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南方谈话最具号召力的几句话是:“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这样,就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把对发展速度的正确把握提到了重要地位。这同新一卷《邓小平文选》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①这个鲜明的命题,以及全书中关于发展速度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一脉相通。

(一)在这一卷,小平同志多次回顾和说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下决心实行全党工作中心转移的历史由来。他说:“多少年来我们吃了一个大亏,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极端。”②这种情况造成的恶果:“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③这两句话,是令人痛心的概括,也是发人深省的概括。反映到人民生活上,就是二十年间改善很少。“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因此,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打开一条“一心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55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 141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64 页。

一意搞建设的新路”④。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①

(这是新一卷《邓小平文选》中给出的一个界定)。这些命题,看起来似乎平常,却总结了沉痛经验,有深厚的历史内涵。新一卷《邓小平文选》论述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时候,总是结合批判“文化大革命”中鼓吹的“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的谬论,首先提出和反复阐发这些命题。

确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要继续加以解决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不受干扰,不再动摇的问题;一个是发展经济要力求有一个适当的、较快的速度的问题。

(二)干扰问题。党的八大也曾确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由于国内外未曾预料到的一些事件的干扰,不久我们就从实践上到理论上离开了这个中心,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轨道。这个教训,我们要牢牢记取。近几年国内外风波迭起,在小平同志领导下,我们党清醒地把握住局势,断然地排除了干扰,保持了国内政治的稳定,保持了对国际局势的冷静观察,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没有离开这个中心。

(三)速度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无论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说,还是从现实的战略把握来说,都包括两个方面。

“大跃进”,头脑发热,盲目求快,生产被破坏,人民遭灾难,这个历史教训,我们也要牢牢记取。这是一个方面。过去的教训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政治上的折腾和混乱使经济处在“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而这时世界技术革命却在蓬勃发展,我们同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地带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这是我们现在面对的压力比建国初期还要大得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小平同志把握速度问题一直注意两个方面。

他制定的翻两番,三步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水平,这样一整套发展战略,就是记取了要求过急的历史教训。只要想一想这个战略是重新解释和修改了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口号而制定出来的,再想一想到下世纪中叶的目标怎样由接近世界发达国家修改为达到中等发达水平,这一点就很清楚了。小平同志在 1989 年 6 月 9 日的重要讲话中郑重地提出问题: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不是错了?他明确地、肯定地回答:“没有错”,这“不是一个过急的目标”①。

不能勉强追求太高的速度,经济过热就容易出毛病,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速度太低了也不行,“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四)通观新一卷《邓小平文选》,小平同志一直关注着经济发展要有适当的、较高的速度的问题。

1982 年头一次出现了实际增长速度高出原定计划很多的情况。这时,小平同志提出:“计划定得过高,冒了,教训是很深刻的,这方面的问题我们

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11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28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05 页。

已经注意到了,今后还要注意。”②现在要注意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计划订低了,会产生什么影响?

1983 年 3 月视察江浙回来后,小平同志很高兴,说:“现在的问题是要注意争取时间,该上的要上。”③不要议论得多,行动不快。

1984 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篇名文中,小平同志说:“我们提出要发展得快一点,太快不切合实际,要尽可能快一点”④。

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对改革的风险议论纷纷。小平同志又提出了在改革过程中保持比较好的发展速度,就能提高承担改革风险的能力的重要论点。

1988 年秋天中央决定实行治理整顿,小平同志是赞成的,同时叮嘱:无论如何“不能使经济萎缩,要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①。

1989 年风波平息不久,小平同志要求赶快注意那些对我们前进不利的事情,头一件就是“经济不能滑坡”。“凡是能够积极争取的发展速度还是要积极争取,当然不要求像过去想的那么高。”②

1990 年 3 月在《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中小平同志又说:“现在特别要注意经济发展速度滑坡的问题,我担心滑坡。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的速度, 一两年没问题,如果长期这样,在世界上特别是同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比,也叫滑坡了。”“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假设我们有五年不发展,或者是低速度发展,例如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二、百分之三,会发生什么影响?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所以,我们要力争在治理整顿中早一点取得适度的发展。”③

“适度”,就是既不要主观臆想的、会伤害机体和机制的过高速度,又不能是没有危机感、紧迫感的慢慢吞吞、疲疲塌塌的低速度。“适度”的标准,就是至少要确实保证这十年能够再翻一番。没有水分的,把人口增长的因素计算在内的,把物价上涨因素扣除在外的再翻一番。老老实实讲求效益的、最终体现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上的再翻一番。

“经济能不能避免滑坡,翻两番能不能实现,是个大问题。使我们真正睡不着觉的,恐怕长期是这个问题,至少十年。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只要我们争得了这一条,就稳如泰山。”

①这些话说得多么重要,多么恳切啊!

(五)一个适度发展,一个台阶式发展,小平同志认为这是带规律性的东西。1991 年 8 月在《总结经验,使用人才》中说:“可能我们经济发展舰律还是波浪式前进。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这方面也有国际经验嘛。好多国家都是这个样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2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5 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65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77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12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54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55—356、355 页。

子,十年就跳出来了。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人们都在说‘亚洲太平洋世纪’,我们站的是什么位置?过去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现在比下也有问题了。东南亚一些国家兴致很高,有可能走到我们前面。我们也在发展,但与他们比较起来,我们人口多,世界市场被别的国家占去了, 我们面临着这么一个压力,算做友好的压力吧。我们不抓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跳得比我们快得多,我们就落在后面了。要研究一下,我总觉得有这么一个问题。机会难得呀!”②

(六)读了这些文字,再读小平同志南方谈话讲“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讲“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从我们这些年的经验和国际上的经验讲“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讲“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讲“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些思想的确是经他反复思考、深思熟虑过的,就十分清楚了。

(七)总之,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我们对自己的人民的责任,也是中国对全人类的责任。在发展速度问题上,要把握住不能过急和不能太慢这两个方面。南方谈话以来经济发展的形势总的说来是很好的。世界普遍不景气而中国经济发展一技独秀, 这件事情的意义与影响不可低估。发展中产生和暴露许多问题,中央已有明确分析和重要举措,全党要坚决贯彻执行。这是为了更好地、全面地体现南方谈话的精神。

同时,发展工业、第三产业,不能忽视农业。小平同志一再说:“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①“农业问题要始终抓得很紧。农村富起来容易,贫困下去也容易,地一耕不好农业就完了。”②发展加工工业,不能忽视基础工业, 包括能源、交通、信息、原材料。“要加强这方面的投资。要坚持十年到二十年,宁肯欠债,也要加强。”③发展经济,不能忽视教育。“如果只抓经济, 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④“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⑤要注意量的发展,更要注意质的提高,质的提高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和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⑥,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个新论点,反映了时代,继承了马克思,又发展了马克思。科技与教育要摆在发展战略的首位,“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说可以孤立地去发展经济,必须有全面观点和长远眼光,从各方面去创造和改善为发展经济所需要的条件,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健康的、有后劲的、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68—369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3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55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07 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121 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75 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74 页。

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74—27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