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俗风情

在黑龙江的松嫩大地上,蓝天白云拥抱着一片绿茵茵的草原,草原捧托着那洁白的羊群和巧妙点缀的白色蒙古包⋯⋯这里繁衍生息着一个骁勇、剽悍民族的后裔,他们就是黑龙江的蒙古族人。

据《化铁出山》的古老传说讲述,蒙古族的先世在公元前的世纪里聚居在额尔古纳河流域。在部落战争中逃生的两男两女在额尔古纳山谷找到了水草肥美的栖息之地,从此结成两对夫妇,繁衍后代。随着人丁增加,额尔古纳山已成为封锁部落族发展的牢狱,蒙古族先世们便砍下大片的树林,燃起通天大火,烧化了矿石,打通了走出额尔古纳山谷的道路。公元八世纪后, 属于室韦蒙兀部落的人们从山林走向草原。

大约十世纪时,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豁罗刺思部顺洮儿河迁徙到嫩江、松花江汇合处两岸驻牧,成为黑龙江早期的蒙古部落,即今天的郭尔罗斯部。属于尼伦蒙古部的四子氏族即社尔伯特一支也于此时沿克鲁伦河进入呼伦贝尔草原;然后继续东牧,在嫩江中游左岸驻牧下来,他们也是黑龙江早期的蒙古部落之一。

蒙元时期,成吉思汗的弟弟受封的领地再次扩展到嫩江、松花江一带, 并将三千兀良哈人东迁至黑龙江地区。忽必烈建成元朝后,在黑龙江的孙吴、克东、肇东、东宁、依兰、通河、汤原、桦川、富锦等地建立了行省下设的失宝赤、浦峪路、肇州、开元、斡朵怜、胡里改、塔海、桃温、脱斡怜、李苦江等万户府。

明清时期,黑龙江地区的蒙古族部族分布又有新的变化。明代嘉靖年间, 科尔沁部奎孟克协助察哈尔部达赉孙库登汗吞并福余卫,控制了嫩江流域。奎孟克的后代沿嫩江中游西岸的绰儿河流域驻牧,号称扎赉特部;同时融入嫩江中游东岸的杜尔伯特部和嫩江下游两岸的郭尔罗斯部,成为松嫩平原的主人。清代康熙年间,毅然抗俄归清的巴尔虎蒙古人移驻呼伦,现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附近的巴尔虎蒙古人即是他们的后裔。乾隆年间,额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后裔经科布多、呼伦贝尔,迁至黑龙江省乌裕尔河流域游牧,编为依克明安旗。此后,随着土默特、蒙古贞、喀刺沁诸部蒙古人的迁入,形成了黑龙江蒙古族多源多流的繁荣景象。

在开发黑龙江的历史过程中,长期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沿袭着传统的民族生活习惯,同时也发展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