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秋节

每年衣历四月初八,秀山苗族要欢度“赶秋节”。到了这天,苗族同胞都要换上节日盛装,兴高采烈地从各地诵向苗乡传统的集会之地,参加一年一度的盛会。节日里,人们有的打秋千,有的舞狮子,有的上刀梯,有的跳芦笙⋯⋯男女青年则不失时机地物色情侣,谈情说爱。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引吭高歌,互相唱秋,或相互祝福,或追述民族根谱,或即兴编唱新词。秋场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歌声阵阵,笑语盈盈。

赶秋活动开始之前,要举行简单的仪式。首先,由一男(秋公)一女(秋婆)身着古代苗族服装,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一人举着一棵高大壮实的包谷, 一人抱着一束稻穗,一起走到秋千架下,向人们宣告一年的收成,祝贺丰收。接着便是众多的青年男女争上秋千。秋千架高十多米,呈纺车状,八架车辐相互错开,每架可坐一人。当秋千停转之时,人们纷纷往下跳,最后一个跳下秋千的人要被罚唱一支歌。当然,也有人故意最后跳下秋千,意在上展自己嘹亮的歌喉。

关于苗族赶秋习俗的兴起,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说是在很久以前,苗寨有个叫乜琅的姑娘,聪明美丽,她画的花草,蝴蝶飞来采;她绣的花,芬芳扑鼻,蝴蝶飞来扑。有一天,她正坐在门口绣花鞋,突然飞来一只岩鹰把鞋衔走了。就在这一天,有个英勇善射名叫巴贵达惹的苗族小伙子正在山上打猎,将这只岩鹰射落,见鹰叼的鞋子上的花绣得很精巧、栩栩如生,就知做鞋的姑娘一定聪明美丽。为了找到这位绣花鞋的姑娘,巴贵达惹把一人坐的秋千改成八人同坐的磨盘秋千。消息传出,赶秋这天,远近苗寨的男女老少都向秋场涌来。秋场上人山人海,歌声笑声不绝于耳。坐在秋千上的四男四女,随着秋千的转动不断欢呼,围观的人们也高呼助兴。这天,包琅姑娘也来围观。经过对歌、盘歌,巴贵达惹终于找到了乜琅,两人情投意合,结成了良缘。从这以后,每当瓜熟、果香,赶秋佳节到来之时,这一带的苗族同胞便扎起秋千,欢度节日,择配佳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