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风情

端午节也叫端阳节,北方民间都称为“五月节”。端午节就是夏历五月初五。

黑龙江的汉族人将五月节看成每年中的三大节日、即春节、五月节、八月节(中秋节)之一,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所以,这个节日便特别热闹。

节前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便开始筹备节日:准备鸡蛋;准备棕叶、糯米、糖、红枣,包粽子用;准备新衣服、节日穿;做五彩纸葫芦等等。等到端午节的凌晨,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男女老少都身着盛装,争先恐后地奔向河边、江畔、山林、草地,游玩一番,名曰“踏青”。有的在江边、小河划彩船;有的在草甸子上采艾蒿、香蒲、野花;有的聚一帮朋友在草地上圈着篝火唱歌跳舞,尽情戏闹;有的观看各种文艺演出;有的摄影录相,留下这美好的瞬间⋯⋯那场面,那氛围,真有说不出的风月。

汉族人的端午节最有意思的是“踏青”,在太阳出来前,人们就来到郊外的河畔、草地、或山坡游玩,脚踏早春嫩嫩的青草、有说有笑,祝福一年里运气好。每个人都用草叶上的露水珠洗洗眼睛,说这样能够心明眼亮。每人都要采折几棵香气浓郁的艾蒿,回家后插到窗户或房檐下,再配挂上五彩葫芦,生机昂然,充满了节日气氛。人们认为这样做能法邪免灾,一家人平安吉利。

踏清活动从凌晨一直持续到中午,尤以太阳出来前人数最多,场面最壮观、景象最热闹。

在端午节这天,黑龙江省的汉、满、朝鲜、达斡尔等民族民间,则有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做成“五色缕”,拴挂于儿童手腕或胸前,以求免灾、长寿。有的用红、黄布剪成古钱,再用蒜苔茎或酱杆(高粱穗的细杆)剪成竹节状,将布片放于杆的两端,用线穿起,长尺许,尾端缀以丝穗, 形状像龙,名叫“龙尾儿”。在端午节早晨,将“龙尾儿”佩带在儿童胸前, 以表望子成龙的殷殷之情。还有的用彩纸剪成葫芦形状,倒贴到自家的门上, 认为这样可以排泄毒气,一家人免病免灾。有的用彩纸叠成小猴子,挂在门媚上,风吹人行,小猴就晃动,活的一般,这叫“把门猴”,它的作用被认为是驱邪求祥。

另外,端午节这天,人们都在路边小摊上买些彩色气球、彩色葫芦、彩色小动物玩具挂在室内,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这天家家都要吃煮鸡蛋,并在扒皮儿前用它在身上滚动一番,认为这样做可以消除晦气。家家都要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南方的朋友如果巧逢端午节在北方旅游,就会一睹北方端午节的风彩, 得到一种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