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图腾与山神崇拜

在艰难的山林狩猎生产活动中,鄂伦春猎人不仅要爬山越岭,劈荆斩棘, 而且还要时刻警惕熊、虎等凶猛野兽的袭击。在生产工具落后的情况下,猎人既为猎获这些巨兽而感到欣喜,同时又对这些强有力量的对手产生一种敬畏心理。在鄂伦春族传统狩猎生产活动中,存在着神秘的图腾和山神崇拜观念。

鄂伦春族对熊的图腾崇拜由来已久。在狩猎时,多称呼公熊为“雅亚” 即祖父,称母熊为“大帖”,即祖母。相传,一位猎人的妻子上山采野菜, 因天黑迷路走进了深山老林,后来变成了一只熊。多年以后,他的丈夫用弓箭杀了一只母熊,却发现熊的前肢竟戴着和失踪妻子一样的手镯!从此就不允许轻易猎熊。

在被逼无奈杀死野熊之后,要跪下道歉,乞求原谅。然后将熊头割下来, 放在树权上举行风葬仪式。不然的话野熊的灵魂死去,可以猎获的熊类就会越来越少。此外,猎获的熊肉要一次煮熟后集合全“乌力楞”的人们共同食用。熊骨不可随意抛弃,也要收拾起来进行风葬或土葬仪式。

鄂伦春族把虎称做“塔斯喀”。但旱年的猎人都不愿直呼其名,而是叫它做“乌塔乞”或“博如坎”,即“大爷”或“神”;并且有虎是山林之神的传说。

到了后来,山神“白那恰”成为山林野兽的掌管者,成为鄂伦春猎民十分虔敬的生产保护神。每次进山打围之前,都要向“白那恰”设祭叩头,乞求山神保佑大获丰收。进山之后,首先要找一粗大的树木,在其根部砍成一个人形,然后摆酒、敬烟,叩头祷告。后面路过此树的入都要下马叩头,不得大声喧哗或胡言乱语。每逢猎人饮酒吃饭时,首先要用手指蘸酒,向天上弹洒三下,将酒碗举过头顶,向“白那恰”致意后方可用餐。在一年到头狩猎丰收的时候,猎人们绝不会忘记保佑他们的山神“白那恰”,要为它奉上

丰盛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