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日本向中国全面进攻,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开辟东方反法西斯主战场

第一节 抗日战争爆发前概况

一、日本的侵略企图与侵华作战简要追溯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封建的军事的帝国主义国家,走上对外侵略道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企图是,吞并中国,征服亚洲, 向南在太平洋和东南亚驱逐英、美势力,向北进攻苏联,进而称霸世界。在实现上述企图的步骤上,日本的一贯方针是,先吞并中国,以图掠夺中国丰富的资源,补充其本国之不足,并作为其征服亚洲与世界的物力基础。这也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国策”。日本的侵略企图与方针,在统治集团内部, 无论其天皇、内阁和军部(包括陆军与海军)都是一致的。但在侵略的手段与步骤上,则有不同的主张。比如:是用强大军事力量一举征服对方,或者叫做“鲸吞”,还是用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结合,逐步使对方屈服,或者叫做“蚕食”;是先向北进攻苏联,还是先南进驱逐英、美势力:在进攻中国的方向问题上,是把进攻的重点指向平(北平)、津(天津)和华北, 还是指向上海和华东等。总之,只有侵略手段与步骤的不一致。虽有上述不一致,并不影响日本对外侵略的行动,当按某一种主张的侵略行动一开始, 其它主张也转而支持了。

中国长期受封建主义的统治,鸦片战争以后,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都很落后,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瓜分的对象。日本要把中国变成它的独占的殖民地。从 1894 年起,日本就不断地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1694 年 7 月,日本向中国发动突然袭击,爆发中、日甲午战争,结果,中国失败,赔银二亿两,割台湾、澎湖及辽东半岛给日本。1900 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作战后,取得在中国北京、天津和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驻兵权,日本“华北驻屯军”长期侵占上述各地。1905 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从帝俄手中夺取了在中国辽东半岛的一切特权。1909 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伊藤博文在哈尔滨为朝鲜勇士所刺,日本乘机吞并朝鲜,并在大连开没关东军司令部,成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同时,日本在中国东北三省各重要城市与铁路沿线驻兵“防守”,使东北三省完全处于日军控制之下。1931 年,日本经过阴谋策划与周密准备后,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突然袭击,炮轰沈阳北大营。东北军奉命不抵抗。9 月 19 日,日军占沈阳。1932 年初,全部占领东北三省;3 月,建立伪“满洲国”,强迫中国当局予以承认。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三省人民,展开了抗日武装斗争。东北人民、国民党政府东北军部分爱国军队组成成百的大小战斗单位, 统称“抗日义勇军”;在抗日救国的目标下,抗日游击战争迅速开展。1934 年,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各抗日武装领导人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实际上并未统一组织与指挥,东北的抗日武装未统一起来)。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字)、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和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各部抗日健儿在白山黑水之间英勇战斗,粉碎了日军无数次的“讨伐”,长期坚持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军,配合

了反法西斯抗日战争。部分朝鲜同志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王德泰,第 6 军军长夏云杰,第 7 军军长陈荣久,人民革命军第 1 军参谋长

李红光(朝鲜人,中共党员),人民革命军第 3 军第 2 团政委、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等不幸光荣牺牲。

1932 年 1 月 28 日,日军 4 个师团及陆战队等共 10 万余人,在上海租界

向闸北进攻。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推动下,驻守上海的中国第 19 路军等部在蒋光鼐、蔡廷锴、张治中等指挥下,奋勇抵抗,坚持抗战一个多月。中国共产党动员人民大力援助第 19 路军抗战。国民党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与日本谈判解决,签订《上海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划上海为非武装区,并规定中国不得在上海、苏州、昆山一带驻兵,日本却可以在上述地区驻兵。“一·二八”事变后,日军大批主力调往中国东北三省,企图加紧“讨伐”抗日义勇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领热河省(1956 年撤销),并进而窥取平津。1933 年,日军向山海关进攻,中国驻山海关的部队坚决抵抗,后因伤亡大又无后援而失守。日军占山海关后,就进兵侵占热河省及察哈尔省北部,并继续向长城各口进犯。

面对日军的步步侵犯,中华民族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人民的抗日义愤愈益强烈。日军向长城各口进犯时,受到中国军队的抵抗。第 29 军在喜

峰口作战中,曾组织 500 余人的大刀队,利用夜间袭击日军阵地,大刀队冒着日军机枪、大炮的猛烈火力,用大刀与日军拼杀搏斗,毙日军千余人,大刀队勇士生还者也仅数十人。第 17 军在古北口进行抵抗,使日军进犯连受挫折,这就是有名的“长城抗故”。以后,蒋介石命令停止战斗,国民党政府与日本谈判。1933 年 5 月,签订《塘沽协定》,承认冀东为非武装区,中国军队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县、香河、宝坻、林亨镇、宁河、芦台之线以西及以南地区,同时还接受其它屈辱条款。这一协定受到全国人民与国民党内爱国人士的强烈反对,许多人纷纷要求抗日。冯玉祥将军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成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担任总司令。宋哲元、于学忠、万福贼等 47 名将领,联名发表通电要求抗日。国民党政府队“不影响领土主权”为理出,进行种种压制。

日军占领长城各口后,继续向关内进犯,陆续占领中国河北、察哈尔(1952 年撤销)、绥远(1954 年撤销)诸省各一部。日军进犯冀、察、绥省过程中。中国当地驻军实施了一些局部抵抗,如在绥远省,傅作义将军的部队进行反击,夺回百灵庙,毙伤日军千余人,打击了日军。

在上述日军侵华作战过程中,仅“九·一八”事变后的短短六年,日军侵占了中国辽、吉、黑、热四省全部及冀、察、绥省各一部分。中国丧师失地、丧权辱国,根本原因是当时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只顾一党专制私利,不顾国家与民族存亡,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对日本的进犯采取“绝对不抵抗”政策。蒋介石幻想“国联”来“主持正义”,制止日本侵略,还幻想日本满足侵略胃口后能停止侵略,“悬崖勒马”,而把国民党的全部军队,用于内战,进攻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武装。

二、双方基本力量对比和军事态势

日本,是个岛国,面积 37 万余平方公里,资源很少。本国人口约 6,000 万,连同受共控制与奴役的朝鲜、台湾在内,人口也不足 1 亿。日本科学技

术水平与生产能力都比较高,1936 年产生铁 309 万吨,钢 640 万吨。在战争

初期可以动员使用的军事力量共约 448 万人,其中常备军约 38 万人、陆军

17 个师团、海军舰艇约 190 万吨、空军与海军飞机共 2,700 余架。当时, 日军用于侵华作战的师团,每师团约 2.2 万余人、马 5,800 余匹、步骑枪约9,500 余支、轻重机枪 600 余挺、火炮 108 门、坦克 24 辆。日本的军火生产能力较高,能制造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飞机、火炮、坦克等。1937 年日本飞机生产能力约 600 架、坦克约 200 辆,在作战中可以保障军火源源补充。芦沟桥事变前,日军主力驻在本土、朝鲜、中国东北各地,处于临战状态,可以通过受其控制的北宁铁路迅速运抵中国华北,通过海运抵达中国华东沿海各地。“华北驻屯军”当时兵力包括 1 个步兵旅团及骑兵、炮兵、坦克兵共约 6,00 余人,司令部在天津。此外,由汉奸、民族败类组成的伪冀东保安队约 1.7 万余人,驻通县等地:察北伪蒙军约 4 万余人,驻德化(今化德)、张北各地。上海驻有日军海军陆战队一部。

中国领土广大,超过日本数十倍,资源丰富。战前人口约 4.5 亿人,超

过日本 6 倍多。当时,掌握全国政权的国民党政府军事力量计有陆军步骑兵

191 个师、52 个旅、海军舰艇 5.9 万余吨、空军飞机 300 余架,总兵力约 200 多万人。国民党政府军队每师编制 1 万余人、步骑枪 3,800 余支、轻重机枪300 余挺、火炮 46 门。中国经济落后,战前年产生铁不足 10 万吨、钢不足千吨,有一点军火工业,可以生产少量步兵武器、小口径迫击炮、小炮、小型艇船,难以满足战争需要。大型武器装备如飞机、火炮、坦克、机动车辆、舰艇都不能制造,完全依靠向外国购买。战争过程中,难以得到补充。国民党政府军队数量虽不少,但内部矛盾很多。国民党发动了十年剿大战争,消耗了巨大资财,造成国家贫穷,人民生活苦难重重,大大削弱了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能力。芦沟桥事变前,驻守河北省及平、津的是第 29 军,军长宋哲。

元,非国民党中央军嫡系。第 29 军辖 5 个步兵师(每师 4 个旅 9 个团)、1

个骑兵师及保安部队,全军兵力约 10 万人,军部在北平。该军分驻于北平、天津市年及西苑、芦沟桥、长辛店、北苑、南苑、廊坊、良乡、涿县、保定、固安、任邱、河间、大名、沧县、马厂、易县、宣化、张家口等广大地区, 既无与日军决战的充分准备,也无确实的防御部署与计划。受国民党“不抵抗”政策影响,一面讲抗战,一面又希望与日军妥协,和平解决事端。第 29 军的爱国官兵,受华北人民抗日热情影响,抗战情绪高,决心与日军一战。全国人民抗日要求高涨,愿支援军队抗日作战。但国民党政府不愿动员与组织、武装民众进行抗战,反而多方进行压制,使人民的抗战热情和伟大潜力无从发挥。

总之,当时中、日两国相比,日本的军事力、经济力比中国强,日军的武器装备较国民党政府军具有很大优势。但中国地方大、人口多、资源丰富, 战争潜力比日本大。日本侵略,中国反侵略,中国进行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能得到中国及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援。中国在本上作战,有利条件很多,月本则相反,日军远涉重洋,对异民族作战,虽有汉奸伪军为虎作伥。但仍困难重重。

这里应当指出,当时中国还有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即中国工农红军。这支军队从南昌起义开始,经过十年内战、二万五千里长征。

它与国民党政府军或日军比,人数很少,装备很差,毫无外援,但它的素质很高,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日军侵略、民族危亡之际,它具有坚定的抗战意志,一旦开上抗日战场,在人民的支援下,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