫妻都不能同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