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苏军 1945 年 1 月至 4 月的战略进攻

1945 年是最后战胜法西斯德国的一年。1 月中旬,苏军以 5 个方面军的兵力在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 1,200 公里宽的战线上发起强大的进攻,同时在波兰和东普鲁士实施两个相互联系的战役,即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和东普鲁士战役。尔后,苏军为了歼灭两翼德军,解除两翼威胁,又于 2 月至

4 月上半月在东波美拉尼亚(现波兰西北部)和奥地利实施了两个大规模进攻战役,即东波美拉尼亚战役和维也纳战役。这些战略性进攻战役的胜利实施,对于最后战胜法西斯德国具有重要意义。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苏军 1945 年的进攻,首先是在华沙至柏林这个主要战略方向上发起的,作战地域在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至奥得河之间,因此称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苏军的这次进攻,本来计划在 1945 年 1 月 20 日开始,但 1 月 6 日丘吉尔给斯大林打电报说,德军在阿登地区疯狂反扑,盟军期望苏军及早在维斯瓦河发动攻势。因此,苏军于 1 月 16 日提前发起进攻。

战役开始前,德军统帅部没有发现苏军在这一方向的进攻企图,错误地认为苏军将首先在南北两翼实施重要战役,尔后才可能在柏林方向上进攻, 因而把配置在这里的许多兵团调往匈牙利和波美拉尼亚。到战役开始时,德军“A”集团军群(1 月 26 日改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哈尔佩上将), 辖 2 个合成集团军和 1 个坦克集团军,共有 56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 5,000 门,坦克和强击火炮 1,200 余辆,飞机 600 余架。尽管德军为了削弱和阻止苏军而预先在维斯瓦河至奥得河之间建立了横贯整个波兰、纵深达 500 多公

里的 7 道防御地区,但因兵力不足,防御仍很薄弱。

为了歼灭掩护德国边境的德军“A”集团军群,为攻克柏林创造条件,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以乌克兰第 1 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利用在维斯瓦河两岸已经夺占的登陆场发起进攻,实施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战役企图是,两个方面军从各登陆场同时实施分割突击,突破德军防御后,迅速向纵深发展进攻,并在德军退却军队或预备队固守之前夺取中间防御地带。规定乌克兰方面军的战役纵深为 280 至 300 公里,白俄罗斯方面军为 300 至

350 公里。为此,乌克兰第 1 方面军应先从桑多梅日登陆场向拉多姆斯科方

向发起进攻,继而向布雷斯劳方向发展进攻。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应实施 3 个突击:主要突击从马格努舍夫登陆场向波兹南方向实施;第二个突击从普瓦维登陆场向罗兹方向实施,尔后再向波兹南发展进攻;第三个突击从华沙以北向西方向实施,迂回并解放华沙。两个方面军编成内共有 16 个合成集团军、4 个坦克集团军、2 个空军集团军和若干个独立军及其他部队,共 220 万人,有火炮和迫击炮 33,000 多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7,000 辆,飞机 5, 000 架。波兰第 1 集团军在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编成内参加了解放自己国土

的作战。进攻俞两个方面军建立了强大突击集团。乌克兰第 1 方面军在桑多梅日登陆场集中了 8 个合成集团军、2 个坦克集团军、3 个独立坦克军的兵力, 火炮和迫击炮 11,900 多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1,434 辆。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在马格努舍夫登陆场和普瓦维登陆场集中了火炮和迫击炮 13,792 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768 辆。苏军对德军的火力优势超过几倍到十几倍。

1 月 12 日,乌克兰第 1 方面军按照大本营命令发起了进攻。两天后,白

俄罗斯第 1 方面军也发起了进攻。苏军很快突破了德军防御。从 1 月 14 日和

15 日起,德军开始撤退。至 1 月 17 日,苏军突破了德军防御正面 500 公里、

纵深达 100 至 150 公里,德“A”集团军群主力被击溃,波兰第 1 集团军进入华沙,波兰首都获得解放。17 日日终苏军前出到赫林、罗兹、拉多姆斯科、琴斯托霍瓦、梅胡夫一线;完成了大本营赋予的当前任务。苏军的迅猛进攻, 使德军统帅部慌了手脚,急忙从预备队、西战场和苏德战场其他方向调来 40

个师,仓猝组织防御,但未能阻止苏军进攻。苏军两个方面军在乌克兰第 4

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 2 方面军于两翼的配合下,高速向纵深追击敌人。乌克

兰第 1 方面军左翼军队先于 1 月 19 日攻占克拉科夫,尔后又开始争夺西里西亚工业区,并迫使德军撤退。方面军主力则向布雷斯劳方向进攻,1 月 22 至23 日前出至奥得河,并在许多地段强渡了该河。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完成当前任务后,即向波兹南方向挺进。1 月 25 日强渡了瓦尔塔河,突破了波兹南防御地区,合围了德军 6 万人。至此,大本营赋予的整个战役任务已经完成。

但各方面军并没有停止进攻。乌克兰第 1 方面军解放了西里西亚工业区,巩

固了奥得河西岸布雷斯劳、奥珀伦以南各登陆场。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于 1

月 26 日开始,继续向纵深推进,克服了德军筑垒防御,至 2 月 3 日前出到奥得河,并在河西岸屈斯特林(科斯钦)地区夺取了登陆场。至此,两个方面军停止了进攻。

苏军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全歼德军 35 个师,击溃 25 个师, 波兰军队同苏军一起作战,收复了波兰的大部领土。这次战役打开了通向柏林的大门,苏军向西推进 570 公里,到战役结束时,距柏林只有 60 公里了。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有几个特点:一是进攻的速度高、规模大。苏军在这次战役中的进攻速度是战争以来最高的一次,平均每昼夜达 25 公里,

步兵有些天进攻速度每昼夜为 45 公里,快速兵团达 70 公里。进攻规模之大

也是以前少有的。两个方面军的进攻正面开始为 500 公里,到战役结束已扩大到 1,000 公里。大本营原规定战役纵深为 280 至 350 公里,但实际上达到了 570 公里。二是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高度集中兵力兵器。据统计,在各方面军的主要方向上,集中了 75%以上的合成军团和兵团,90%左右的坦克军团和兵团,75—90%的炮兵和 100%的航空兵。三是两个方面军相互协同,采取对敌防御全纵深实施正面突击的方法,分割德军战略防线,歼灭其各个孤立的集团。苏军的这次进攻,先是以优势兵力在 4 个方向同时实施迅猛突击, 使德军失去相互间联系而变成孤立集团,然后以部分兵力加以围歼,主力(特别是坦克军团)则继续高速度向大纵深发展进攻。因此,苏军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胜利。

东普鲁士战役 东普鲁士(今分别属于苏联立陶宛共和国和波兰)是纳粹德国东方重要的战略区和经济区。东普鲁士失守,即影响到柏林方向的安全,也将使德国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因此,德军统帅部非常重视东普鲁士防御,多年来一直在那里构筑工事,企图依托经营多年的东省鲁士强大防御体系,阻止苏军推进,不让战火转移到德国本土。在苏军进攻前,德军在东普鲁士建成的防御体系,包括 7 道防御地区和 6 个筑垒地域,其中尤以马祖里湖附近及柯尼斯堡(今苏联的加里宁格勒)地区最为强固。德军以“中央”集团军群(司令莱因哈特上将,从 1 月 26 日起改称“北方”集团军群, 司令伦杜利奇上将)在东普鲁士防守。该群辖 2 个野战集团军、1 个坦克集团军和 1 个航空队,及其它部队共计 78 万人,有火炮和迫击炮 8,200 门、坦克和强击火炮 700 辆、飞机 775 架。

为了歼灭东普鲁士德军集团,保障在华沙至柏林方向进攻苏军的翼侧安全,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心在实施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同时,以白俄罗斯第 3、第 2 方面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第 1 方面军一部和波罗的海舰队的配合

下,实施东普鲁士战役。战役企图是,以白俄罗斯第 2 方面军(司令员罗科

索夫斯基元帅)向马林堡、埃尔宾方向实施突击,以白俄罗斯第 3 方面军(司

令员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1945 年 1 月 18 日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在巡视前

线时阵亡,从 2 月 20 日起由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接替指挥)由马祖里湖以北向柯尼斯堡实施突击,切断东普鲁士集团与其它德军的联系,并将其逼到海边后分割歼灭。参加进攻的苏军共有 14 个合成集团军、1 个坦克集团军、5 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2 个空军集团军,共计 167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25,000 多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3,859 辆、飞机 3,097 架。

1945 年 1 月中旬,东普鲁士地区天气恶劣,航空兵不能出动。但为了保

持同在华沙至柏林方向上进攻的苏军的战略协同动作,白俄罗斯第 3、第 2

方面军分别于 1 月 13 日和 14 日及时转入进攻。经过 5 至 6 天激战,至 1 月

18 日日终,两个方面军均已突破德军防御战术地幅,为向柯尼斯堡和马林堡发展胜利、合围德“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创造了条件。德军在防御战术地幅被突破后开始撤退,苏军立即转入追击。1 月 26 日,白俄罗斯第 2 方面军在

埃尔宾以北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切断了东普鲁士德军向西的退路。1 月 29

日,白俄罗斯第 3 方面军与波罗的海沿岸第 1 方面军一部也进抵波罗的海沿

岸,包围了柯尼斯堡。这样,到 1 月底两个方面军把东普鲁士德军集团约 32

个师的基本兵力分割成 3 个孤立的集团,其中最大的集团约 20 个师被合围在

柯尼斯堡以南和西南地域内,约有 4 个师被压缩到泽姆兰德半岛上,其余被封锁围困在柯尼斯堡,各集团之间已失去了联系。

东普鲁士德军被分割以后,白俄罗斯第 2 方面军主力被调去实施东波美

拉尼亚战役,歼灭东普鲁士德军的任务由白俄罗斯第 3 方面军完成。该方面

军得到白俄罗斯第 2 方面军留下来的 4 个集团军的加强,同时波罗的海沿岸

第 1 方面军从 2 月 24 日起改成泽姆兰德集群后也编入了白俄罗斯第 3 方面

军。白俄罗斯第 3 方面军得到加强后,于 3 月 13 日重新发起进攻,至 3 月

29 日,歼灭了柯尼斯堡以南和西南地域内的德军主力。尔后,方面军开始集

中力量歼灭被围困在柯尼斯堡的德军。至 4 月 9 日,苏军攻占柯尼斯堡市及

其要塞,歼灭了被围困的德军。从 4 月 13 日起,方面军在波罗的海舰队配合

下开始进攻泽姆兰德集团,至 4 月 25 日歼灭了该集团。至此,整个东普鲁士

德军集团被歼灭。白俄罗斯第 3 方面军转入大本营预备队。

在东普鲁士战役中,苏军歼灭德军 25 个师,重创 12 个师,攻古了整个

东普鲁士,使法西斯德国失掉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这次战役虽然到 4 月下旬才结束,但牵制了德军大量兵力,使之不能向柏林方向机动,大大有利于苏军在柏林方向的作战。

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1945 年 2 月初,在华沙至柏林方向上行动的苏军已前出至奥得河,而在东普鲁士进攻的苏军仍在东普鲁士作战。这样就在进至奥得河的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和仍在东普鲁士作战的白俄罗斯第 2 方面军

之间的东波美拉尼亚地区,形成了一个大约 150 公里宽的间隙地带。苏军在

这里兵力空虚,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的右翼暴露,后方受到威胁。德军统帅

部为了改善柏林方向上不利的态势,决定以 1 月 26 日新组建的“维斯瓦”集

团军群(司令希姆莱)的一部兵力对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右翼实施反突击,

妄图歼灭进至奥得河的苏军,尔后在东波美拉尼亚固守,以稳定柏林方向上的防御。德“维斯瓦”集团军群编有 2 个野战集团军和 1 个坦克集团军。德

军统帅部拟以 1 个野战集团军阻止可能从东普鲁士调来的苏军,以另一个野

战集团军对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右翼实施反突击,坦克集团军作为预备队。苏军最高统帅部鉴于进攻柏林的苏军翼侧受到严重威胁,决定推迟实施

进攻柏林的计划,先抽调兵力在东波美拉尼亚实施一次进攻战役,以消除这一威胁。2 月 9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发布训令,命令正在东普鲁士作战的白俄罗斯第 2 方面军将其右翼军队转隶白俄罗斯第 3 方面军,继续歼灭东普鲁士德军,而以中路和左翼军队去围歼东波美拉尼亚的德军集团,占领从但泽

(格但斯克)至斯德丁(什切青)之间的东波美拉尼亚,并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

2 月 10 日晨,白俄罗斯第 2 方面军按照大本营的指令,从布罗姆贝格(比

得哥什)以北维斯瓦河各登陆场发起了进攻。德军于 2 月 16 日用 6 个师的兵

力在施塔尔加德以南开始对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右翼实施反突击,并向西南

方向压挤苏军,前进了 8 至 12 公里。白俄罗斯第 2 方面军前进 70 公里后,

进攻受阻。苏军最高统帅部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白俄罗斯第 2 方面军已不

可能单独完成歼灭东波美拉尼亚德军集团的任务,因此,于 2 月 17 日决定,

自俄罗斯第 1 方面军编组强大突击集团(辖 4 个合成集团军,2 个坦克集团

军,其中包括波兰第 1 集团军)参加这一战役。苏军企图是,以白俄罗斯第

2 方面军左翼军队由采姆佩尔堡(森普尔诺)以北地区向克兹林(科沙林)

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突击集团从阿恩斯瓦尔德(霍什奇诺)地区向科尔贝格(科沃布热克)实施突击,并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 把德军东波美拉尼亚集团分割成两个部分。尔后,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突击

集团向西北、白俄罗斯第 2 方面军向东北发展进攻,在波罗的海舰队配合下, 各个歼灭被分割之敌。

这时,东波美拉尼亚德军集团已得到加强。在白俄罗斯第 2 方面军当面,

德军部署了 23 个师,在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突击集团当面部署了 19 个师。

德军统帅部拟以 42 个师在东波美拉尼亚组织预有准备的防御,除了有效利用

1933 年构筑起来的所谓“波美拉尼亚壁垒”外,还在 2 至 3 月新构筑了许多永备工事和大量的野战防御工事。

  1. 月 23 日,苏军发出进攻命令。白俄罗斯第 2 方面军调整部署后于 24

日晨重新发起了进攻。3 月 1 日,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突击集团也转入进攻。

两个方面军的部队对德军防御纵深实施深远突击,于 3 月 5 日前就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克兹林和科尔贝格地区,将敌军分割成两个部分。尔后,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突击集团把歼灭科尔贝格地区德军的任务交给波兰第 1 集团

军,主力迅速向西北挺进,至 3 月 10 日前出至奥得河。白俄罗斯第 2 方面军则挥戈东进,向但泽方向进攻,于 3 月 28H 攻占格丁尼亚,3 月 30 日占领但泽。整个战役击溃德军 21 个多师又 8 个旅,其中全歼 6 个师又 3 个旅,使柏

林方向上苏军的右翼安全得到了可靠的保障。战役结束后,苏军抽调 10 个集团军用以加强柏林方向,从而大大增强了进攻柏林的力量。

在维也纳方向上的进攻 正当白俄罗斯第 2、第 1 方面军在东波美拉尼亚节节胜利的时候,乌克兰第 3、第 2 方面军于 1945 年 3 月又在匈牙利西部向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方向发起了进攻。

苏军 1944 年第九次突击结束后,乌克兰第 3、第 2 方面军前出到匈牙利

西部地区德拉瓦河、巴拉顿湖、埃斯泰尔戈姆一线。希特勒为了确保匈牙利西部石油产地和维也纳方向的安全,决定把党卫坦克第 6 集团军从西线调到匈牙利西部,企图在巴拉顿湖附近地区对苏军实施一次大规模反攻,迫使苏军退至多瑙河东岸。同时依托在沿匈牙利山林、奥匈国境线和维也纳接近地构筑的 3 道防御地带,阻止苏军向维也纳方向突进。

配置在维也纳方向上的德军是“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韦勒将军),辖第 8、第 6 集团军、党卫坦克第 6 集团军和坦克第 2 集团军以及匈牙利第 3 集团军。德军这一兵力集团,连同与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军队对峙的德军, 总共约有 40 万人,装备火炮和迫击炮 6,000 门、坦克和强击火炮 1,600 辆,装甲输送车 800 余辆,由第 4 航空队 700 架飞机支援。

苏军最高统帅部总的意图是,首先击退德军的反突击,尔后向维也纳方向进攻,攻占维也纳。为此,苏军拟以乌克兰第 3 方面军在巴拉顿湖附近地区组织防御,消耗和疲惫德军,然后以乌克兰第 2、第 3 方面军在其相邻翼侧实施两个强大的突击:一个向肖普朗方向实施,目的是迅速歼灭德党卫坦克第 6 集团军的基本兵力;另一个向杰尔方向实施,目的是歼灭埃斯泰尔戈姆德军集团。尔后,两个突击均应沿多瑙河南岸向维也纳方向发展。为保障这一主要突击,乌克兰第 3 方面军中路和左翼军队向西南方向、乌克兰第 2

方面军中路军队在多瑙河北岸配合进攻。苏军参加作战的乌克兰第 3 方面军

和第 2 方面军左翼军队共有 7 个合成集团军(含保加利亚第 1 集团军)、1 个坦克集团军、2 个空军集团军、4 个坦克机械化军、1 个骑兵军和多瑙河区舰队。

  1. 月 6 日,德军在巴拉顿湖附近地区实施了反突击。乌克兰第 3 方面军

凭借预先构筑的工事进行了顽强防御,德军前进 7—12 公里,但未能突破苏

军防御。至 3 月 16 日,苏军击溃了德军的反突击,使德军损失 4 万人和许多装备,为在维也纳方向进攻创造了条件。

3 月 16 日,乌克兰第 3 方面军突击集团(由 18 个师编成)出故意外地发起猛烈进攻。德军开始未能进行有效的抵抗,一时陷于混乱。但苏军由于指挥不力、步炮协同不好和使用坦克不当等问题,也未能扩大战果,致使德军得以利用有利地形阻止了苏军前进。根据这一情况,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将在布达佩斯以西集结待命的近卫坦克第 6 集团军转隶乌克兰第 3 方面军。

该坦克集团军于 3 月 19 日进入交战,很快击溃了顽抗之敌,德军党卫坦克第

6 集团军陷入半合围的不利态势于 3 月 21 日日终开始退却。3 月 25 日,苏军

越过了匈牙利西部巴空尼林山,进行追击,3 月 30 日进入奥地利,并于 4 月

4 日日终前进抵维也纳接近地。乌克兰第 3 方面军左翼集团于 3 月 29 日在巴

拉顿湖以南转入进攻,至 4 月 2 日攻占了匈牙利石油中心瑙杰考尼饶市,尔后向西北方向发展进攻。

乌克兰第 2 方面军以 12 个师编成的突击集团于 3 月 17 日发起攻击,在多瑙河以南突破德军防御后,开始向杰尔方向发展进攻。方面军中路和右翼军队于 25 日突破防御后向布拉格方向突击。方面军左翼突击集团在中路部分

部队和多瑙河区舰队协同下,于 3 月 28 日歼灭了多瑙河南岸埃斯泰尔戈姆—

—托瓦罗什德军集团,并攻占了杰尔等地。4 月 2 日,进攻军队进抵奥、匈边境。尔后,突击集团主力第 46 集团军北渡多瑙河,开始从北面迂回维也纳, 切断德军退路。

4 月 5 日乌克兰第 3 方面军开始了进攻维也纳的战斗。第二天苏军突入

市郊。守城德军 8 个坦克师、1 个机械化师和 15 个独立步兵营充分利用外围

工享和市内建筑物进行坚守。苏军昼夜不停地进攻,经过激烈争夺,于 4 月

13 日攻占了维也纳。尔后开始追歼逃敌。乌克兰第 2 方面军在此期间强渡了

多瑙河和摩拉瓦河,并向维也纳以北进攻。但德军抽调 8 个师加强对乌克兰

第 2 方面军进攻地段的防御,使其进攻速度缓慢下来。因而维也纳守军得以从城北和西北方向撤退。4 月 15 日,两个方面军前出到摩拉瓦河、施托克劳、圣珀尔滕、马里博尔以东及德拉瓦河北岸一线。

苏军在向维也纳的进攻中,击溃德军 32 个师,俘 13 万人,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这一进攻肃清了匈牙利全境和奥地利东部及首都维也纳的德军集团,同时造成了对布拉格进攻的有利态势。

在这次进攻作战中,苏军先以 1 个方面军进行防御作战,消耗德军,然后再周密地组织两个方面军的协同动作,成功地歼灭了当面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