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蒙古族婚礼

在黑龙江的蒙古族婚礼仪式当中,至今仍保持着许多游牧生活中遗留下来的传统娱乐竞技和信仰习俗。

男女双方定亲后,择日举行婚礼。男方的主持带领一队人马和一辆轿车前往女家接亲。来到女家门前,新娘的嫂嫂等人送上珍贵的奶食品,同时将接亲队伍拦在门外;必须由男家的擅长祝辞的主持几个回合伶牙俐齿的颂赞、交锋,才允许进入女家。

随后即是女家为欢迎新郎安排的“沙恩吐宴”。“沙恩吐”即绵羊后右腿胫踝骨,是结亲的标志和信物。在由新娘的嫂子和姐妹组成的女席上,新郎需想方设法讨取“沙恩吐”,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刁难和挖苦。接着还要到新娘房中“讨名问庚”,双方的主持以独特、风趣的祝辞展开舌战,以新郎告饶结束。

新郎终于在男家一队人马的帮助下接出新娘。按照旧礼,新郎需先行回家报信,再陪新娘同时到男家。女方送亲的人们则不依不饶,派精悍的骑手试图抢下新郎头上的红缨帽,阻拦他先行前往。于是,在迎亲、送亲双方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忽而打马疾驰,忽而周旋难进,颇有情趣。

在正式举行婚礼时,祭火是神圣的一项仪式。相传,是篝火治铁才挽救了蒙古族先世的生命,使这一民族繁衍生息下来。火种即是生命力和传宗接代的象征。新郎新娘下马、下轿后,走过白毡,来到院中燃烧正旺的火堆前, 向火堆洒祭奶酒,跪拜叩头。祝辞人高声颂赞,表达对先祖的怀念和对新人的祝福。

此后,众人在热闹的颂荷包、抢荷包仪式和欢乐的喜宴中尽情说唱、舞蹈,婚礼一直进行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