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结束语

在结束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在总的方面还要介绍两个论点,提供一点看法:

“路子走对了,政策不会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路线以来,邓小平多次向全党全国全世界郑重声明:我们党确定的新的路线和政策不会变,不能变,不许变。这样做是因为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每出现一点新的情况,在人们头脑里就会发生政策会不会变,要不要变的问题。

1980 年贯彻调整方针的时候,邓小平特别指出:在调整的一段时间里, “改革的步骤需要放慢一点,但不是在方向上有任何改变。”“已经从各方面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要继续实行,不能走回头路。”①1983 年邓小平又说:“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我们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要变的话,只会变得更好。”②

1984 年是邓小平讲“不变”讲得次数最多的年份。2 月他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③4 月他说:“如果路子对,谁也不能改变,因为那样做不得人心。”④6 月他说:有人担心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如果改了,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就要下降,我们就会丧失人心。”⑤10 月初他同港澳人士谈话: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我们的政策不会变,谁也变不了。因为这些政策见效、

② 《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第 278—279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37 页。

① 《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第 321—322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9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51 页。

④ 1984 年 4 月 18 日新华社讯。

⑤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59 页。

对头,人民都拥护。既然是人民拥护,谁要变人民就会反对。”⑥10 月下旬他在中顾委讲话:“我们要向世界说明,我们现在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战略,谁也变不了。为什么?因为实践证明现在的政策是正确的,是行之有效的。”“改变现在的政策,国家要受损失,人民要受损失,人民不会赞成”

①。

再一个反复讲“不变”的年份是 1987 年。1 月他向外国来宾说:学生闹事和党的总书记更换,“都不会影响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切都将照常进行,不会有任何改变”②。3 月又说:“世界上有些议论,说中国会不会因此而改变既定的方针政策。不会的,搞了八年了,既然是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为什么要改变?”③“今年下半年,我们要召开党的十三大,大家看了十三大的结果就会清楚。总的讲,我们有四个不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变,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建设不变,对外开放政策不变,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不变。”④4 月更进一步说:“这个‘不变’的问题,是人们议论纷纷的问题,而且我相信,到本世纪末、到下世纪还要议论。我们要用事实证明这个‘不变’。”⑤

1989 年风波以后,邓小平在 6 月 9 日的讲话中尖锐地提出:“是不是因为发生了这次动乱,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就发生问题?” 对这个“大的问题”,他作出了明确、肯定的回答:“我们没有错。”“以后我们怎么办?我说,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 坚定不移地干下去。”“都不变”。“这个问题已经提出来了,请大家认真考虑一下。”⑥他同李政道谈话时说:“经过动乱以后,新的领导班子将坚持过去十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当然,在发展进程中不会没有曲折,没有缺点。但我们相信,坚持这个方针政策的人,最终会取得胜利。”①

这次南方谈话,中心也是这个“不变”问题。

由此可见,党的基本路线不变,在本世纪和下世纪都不变,一直是邓小平关心的一个总的主题。其所以不要变,最根本的是因为它使广大人民得益, 为广大人民所拥护,改变它,人民会反对,坚持它的人,最终会胜利。

“警惕右,主要防止‘左’” 在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过程中, 防止和反对“左”的和右的干扰,是邓小平一直关心的又一个总的主题。并不是工作中和思想上的一切偏差和错误都要上到“左”或右,远远不是,大多数不是。但是,如果涉及从方向上背离基本路线,背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那就确实会发生“左”和右的问题。“左”和右的倾向发展下去都会葬送我们的事业,都必须防止和反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在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邓小平

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72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83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01—202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07 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11 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18 页。

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05、307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326 页。

就既讲要批判从“左”面来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又讲要批判从右面来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②。1981 年 3 月在《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的谈话中说:“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是针对‘两个凡是’的,重点是纠正‘左’的错误。后来又出现右的倾向,那当然也要纠正。”他赞成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的意见,同时强调:“重点是纠正指导思想上‘左’的倾向”;写历史决议要“很好地总结‘左’的教训”:一些干部“对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不理解,有的以为是搞资本主义,这主要是来自‘左’的影响”③。

1983 年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针对当时的情况,明确指出“当前思想战线首先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纠正右的、软弱涣散的倾向”,同时强调“仍然要注意防止‘左’的错误”,“不能站在‘左’的立场上”来批右, “对于思想理论方面‘左’的错误观点,仍然需要继续进行批评和纠正”①。

1985 年在党的代表会议上邓小平说:多少年来我们吃了“左”的大亏, “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极端。“不彻底纠正‘左’的错误,坚决转移工作重点,就不会有今天的好形势。同样,不认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还会把纠‘左’变成‘纠正’社会主义和马列主义,也不会有今天的好形势。”②

1987 年初邓小平说:“如果说我们过去对‘左’的干扰注意得多,对右的干扰注意不够,那末这次学生闹事提醒了我们,要加强注意有的干扰。”③ 4 月他重新强调:“我们既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但最大的危险还是‘左’。”④7 月重申:“‘左’的和右的干扰,最主要的是‘左’的干扰。”⑤这就为十三大报告在这个问题上的判断明确了指导方针。

由此可见,邓小平的基本观点是:既反“左”又反右,坚持辩证法,不搞片面性,任何时候都没有讲过只要反“左”,或只要反右;从不同时候的具体情况出发,有时这方面侧重一些,有时那方面侧重一些,但是决不容许用“左”来反右,或者用有来反“左”;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动乱这些右的东西,旗帜鲜明地反对,同时强调从拨乱反正来说,从改革的整个历史进程来说,主要是反对和防止“左”。为什么?他讲过许多理由:“左”的“根子很深”⑥。“我们的民主主义革命也是在纠正‘左’的错误之后才走上胜利的道路的,标志就是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社会主义时期我们的失误主要来自‘左’的方面”,“左”的错误“时间之长,差不多整整二十年。”①“从一九五七年开始我们的主要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

② 《邓小平文选》(一九六五——一九八二年),第 152 页。

③ 《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第 334—335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47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141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199 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29 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49 页。

⑥ 《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第 334 页。—99—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53、254 页。

是极左。”②由于根子深,时间长,“‘左’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势力”③。“旧的一套搞惯了,要改不容易。”④而改革的历史任务,正是要根本上改变在我国已经形成为体制和习惯的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因此,在改革的进程中,要警惕和反对右,主要是防止和纠正“左”。

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性和创造性 总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内国际新形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所取得的新的科学成果。它的正确性,已经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所取得的举国公认、举世瞩目的成就所证明,尤其为近几年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中我们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所证明。在经历了 1989 年国内政治风波之后,在东欧和苏联局势接连发生剧变之后,我们党和国家其所以能够稳住阵脚,就是因为十多年来我国建设和改革的成就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得到实际的利益,看到光明的前途,从根本上说,人民群众拥护我们党现在的基本路线;就是因我们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个理论和路线沉着应付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不因这些干扰而动摇和偏离我们党现在的基本路线。我们今天的稳定和发展,依靠这一条;戏们今后要保持稳定和更快发展,还要依靠这一条。

现在在世界范围,社会主义运动处在低潮。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论调,一时甚嚣尘上。而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眼光看问题,社会主义的高潮和低潮,胜利和挫折,乃至一时和局部的失败,不过是展示了人类向社会主义前进的历史总进程的曲折性。曲折或小或大,这与主观指导和努力的正确与否和正确程度有很大关系,所以共产党人必须努力实现对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指导。但是历史的曲折发展,这是客观规律。困难和挫折,考验着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性,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从总结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从克服困难取得新的胜利的斗争中,朝着更加健康的、更能反映和指导时代潮流的方向获得创造性发展。邓小平不愧为当代中国坚定不移的、勇于创造的马克思主义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正是这种坚定性和创造性的体现。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37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28 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4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