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占荒与民认旗东

古代的黑龙江地区,曾是百里之内不见人烟的一片洪荒。这里的土著民族和后来的汉族移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开拓这片子子孙孙赖以生存的良田沃土。

黑龙江的大面积土地开垦,最早要追,溯到金代。满族的先世真人和其他土著民族一起,用十分简陋、落后的生产工具揭去了片神秘的黑土地的面纱。到清代乾隆年问,黑龙江土著民族和关钦派到黑龙江的满族人、山东和河北的汉族移民,在清政府兴农策的鼓舞下,再次掀起垦地植农、开发北大荒的高潮。

当时的土地开垦是以满族人为中心,每个旗人(满族人)在指定的驻地划分领域内、采取“跑马占荒”的方式进一步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荒野土地上,打马驰骋,任其奔跑,直到无力前行的时候,这匹马跑过的地方即归马的主人所有。

汉族的移民需向旗人领租垦地。由于当时未开垦的处女地十分辽阔,所以汉人租种土地时,旗人并没有重多苛刻的条件。只需应租者向地主送上两瓶酒、四包点心,即可在旗人的允许下大面积开荒种地。其后依垦地的年头不同,逐年增加地租。这种汉人向旗人地主租垦荒地的做法,就是所说的“民认旗东”。

后来,蒙古、达斡尔、柯尔克孜等民族也开始从事农耕生产。由于人地生疏,一时又难于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早年便采取“漫撒籽”、“放大坑” 的粗放耕作方法,这便是北大荒独有的农耕生产特色。

“漫撤籽”即将一块处女地稍加开垦,便把种子扬撒在地上,赶来牛群将种子踏入地下;不用挖坑刨城,也无须浇田灌水、铲地除草,到秋天时即可收获粮食。后来,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先进生产经验传播,提高了耕作水平。但由于北大荒地广人稀,长期以来仍然采用“放大垅”,即不过分讲究种植的行间距的粗放耕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