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

小平同志的文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文本的书名改为《当代中国的基本问题》。这两个书名都很好。我们说一个理论之所以能够称之为一个理论,就是因为它解决(或者说初步解决)了所研究的领域的一系列

基本问题。这次十四大报告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从它解决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个理论高度来进行概括的。一是“基本问题”,一是“一系列”,一系列, 也就是表明有一定的逻辑结构、一定的科学体系。一系列基本问题,共有几个呢?十四大报告列了八个: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加上用“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一共九个。九个问题构成一系列,一个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就是因为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部带有教科书性质的著作中,概括了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中国现代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 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共产党人>发刊词》这部著作中又总结出:“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 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基本纲领,这也是回答基本问题。此外,还有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等等基本问题。第一个历史决议在批评“左”的错误的时候,认为“左”的错误之所以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革命发展不平衡性没有认识。像这样一系列的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它比较系统地、正确地回答了,这样就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在我们考察十四大报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概括时,联系一下毛泽东思想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作一点比较;是很有意思的。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十四大报告在这个问题上的概括, 把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的群众路线和“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原则结合在一起,是很有新意的。**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如历史决议所概括的,正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条。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这样一个概念,并且把它概括为这样三条,我认为这是以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新概括、新阐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前提和哲学基础。唯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依靠中国的人民群众(而不是依靠书本和外国),独立自主地去开辟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自己的道路。毛泽东一生的追求、奋斗和成就,就在开辟这样的道路。他成功地找到了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这是他最大的历史贡献。他在寻找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自己的道路中有成就又有失误。邓小平继承毛泽东的努力,又总结了毛泽东后来探索中失误的教训,开始找到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自己的道路。小平同志多次讲过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多次讲过他就是“实事求是派”,在南方谈话中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

从《反对本本主义》到延安整风,毛泽东用这样的思想路线从哲学上武装了全党,使我们党摆脱了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把马克恩主义教条

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束缚,从实践中开辟了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领导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并且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后来有一段时间这样的思想路线在相当程度上被抛开了,“文化大革命”中的“句句是真理”更是走到它的反面,“两个凡是”则是仍未能摆脱这种个人崇拜的思想樊笼的产物。

邓小平支持和领导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纠正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从《反对本本主义》到延安整风所确立的正确的思想路线。这样就从哲学上重新武装了全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自己的道路,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小平同志那篇著名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标志新时期开端的一篇解放思想的宣言书,思想解放不是一劳永逸的。改革开放每一次迈出重大步伐,都要以解放思想为前提和先导,并且推动着解放思想的前进。改革实践上的两大突破: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兴办经济特区,是如此; 改革理论上的两大突破: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也是如此。改革开放的深入,要求思想解放不断深入。今年初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三月政治局会议和十四大,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新阶段要求新的思想解放。南方谈话号召全党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开放的胆子更大一点,建设的步子更快一点,是标志新时期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又一篇解放思想的宣言书。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这个根本问题上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 一个科学判断,是对我们的国情进行再认识,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 一个科学成果。**这样一个判断的科学意义,就如同我们党和毛泽东确认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这个基本的科学判断出发,引出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步骤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科学答案一样,现在确认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为我们在这个历史阶段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提供了必须依据的国情判断的基础。

最先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在小平同志主持制定的历史决议中。十二大报告和十二届六中全会都重申了这个论断。十三大报告以这个科学判断作为立论的基础,是报告了小平同志的。小平同志批道: “这个设计好。”小平同志说过,十三大的特点之一是“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坚定地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后来在谈到中国过去建设社会主义中“左”的教训时,又总括他说:当时“制定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今年初的南方谈话中,小平同志又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些论述充分说明,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这个论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的组成部分。

我有一个看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论的时候,一个讲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一个讲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还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并不是说,全国胜利就结束了新民主主义。1949 年制定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确定

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建设的纲领。1953 年宣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理论同过去的理沦是什么关系呢?当时周恩来同志有一段很重要的论述:“过渡时期就是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就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时期,也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比重中逐步增长的时期。”恩来同志力求把过渡时期总路线同过去讲的还要有一个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找到一个统一。当时设想这个时期还要十八年,后来过于急促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时期缩短为七年。过渡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呢?当时没有能够很好地从中国实际出发来探索,反而接受了苏联模式的相当影响,这成为后来“左” 的错误的一个由来。经历过曲折,总结了教训,我们党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新民主主义建设(即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么几个依次联接的发展阶段,显示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