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建国以来历史经验的三重关系

那么,能不能进一步再往前追溯呢?有的文章,追溯到 1956 年八大小平

同志当总书记那个时候,还有文章,追溯到 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的时候。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作更多分析。我认为,那已经不属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起点问题,也不属于这个理论诞生前的直接酝酿问题,而是属于这个理论同过去的历史经验的联系和继承问题。

无疑,从 1956 年开始了我们党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努力和贡献。1949 年到 1956 年更是如此。小平同志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特别是八大他当总书记以后,中央领导集体的努力和贡献中自然有他的一份功劳。小平同志还说过,八大以后中国挂领导人的像,有他的一个,“文化大革命”以前党中央的失误,也有他的一份责任。

我们曾经指出:从 1956 年到 1966 年十年探索中,党的指导思想有两个发展趋向。一个发展趋向是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趋向,这就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这主要是指 1956 年人大一次会议前后一年多的探索、1959 年庐山会议以前八九个月的探索和1960 年冬天以后五年经济调整的探索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另一个发展趋向是错误的趋向,这就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小平同志后来说:“一九五七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这十年探索中,正确的发展趋向和错误的发展趋向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多时候都是互相渗透和交织的,不但共存于全党的共同探索过程中,而且往往共存于同一个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

这就是说,那十年中无论是正确的发展趋向,还是错误的发展趋向,要讲主要代表,总的说都是由毛泽东来代表,正确的发展趋向中积累起来的东西,大都是毛泽东提出的或者是别的领导人提出得到毛泽东支持的,它们属于作为集体智慧的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成果;错误的发展趋向积累起来,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那属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这里产生一个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来分析呢?

我一直认为,后者不是前者的单纯延伸,两者之间存在着三重关系,一是纠正,二是继承,三是开拓和创造。

纠正“文化大革命”在实践和理论上的错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成的契机。小平同志多次说过: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文化大革命”使我们不能不认真地考虑走一条新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大革命”也有很大的“功劳”。也就是说,坏事能够变成好事,条件是要正视它的教训,总结它的教训。所以,纠正和总结“文化大革命”,这是我们研究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应该抓住的一个线索。

继承过去的探索在实践和理论上积累的一切正确的东西,体现了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连续性。应该看到,纠正错误是在肯定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成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决不是全盘否定历史。如果全盘否定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我们就会丧失基本的立足点。还应该看到,过去积累的正确的东西为后来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行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作了一定的准备。拨乱是纠正错误,反正就是回到过去的正确的东西。所以,对过去的正确的东西的继承,这也是我们研究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应该抓住的一个线索。

当然,在研究这种继承的时候,又必须看到过去的正确的东西在广度、深度、确定程度、完备程度上都有很大的历史局限,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实践和理论的新发展不能混为一谈。

十四大报告所下的定义,讲到了这个理论形成和发展所凭借的历史经验

——“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这句话的前半句,说的就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同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关系。这里包括胜利和挫折两个方面,并把它摆在新的实践过程和新的理论起点以前,摆在历史经验的位置上。

十三大报告讲两次历史性飞跃,说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国以后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属于哪一次飞跃?它是第一次飞跃的延伸,第二次飞跃的准备。第二次飞跃,是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这次飞跃的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而不能说是在 1956 年或者 1949 年。

既然说是飞厥,那就不单是纠正和继承,而且有全新的开拓和创造。纠正和继承,开拓和创造,又是密切联系和交错在一起的。

在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有新的开拓和创造,这是我们在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应该抓住的又一个线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