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西南太平洋作战

新几内亚反攻 早在 1942 年 3 月 8 日至 10 日,日军一部在新几内亚胡昂湾两岸的萨拉莫阿和莱城登陆后,开始在上述地区构筑机场,准备继续向巴布亚半岛推进。4 月 19 日,日军又在新几内亚西北海岸的荷兰提亚登陆, 控制了新几内亚的北部和西北部。日军的计划是,继续向南部跃进,占领新几内亚西南部,以此作为进攻或孤立澳大利亚的重要海空基地和跳板。5 月, 日军一支登陆船队在驶向新几内亚西南海岸的莫尔兹比港时,同美国舰队在珊瑚海遭遇,发生了珊瑚海之战,日军被迫返回,向南扩张的势头第一次受到挫折。中途岛惨败以后,日军虽然不得不推迟并最后放弃对斐济、萨摩亚及新喀里多尼亚的作战,但仍不放弃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日军从海上登陆失败后,改由陆上进攻,其进攻的路线是先在布纳、哥纳登陆,而后向南攻占科科达,翻过欧汶斯坦莱山脉,直取莫尔兹比。7 月 21 日夜,日第 17 军

所属南海支队先遣队在新儿内亚北岸的布纳、哥纳附近登陆,至 28 日占领了科科达及其机场后,继续向欧汶斯但莱山脉推进。但由于瓜岛作战日益吃紧, 日军大本营决定把作战重点转到瓜岛,命令海南支队暂时停止在新几内亚的进攻,待瓜岛作战取胜之后再恢复攻势。南海支队不以为然,孤军前进,越过了海拔 2,000 米的欧汶斯坦菜山脉,于 9 月 12 日前出到莫尔兹比港以东约 50 公里处。第 17 军鉴于瓜岛情况急转直下,再次命令进攻莫尔兹比港的日军收缩兵力,转入防御,确保科科达和布纳之线,并作好增援瓜岛的准备。在此情况下,南海支队只好撤退。澳军乘势尾追至科科达附近。此后,麦克阿瑟统率的美澳军 2 个师分三路向巴布亚半岛北岸发起了进攻,切断了日军

的供应,并于 12 月 9 日攻占哥纳,1943 年 2 月 2 日攻占布纳,巴布亚半岛残余日军逃至莱城。在 6 个月的战斗中,日军伤亡 12,000 余人,美、澳军伤亡 8,500 人。

1943 年初,日军在瓜岛作战惨败后,为了确保俾斯麦群岛的防线,重点加强了腊包尔两翼的防御,对右翼新几内亚北部沿海地区不断增加兵力。1 月 19 日和 2 月 12 日,原计划增援瓜岛的 2 个师的先遣队转至新几内亚北部海岸威瓦克登陆,2 月底,日第 8 军又以 8 艘运输船载运 7,000 名士兵和物资由腊包尔驶向莱城增援。当运输船团在 8 艘驱逐舰和 200 架飞机掩护下驶

至新不列颇岛西端格劳斯特角时,遭到盟军轰炸机的连续轰炸,日驱逐舰 4 艘、运输船 8 艘全被击沉,炸死和淹死的日军有 3,600 人。此后,日军对新几内亚的增援和补给只能依靠驳船、小船和潜艇。

1943 年夏,麦克阿瑟指挥的西南太平洋部队已拥有 14 个澳大利亚师和 3 个美国师,海军编为第 7 舰队,共有各种飞机 1,400 架(大部为澳大利亚飞机)。根据美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令,盟军在新几内亚方向首先要收复萨拉莫阿和莱城,肃清胡昂半岛;尔后继续向西北推进,从左翼迂回新不列颠岛, 同时向西夺取新几内亚西部地区,为收复菲律宾开辟通路。6 月 30 日,美、澳军队在第 7 舰队支援下分别在萨拉莫阿以南的那索湾和新几内亚东南的伍

德拉克岛、基里怀纳岛登陆。在那索湾登陆的盟军随即向萨拉莫阿的日军发动进攻,至 8 月中旬,将日军约 6,000 人赶出市区。9 月 4 日,澳军 1 个师又在莱城以东登陆,美、澳登陆部队在空降部队配合下,从东西两个方向向莱城进攻,日守军 19,000 人放弃莱城和萨拉莫阿,向芬奇哈芬溃退。盟军于 9 月 17 日肃清了该区之敌,乘胜推进,9 月 22 日又在芬奇哈芬以北登陆。

该处日军虽有 4 万人,但由于伤亡过半,而且海空力量不足,粮食、弹药几

乎断绝,于 12 月 29 日向西北马丹地区逃窜。与此同时,美、澳军于 12 月

15 日在新不列颠岛西南海岸的亚拉威实施登陆。12 月 26 日,在新不列颠岛西北角格劳斯特角登陆,并占领了机场。在海空火力支援下,盟军不断扩大占领区,控制了新不列颠岛的西部地区。此后,美、澳军又在海军群岛登陆, 并在该岛修建了海空基地。至此,日军俾斯麦群岛防线的主要堡垒腊包尔完全处于盟军的海空控制之下,麦克阿瑟部队继续沿新几内亚西北海岸推进, 向菲律宾进军的通路已经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