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与东北大秧歌

二人转是东北民间戏曲形式,深受东北农村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人转以东北民歌、秧歌为基础,吸收东北莲花落艺术表演形式发展而成,表演中以说、唱、做、舞为基本功。演出时男女各一句,化扮彩装,手中执扇和帕巾,在舞台上边唱边舞,边逗边演,根据表演剧目的内容,男女演员随时充当某一角色,诙谐风趣,灵活机动,极富地方特色,非常好看, 音乐伴奏的乐器有喷呐、二胡、锣鼓、竹板,节奏鲜明,乐音悦耳。演员和着音乐,或急或缓、或悲或喜,说学逗唱,绕有情味。

二人转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古代的,如包公赔情;有近代的,如王二姐思夫;有当代的,如麻将豆腐等等。

二人转有点像当代的小品,带有浓厚的喜剧色彩,常常逗引得观众捧腹大笑。民谚“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形象地说明了它在东北民间文化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地位。所以这种艺术表演形式已从农村步入城市,并受到了城市居民的喜爱。有的优秀节目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大雅之堂。

吉林省在二人转的基础上演化出了“吉剧”;黑龙江省在二人转的基础上演化出了“龙江戏”。这些都显示出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旺盛的生命力和谣璀灿的艺术光辉。

现在,二人转已形成以吉林市舞彩棒为代表的“东路”、以辽宁黑山县讲板头为代表的“西路”、以辽宁营口市大秧歌为代表的“南路”和以黑龙江北大荒众民歌为代表的“北路”,它们风格各异、具有各自的地域特色, 被称为四大派别。民间素有“北唱、南浪、中间两边晃”之说。

与东北二人转齐名的,就是东北大秧歌。

秧歌,亦称“扭大秧歌”,是北方诸民族盛行的娱乐舞蹈形式。它原为模仿稻作劳动的一种原始舞蹈,后来成为农闲或年节时的化妆表演。北方秧歌有两种,一种是绑着高木腿的表演,称为“踩高跷”;一种是在平地扭演的称为“地蹦子”。

扭秧歌不分男女老少,着上盛装,摆动彩扇,几十人或数百人排成队列, 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在大街小巷或广场尽情扭跳。其场面宏大,气氛热烈, 花样翻新,观众陶醉。有些观众受其感染、忍俊不住,竟加入队伍扭跳起来, 很有意思。

有些秧歌队由漂亮的姑娘扮成摆汉船的,由小伙子扮成老汉推车的,由小孩扮成大头娃,由老汉扮成唐僧、猪八戒等古代人物,还有倒骑毛驴的, 挑花篮的等等,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近年来,在一些城镇,扭大秧歌竟成了人们锻炼身体的一种好形式。每到清晨或傍晚,人们集聚到公园、广场、河边、江畔等公共活动场所,自发地扭起大秧歌来。他们尽情地扭、尽情地跳,扭掉了工作的疲劳,忘记了人生的烦恼,既锻炼了身体,又增添了无限的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