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打退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抗日基础上实现了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尖锐、复杂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抗日民族大联合,努力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和国民党顽固派被迫同意抗日,又始终顽固坚持反共立场。
抗战初,国共合作刚刚形成,蒋介石一面高谈“国共合作”,一面又制造反共舆论。1937 年 11 月,蒋介石在一次关于国共合作的讲话中,把一贯坚持反共内战的国民党政府,标榜为“无日不以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政府, 而对共产党则大肆攻击,无理要求共产党“不违反法令”、“不扰乱社会治安”、“不组织军队”、“不割裂地方”、“不妨碍抗战”、“不破坏统一” 等等,为其尔后坚持反共摩擦制造借口。
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开始,蒋介石就坚持对共产党的限制和封锁。1937 年 8 月,国民党内部重申,在十年内战时期实行的反动的“共产党人自首法”,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变”。抗战初期,苏联对国民党政府提供军事援助,开辟了经由新疆、甘肃至陕西西安的援华物资运输线,蒋介石再三严令西北各地长官,对陕北实行严密封锁,防止物资运往陕北。同时,蒋介石严令国民党陕、甘各省政府和党部,在邻接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各县,限期完成保甲制度,组织反共民众自卫团和秘密情报网。严密监视共产党的活动。并拟订“推进陕甘边境党务办法”,对陕、甘两省邻接陕北革命根据地的 27 个县,增加经费和人力,增强国民党的统治力量,加强对陕北根据地的封锁。
武汉失守以后,日军停止战略进攻,不再扩大占领地区,这就减轻了对国民党的军事压力。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 开展游击战争,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与支援,军队和根据地蓬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顽固派和蒋介石加紧了反共摩擦。1939 年 4 月,国民党制订“防止异党活动办法”二十三条,把抗日最积极、最坚决的中国共产党当作“异党”,从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加以“限制”。同时,国民党还制订了“共产党问题处理办法”。当时,担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的陈诚,拟订了在军事上限制共产党的办法,其中主要的有:取消八路军番号;指定八路军、新四军活动范围;不准八路军、新四军招兵;不准征粮、征款;不准扩充武装;不准超越规定驻区;不准建立政权;执行国民党的政治工作纲领;撤走陕北河防:派联络参谋到八路军、新四军“指导”,以及取消办事处等等。在八年抗战过程中,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层出不穷, 曾掀起三次反共高潮。
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 年 12 月至 1940 年 3 月) 首先,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封锁与进攻陕甘宁边区,占领边区宁县、镇原、栒邑、淳化、正宁五座县城。第 2 战区阎锡山部,发动“十二月事变”,进攻决死队。1940
年 1 月,蒋介石下令,无理要求八路军撤至白晋铁路以东、邯长公路以北。
并调集 6 个军兵力,进攻太岳决死纵队和八路军第 344 旅。阎锡山部还进攻雁北八路军。石友三部进攻冀南八路军。2 月下旬,蒋介石下令国民党河北省主席鹿钟麟,“断然围歼”八路军,占领太南、直南、鲁西各地,企图切断华北、华中的联系。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进行了揭露,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
反对倒退的口号。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和打击顽固势力的方针。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对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实施坚决白卫,勇敢战斗,给予应有的回击,粉碎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第二次反共高潮(1940 年 10 月至 1941 年 3 月) 在整个 1940 年,日
军除于 5 月份进犯鄂西、占领宜昌以外,未对国民党军队展开任何进攻,这种形势使国民党误认为,日本溃败已为期不远,抗战胜利在望。同时,八路军、新四军及敌后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引起了顽固派的更大怀恨, 他们不断诬蔑共产党“夺取政权,排除异己”、“罪大恶极不容轻恕”、940 年 4 月,国民党军事当局即制订了消灭陇海路以南八路军、迫令新四军返回江南的“计划”。蒋介石多次给新四军军长叶挺“下令”,限令新四军江北部队“撤回江南”。蒋介石给国民党军队下达“指示”,对八路军、新四军要采取政治、军事相结合的手段,迅速一网打尽。1940 年 7 月 16 日,国民
党中央作出“规定”:第 18 集团军所有部队调赴河北、察哈尔两省及山西北
部、山东北部地区,新四军也调赴上述地区,加入第 18 集团军序列,并限定
在一个月内全部进入上述地区;进入上述地区后,第 18 集团军加入国民党第
2 战区序列,听阎锡山指挥;委朱德总司令为第二战区副司令。
同时规定,第 18 集团军共编 3 个军 6 个师,每师 2 个旅 4 个团,外加 5
个补充团。新四军编 3 个师,每师亦为之个旅 4 个团。其余部队“一律取消”。八路军、新四军若不进入上述地区,国民党政府将以“叛逆论处”,将“断行挞伐”。以后,蒋介石又多次“命令”新四军进入国民党规定的区域。新四军坚持哪里有日军,就在哪里抗日的严正立场,不听这种违背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命令”。于是,国民党开动宣传机器,诬蔑新四军“越轨”、“破坏抗战”、“违抗命令”等等,为消灭新四军大造舆论。与此同时,国辰党军事当局拟制了“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及“解决江南新四军方案”。
1940 年 10 月 19 日,国民党以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正副总司令和新四军叶挺、项英正副军长,强令人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1940 年 11 月起,国民党停发八路军、新四军一切军饷。据此,中共中央决定,将在皖南的新四军部队北移作为让步,在华中坚决自卫,同时,发动大规模的反内战、反投降运动。11 月 9 日, 中共中央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名义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其反共诬蔑,严词拒绝将华中部队北移的无理要求。同时,中国共产党为了表明坚持团结抗战与顾全大局,准备将皖南部队移至江北。
12 月上旬,蒋介石批准“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及“解决江南新
四军方案”。国民党军队按计划完成了部署。12 月 10 日,蒋介石电令第 3 战区司令顾祝同:“立即解决江南新四军”。当时,中共中央根据严重形势, 今皖南部队立即北移并令华北八路军再调兵力增援华中。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华中总指挥部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确定坚持皖东,巩固苏北,打通苏、皖联系,粉碎顽军东进的方针。并指示江北游击纵队和苏南部队积极接应皖南部队北移。但是,当时皖南新四军主要负责人项英,始则错误地坚持株守皖南的主张;在中央严令指责下,才决定于 19A1 年 1 月 4 日北移,但又不走中央指示的北移路线,即由铜陵、繁昌地区直接北渡,或经苏南北渡;相反, 命令全军向顽军后方绕道北移,即由旌德、宁国,迂回天目山到苏南,无异自投罗网。
1 月 4 日晚,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 9,000 余人,从皖南泾县云岭向东
南方向行动。国民党军队第 3 战区第 32 集团军上官云相所部 6 个师,早已部署准备完毕,按预定计划对新四军进行围歼。新四军奋起自卫,浴血奋战, 终因力量过分悬殊,战至 1 月 14 日,全军大部壮烈牺牲,仅 2,000 余人突出重围。项英、袁国平同志牺牲。叶挺军长谈判被扣。这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 月 17 日,国民党悍然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 将叶挺军长交“军法审判”。皖南事变是蒋介石一手制造的有预谋的反共摩擦事件,但国民党的宣传部、军委会政治部、三青团等按蒋介石旨意,规定舆论界一律宣称是新四军“不服从命令”、“攻击友军”引起的,皖南事变“纯是军纪问题”,“不是政治或反共问题”,以掩盖其分裂统一战线、消灭抗日武装的罪责。在皖南事变同时及其以后,蒋介石还发布一道道命令, 今国民党军队进攻豫皖苏边区,以及关中、三边、陇东分区,晋冀豫、山东、鄂东、鄂豫、皖中、皖东北、苏南各抗日根据地。
对于顽固派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坚决斗争,在军事上坚决自卫。1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痛斥蒋介石 1 月 17 日的反动命令。1 月 20 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任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副军长,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 7 个师 1 个独立旅:苏
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为第 1 师,师长粟裕,败委刘炎,活动于苏中;江北指
挥部所属部队编为第 2 师,师长张云逸兼,副师长罗炳辉,政委郑位三,活
动于淮南;八路军第 5 纵队编为第 3 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活动于苏北;
八路军第 4 纵队编为第 4 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活动于淮北;鄂豫挺进纵
队编为第 5 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活动于鄂豫地区;江南指挥部所属部队
与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编为第 6 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活动于苏南;无为
纵队、第 3 支队一部与皖南突围部队编为第 7 师,师长张鼎丞、政委曾希圣,
活动于皖中;第 115 师教 5 旅编为新四军独立旅,直属军部。全军共 9 万余人,在大江南北,更加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根据地和武装,打击日军。1 月 22 日,中国共产党又向国民党提出取消 1 月 17 日反动命令,严惩肇事祸首,坚持团结抗战等要求。全国人民、爱国人士及侨胞对中国共产党表示广泛的同情与支持,国民党内有识之士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也表示强烈不满。至 1943 年 3 月,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
第三次反共高潮(1943 年 3 月至 10 月) 1943 年,在苏德战场与太平洋战场上,苏军与美军均已转入反攻。在北非战场,英、美军正在进攻。在中国正面战场上,日军于 1942 年 7 月打通浙赣线后,已半年多未向国民党军
队发动进攻,敌后战场渡过了最艰苦的 1941 与 1942 年,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又重新恢复和扩大,并继续扩大根据地,一些根据地开始局部反攻。在此形势下,蒋介石又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1943 年 3 月,蒋介石发表了臭名昭著的反共小册子《中国之命运》,鼓吹法西斯主义和封建主义,反对共产主义,诬蔑八路军和新四军,叫嚣要以“武力解决”共产党,为掀起新的反共高潮制造舆论。4 月,国民党通知各省党部和政府,将共产党一律改称“奸党”,诬蔑共产党“破坏抗战”、“出卖祖国”、“与汉奸无异”等等。6 月,第三国际解散,蒋介石及其指使的汉好与反动分子,乘机叫嚣“马列主义破产”、“解散共产党”、“取消边区”。在军事上,国民党不惜对日军敞开黄河河防大门,将原驻守河防的 1 个集团军,调至陕甘宁边区附近,准
备进攻延安。在华中、山东等地,国民党顽固派积极进攻八路军、新四军。针对蒋介石的反共行动,八路军主力一部进入陕北,加强对顽作战兵力,
以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同时,朱德总司令向蒋介石发出抗议电。7 月12 日,毛泽东为《解放日报》写了社论“质问国民党”,全面揭露蒋介石策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阴谋,要求国民党撤走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军队。由于抗日根据地有充分准备,全国人民、各方人士及反法西斯阵线的舆论压力,蒋介石未敢发动对延安的进攻。在山东,顽军第 28 集团军侵入冀鲁豫军区单县、砀山、丰县和鱼台等地。8 月,冀鲁豫军区在杨得志司令员指挥下,粉碎了进攻的顽军。在华中,韩德勤残部进攻淮北解放区,新四军第 4 师主力在第 2、3 师一部协同下,将其粉碎。至 1943 年 10 月,第三次反共高潮被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