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鹿与“鹿候历”

猎鹿,是鄂伦春族猎民常年狩猎生产的主要内容。鹿素以机敏狡黠而著称,直挺挺竖起的两只耳朵,四处顾盼的双眼,迎风而立保持着敏感的嗅觉, 都使得猎手十分难于接近它。但正如鄂伦春族谚语所说:再狡猾的野兽也斗不过好猎手。经验丰富的鄂伦存猎民不仅摸索出一套捕猎鹿群的方法,而且, 根据鹿群在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性,总结出独具特色的行猎生产“鹿候历”, 不管春、夏、秋、冬。保证你各取所需,必有所得。

鄂伦春族的“鹿候历”把每年春季的二三月份称作“鹿胎期”。夏季的五、六月份称作“鹿茸期”,秋季的九月到落雪前称作“鹿尾期”,冬季落雪以后,又分作“打皮期”和“打肉期”。

春天,母鹿怀胎,经过一个冬天食物匮乏的煎熬,大都三、五成群,四处觅食。猎手们根据鹿群早晚在河边、白天在山崖或山沟寻食树枝的习性, 追踪捕猎。一般鹿群逃进树林中便不再拼命奔跑,特别是公鹿,头顶鹿角, 更难钻入密林躲藏,所以只要猎手穷追不舍,最后定有所获。

夏天,是猎取鹿茸的最好季节。这时的鹿群比较狡猾,白天十分机警, 但晚上必到河泡的盐碱地中舔食盐碱。这一特殊习惯被猎人们掌握后,便在天黑前距盐碱地 30 米左右的逆风处埋伏起来。当晚上鹿群到来时,用手电直射鹿的眼睛,趁其惊恐不动时用枪射猎。有时一个猎手一夜就能打到几付鹿茸。

秋季白露前后,正是鹿的交尾期。公鹿为了寻求配偶,不断发出“嗷—

—嗷——”的喊声,母鹿会闻声前来。聪明的鄂伦春族人用树枝或野草做成鹿哨“乌力安”吸引争夺配偶的公鹿和前来“赴约”的母鹿,侍鹿走近后, 迅速开枪猎取。

冬季猎鹿一般多为获得皮张或食肉,没有更高的经济猎取价值。冬猎需要在猎狗的帮助下,沿循鹿群行动的踪迹追捕。稍有不慎,被鹿群听到声音或闻到气味,就可能前功尽弃。因为冬季山林稀疏,鹿群奔走方便;而猎人脚踏积雪、行动迟缓,一旦被鹿发现就只好放弃了。

在生产工具落后、枪支弹药缺乏的情况下,鄂伦春猎人还发明了“窖趟子”、“下佐脚”等捕鹿方法。“窖趟子”,就是在鹿群经常走过的小道上设置栅栏,留下一个缺口让鹿钻入。缺口前面挖一两米多的深坑,用草和树枝伪装起来。鹿群走过,定有几只陷落进去。“下佐脚”就是用铁丝做成圈套,设在鹿群必经之处,趁其不备把它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