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在全面改革中逐步展开,形成轮廓

十二大以后的主要历史内容是全面改革。这里说的改革,包括开放在内。小平同志说过:开放政策也是改革的内容之一,总的来说我们叫改革。小平同志也说过:开放,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对内开放就是改革。他总是把改革开放统一起来理解。

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要求思想解放的深入,要求理论思考的深入。小平同志十二大以后的著作,已经结集出版两本小册子,还有一些未收

入小册子的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文章和谈话。第一本小册子即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书名,这不是偶然的,它正好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全面改革中逐步形成和展开这样一个历史事实。

在这两本小册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其他重要谈话中,小平同志反复阐述的中心论题就是:我们坚持

社会主义,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长期以来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他要求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共同致富,社会主义要在促进生产力更快发展上显示出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展,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的理论思索,促使我们党重新构建关于社会主义任务和目标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的理论,并且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后来又发展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是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得到确认和展开论述的。小平同志对这个决定评价甚高,在通过这个决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即席讲话,称赞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接着在中顾委讲话,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 有些新话。”“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不是说四个坚持吗?这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他注重的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在小平同志主持制定的历史决议中已经提出,作为一个理论来展开论述,用以贯通和解释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各方面体制改革、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根据,则是十三大的事情。十三大报告就是要在理论上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清楚我们的改革是不是社会主义。十三大报告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是经过小平同志同意的,他批了“这个设计好”五个字。大会前,他向外宾介绍:我们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大会后,他又向外宾介绍:十三大的一个特点是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 坚定地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如果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沿海建设经济特区,是改革起步在实践上的两大突破,那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则是改革全面展开和深入在理论上的两大突破。这些都是在小平同志的领导、提倡、支持下打开局面和取得成果的。

十三大报告明确地概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鲜明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需要有新的大发展,这是现时代的大趋势;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在六十多年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概念,并列举了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的十二个科学理论观点,认为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因此,我们说,从十二大到十三大,这个理论逐步展开、形成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