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飞”——勒勒车

达翰尔族是一个富有大化创造力的民族。且不说他独特的饮食文化、世界曲棍球的先驱——打“贝阔”、精采的长篇讲唱文学“乌钦”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单说达翰尔族发明制造的大轮“勒勒车”,就堪称一绝。

“天苍苍、野莽莽,风吹草低见牛羊。”早年过着征伐、迁徒、游牧生活的达翰尔族人,在沿黑龙江、嫩江流域艰难跋涉的过程中,就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这种不怕上山下谷、沟壑草泽的大轮勒勒车。

勒勒车轮很大,直径达四五尺。由于轮大,便于承戴,又能防颠,在荒山僻野、沼泽河溪地带尤其实用。特别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达翰尔族赶着一排排大轮勒勒车,载负着活式毡包和家产,四处游走、放牧,驱年疾走如履平地,故而被人们誉为“草上飞,真是名不虚传。

旱年达翰尔族制做这种大轮车多是方便生产、生活自用。迁徙到嫩江流域以后,逐渐开始大量制造,运到海拉尔的“甘珠尔庙会”上,与牧区的蒙古族人交换牛马。蒙古人称它为“达翰尔车”,达翰尔人也骄傲地接受了这种称呼。

清末到民国初期,齐齐哈尔一带的达翰尔人还开辟了齐齐哈尔往海拉尔、瑷珲等地的长途拉脚与运输行业。齐齐哈尔到海拉尔,往返一次需一个月时间,一年可以运四次。往瑷珲的拉脚运输则没有定期,一般一年只运一次。运送的货物多为米面、布匹等,然后运回各种皮张、牲畜。对这种风餐露宿、千里奔波的生活,吃苦耐劳的达翰尔人却习以为常。自造的大车有时不禁长途颠簸,走上一个来回就基本报废了。在拉脚运输的空隙时间,还须抓紧时间修车或再造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