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才能忆得现实的由来

从某种意义说,“文化大革命”也有它的“功劳”。这就是使全党全国人民从沉痛中觉醒,下决心去开拓一条新路,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指引我们走上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现在说,这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革命。这条新路的开拓,一是由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二是由于继承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过程中积累的一切正确或者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实践经验和方针政策; 三是由于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这三者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学习和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首先要研究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实际,要研究党中央的当代文献,这是没有疑义的。同时也要研究历史,研究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形成的重要文献,包括少奇同志的著作。这些年来,《刘少奇选集》上下两卷出版了,

《刘少奇论合作社经济》、《刘少奇论工人运动》、《刘少奇论党的建设》出版了,现在又出版了《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我认为,这些著作,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09 页。

② 《邓小平丈选》第三卷,第 54、173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98 页。

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类著作的出版,只是有对历史的纪念的意义,对现实没有什么意义。我下大赞成这种观点。现实与历史,不能割断。对历史缺少必要的了解,就不懂得现实的由来。这是一般来说的,具体他说,在新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少奇同志这样的领导人,思考过哪些问题,设计过哪些蓝图和方案,哪些付诸实践了,历史证明它们的结果如何, 哪些没有付诸实践,现在看来又如何,当时不同思路的争论,历史给了怎样的回答,当时注意的一些危险,现在是否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当时遇到的二些困难,现在是否都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如此等等。了解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实践,难道是没有意义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