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鸡公车

过去在四川农村,经常看到农民推着一种独轮车,其形状像鸡,车轮走起来“叽咕、叽咕”如鸡叫,所以大家叫它“鸡公车”。

鸡公车的结构简单,一般长 4 尺,前安木轮,轮边缘包硬橡胶,轮子高出车身,用木板护住,构成凸形。车身后部有支架,便于停放,另有两个长木柄如燕尾形,车夫用两手握把向前推。车身有宽有窄,宽架鸡公车车面宽平,载重量大,能推载 500 公斤左右;窄架鸡公车车架前窄后宽,能推载 200 公斤左右,适合农家用。推鸡公车要有一定技巧才能保持车的平衡,有首推车歌这样唱道:

一要眼睛灵,二要手撑平, 三要脚排开,四要腰打伸。上坡腰躬下,下坡向后蹦; 背带要绷紧,平路稳到行; 转弯游到碾,早把路看清; 推车本不难,只要有决心。

鸡公车载重量大又轻便灵活,能在狭窄的田间小路和泥泞的路上行驶, 加之制作又比较简便,因而深受农民欢迎。人们称赞道:“鸡公车,真正好, 不吃粮食不吃草。农忙时推庄稼,农闲又把百货拉。”1983 年 3 月,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在泰国举行非机动车辆展览讲习班,我国提供了23 种非机动车,其中有 3 种属于四川的鸡公车:鸡公车、越沟鸡公车、汽胶轮独轮车,都获得较高的评价。

四川鸡公车之多,尤以川西为盛。过去,成都市民所需的粮食、用品多靠鸡公车运输。清代末年,各路鸡公车云集成都,车轮损坏街石,引起市民和车夫发生矛盾,后来在街中心修建石槽,专供鸡公车行走,才解决了这个矛盾。到民国初期,广汉县几乎家家都有鸡公车,有的还多达二三辆。到 1956

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四川仍有鸡公车 50 多万辆。如今,随着汽车、自行车的增多,鸡公车越来越少,逐渐被跑得快、更轻便的自行车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