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苏军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和希特勒“闪击战”的破产

至 1941 年 9 月底,苏军面临的战略形势仍极为严重,法西斯德军在战略战役上处于有利地位。此时德军已东进至摩尔曼斯克、安德烈阿波尔、布良斯克、波尔塔瓦、扎波罗热一线,在北方包围了列宁格勒,在南方进逼哈尔科夫、顿巴斯和克里木,中部战线距莫斯科 300 至 400 公里。德军虽自入侵

以来伤亡 53.4 万多人,但在兵力兵器方面仍占优势。

德国及其仆从国在苏德战场的武装力量共有 207 个师(其平均配备程度

为:步兵师 1.52 万人、坦克师 1.44 万人、摩托化师 1.26 万人),其中陆军兵力共有 430 万人、坦克 2,270 辆、火炮和迫击炮 4.3 万余门、飞机 3,050 架。

此时苏军作战军队编成内有 213 个步兵 9 师、30 个骑兵师、5 个坦克师、2 个摩托化步兵师、18 个步兵旅、37 个坦克旅和 7 个空降旅。平均每个步兵师约为 7,500 人,每个骑兵师或坦克师则为 3,000A 左右。作战军队的全部兵力为 324.5 万人、坦克 2,715 辆、火炮和迫击炮 2.058 万门、飞机 1.460 架。

上述数字对比表明,德军及其仆从军的人数为苏军的 1.3 倍,火炮和迫

击炮为 1.9 倍,飞机为 2.1 倍。苏军莫斯科保卫战就是在这种劣势条件下进行的。

德军陆军总部一直认为消灭西方方向上的苏军,占领莫斯科,具有特殊意义,关系到故争的前途和命运,攻占这座城市,标志着德国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足以向全世界显示“闪击战”战略的成功。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曾向希特勒建议,必须在秋天对莫斯科发动决定性的突击,但是希特勒想在西南方向夺取乌克兰、顿巴斯,在西北方向攻占列宁格勒,因此德军未能集中兵力在攻占斯摩棱斯克后继续进攻,直取莫斯科。

1941 年 9 月初,希特勒认为,在西南方向对苏军的作战已获初胜,在西北方向合围列宁格勒地域的苏军即将成功,这就为在西方方向上对苏军进行一次毁灭性打击,一举攻占莫斯科创造了条件。为此,希特勒于 9 月 6 日发

布第 35 号训令,命令向莫斯科、列宁格勒和罗斯托夫三个方向进攻,以夺取莫斯科为主要目标。进攻莫斯科的战役代号为“台风”。训今中规定:9 月底以前,“中央”集团军群应准备好旨在消灭斯摩棱斯克以东苏军的进攻战役;“北方”集团军群在完全合围列宁格勒之后,应不迟于 9 月 15 日将大部

快速军队调归“中央”集团军群使用;第 2 集团军和坦克第 2 集群在基辅方向上完成任务后,应转向莫斯科。

“中央”集团军群在准备“台风”战役过程中,得到“北方”集团军群的坦克第 4 集群(4 个坦克师和 2 个摩托化师)和空军 1 个军的加强,得到

“南方”集团军群的 2 个坦克师和 2 个摩托化师的加强。军队的调动主要是在夜间秘密进行的。9 月 16 日,基辅附近的交战正在进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向所属军队发出关于直接准备进攻莫斯科的指令。由于冬季即将来临,德军统帅部要求部队加速准备,以便不迟于 10 月初便转入进攻。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辖第 9、第 4、第 2 集团军和坦克第 3、第 4、第2 集群,共 74.5 个师(内 14 个坦克师和 8 个摩托化师),共 180 万人、坦克 1,700 辆、各种火炮 1.4 万门、飞机 1,390 架。德军企图从斯摩棱斯克东北、罗斯拉夫利和绍斯特卡三个地区,各以 1 个集团军和 1 个坦克集群分

别向加里宁、维亚兹马和奥廖尔、图拉方向突击,从北、西、西南三个方向分割围歼维亚兹马地域的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及布良斯克地域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然后以强大的快速集团从南北两面包围莫斯科,并以步兵兵团从正面进攻,在人冬前占领苏联首都。

苏军利用德军被迟滞在斯摩棱斯克地域的两个多月时间,在莫斯科以西宽达 750 公里正面和 300 余公里纵深内,建立了纵深梯次配置的多道防御地带。总的防御企图是:阻止德军进攻,歼灭和消耗德军,争取时间集中预备队,为反攻创造条件。苏军以 3 个方面军计 15 个集团军和 1 个战役集群,共

75 个师 125 万人、坦克 990 辆、各种火炮 7,600 门、飞机 677 架担任防御, 莫斯科市民也作好了战斗准备。

苏军西方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上将)辖第 22、第 29、第 30、第 19、第 16、第 20 集团军,在奥斯塔什科夫、叶利尼亚西北宽 340 公里地带担任防御。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布琼尼)以第 24、第 43 集团军在罗斯拉夫利方向宽 100 余公里的地带占领防御,另以第 31、第 49、第 32、第33 集团军配置于西方方面军的后方,谢利扎罗沃、斯帕斯——杰缅斯克一线

宽 300 公里的地带占领防御。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上将)辖第

50、第 3、第 13 集团军和 1 个战役集群,防守布良斯克以西和以南宽约 300 公里的地带。

1941 年 9 月 30 日至 1942 年 4 月 20 日,苏军和法西斯德军进行了举世瞩目的莫斯科会战。这次会战按苏军的行动性质分为防御、反攻和总攻三个阶段。1941 年 9 月 30 日至 12 月 5 日为苏军防御阶段,12 月 5 日至 1942 年

1 月 7 日为苏军反攻阶段,1942 年 1 月 8 日至 4 月 20 日为苏军总攻阶段。

9 月 30 日,德军坦克第 4 和第 2 集群向尤赫诺夫和谢夫斯克方向开始局部进攻。10 月 2 日,德军在安德烈阿波尔至谢夫斯克广大战线上发动总攻。苏军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斗和一系列反突击,但未能阻止德军前进。

在莫斯科正面维亚兹马方向,苏军将基本兵力兵器集中在维亚兹马以西,但德军坦克第 4、第 3 集群分别从罗斯拉夫利和杜霍夫希纳进攻,突破了维亚兹马防线,于 10 月 7 日从南北两面迁回包围了西方方面军第 19、第

20 集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第 24、第 32 集团军。被围苏军进行了顽强的抵

抗,牵制了德军 28 个师,坚持到 10 月 13 日大部被歼,一部退守莫扎伊斯克防线和在敌后进行游击战。

西方方向上的情况极端严重,法西斯德军有可能闯入莫斯科。10 月 10

日前后,苏军以大本营预备队为主,火速向莫扎伊斯克防线增调了 14 个步兵师、16 个坦克旅、40 多个炮兵团及其他部队。国防委员会和最高统帅部的代表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来到各战斗行动地域,协助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组织抗击德军。10 月 10 日,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并为西方方面军,由朱可夫任司令员。为削弱德空军力量,苏军航空兵按最高统帅部命令,于 10 月 11 和 12 日对德军机场实施了袭击。10 月 12 日, 国防委员会决定在首都的直接接近地上建立一条防线。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人民积极参加了这条防线的工程构筑。莫斯科军民在危急时刻,决心坚持到底消灭敌人。

10 月中旬,苏军西方方面军的几个集团军被严重削弱,其基本兵力集中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韦茨、卡卢加几个重要方向, 分别由第 16、新编第 5、第 43、第 49 集团军防守。德军企图沿最短的途径

扑向莫斯科,坦克第 4 集群从西面经莫扎伊斯克向莫斯科突击。在博罗季诺这个古战场上①,苏军第 5 集团军与德军进行了英勇的搏斗,4 昼夜内多次击退德军冲击。10 月 18 日,在德军坦克猛攻之下苏军放弃莫扎伊斯克。

莫斯科已成为靠近前线的城市,尚留在市内的国防工厂和科学文化机构紧急东迁。10 月 15 日,莫洛托夫通知各国外交使团随苏联政府部分机关迁到古比雪夫。以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政治局、国防委员会、最高统帅部和由总参谋部人员组成的作战组仍留在莫斯科。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决定,从 10

月 20 日开始在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区宣布戒严。

10 月底至 11 月初,德军攻占了莫扎伊斯克防线的沃洛科拉姆斯克、卡卢加等要地。苏军经过顽强的战斗,将德军阻止在纳拉河、奥卡河至阿列克辛一线。

在布良斯克方向,德军坦克第 2 集群(10 月 6 日改称坦克第 2 集团军) 向奥廖尔和布良斯克进攻。10 月 3 日德军在攻占奥廖尔后沿公路向图拉疾进。苏军最高统帅部以大本营预备队近卫步兵第 1 军在姆岑斯克地域迎击德

军,并以预备队第 6 机群和方面军航空兵进行支援。该军坦克第 4 旅配合 1

个步兵师阻止德军 2 个坦克师和 1 个摩托化师的进攻,以伏击和短促出击的

方法,8 天内击毁德军坦克 133 辆。向布良斯克进攻的德军坦克第 2 集团军

于 10 月 6 日攻占布良斯克后,与南进的德军第 2 集团军在布良斯克以南包围

了苏军第 13 集团军和第 3 集团军一部,在布良斯克以北包围了苏军第 50 集团军的部分兵力。10 月下半月,布良斯克方面军阻止了德军的推进。被围的苏军向东和东南突围,10 月下旬,退至别廖夫和波内里附近。10 月 30 日,德军坦克第 2 集团军在攻占姆岑斯克后向图拉进攻,苏军第 50 集团军与图拉居民拚死抵御,德军进攻受挫。11 月 10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撤销布良斯克方面军,其第 8、第 13 集团军转隶西南方面军,第 50 集团军转隶西方方面军仍防守图拉。11 月上半月,德军进攻被阻,在图拉以西和以南转入防御。在加里宁方向,德军第 9 集团军一部和坦克第 3 集群向西方方面军右翼

进攻,干 10 月 14 日突入加里宁市。为了防止德军从西北面突向莫斯科,苏军最高统帅部于 10 月 17 日以西方方面军右翼第 22、第 29、第 30、第 31 集团军组成加里宁方面军,任命科涅夫为司令员。10 月中、下旬,苏军在谢利扎罗沃、加里宁、图尔吉诺沃一线的固守和有力的反突击,迫使德军转入防御。

在全国人民支援下,苏军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阻止了德军从北、西、西南三个方向对莫斯科的进攻。德军遭受重大损失,向莫斯科推进了 230 至

250 公里,但攻占苏联首都的战略企图未能实现。

苏军粉碎德军对莫斯科的十月攻势,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在短期内组建并投入大量预备队,其中大部兵力参加了莫扎伊斯克防线上的交战。苏军各军兵种在挫败德军的进攻中起了重要作用。坦克旅在最危险的方向上,给德军以有力打击。在德军向莫斯科进攻的头 9 天中,西方方面军航空兵、防空军航空兵第 6 军和远程轰炸航空兵共出动飞机 3,500 架次,击毁德军大量飞机、坦克,消灭德军许多有生力量。苏军在莫斯科组成严密的环形对空肪御。歼击航空兵的机场分布在距莫斯科 150 至 200 公里的半径之内。10 月份德空

① 博罗季诺在莫斯科以西 124 公里。1812 年 9 月,侵俄的法国军队以 13 万余人向博罗季诺进攻,俄军以

12 万人进行防御。交战结果法军进攻失败,损失 5 万余人。

军对莫斯科进行 31 次空袭,共出动飞机约 2,000 架,但窜进轰炸目标区的仅 72 架,苏军飞机和高射炮共击落德机 278 架。

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的严重时刻,苏联首都人民于 11 月 6 日,在地下

铁道马雅可夫斯基车站举行纪念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4 周年庆祝大会,第二天,11 月 7 日,在红场举行传统的阅兵式,苏军指战员直接从红场开赴前线。斯大林在纪念会和阅兵式上发表演说时指出,希特勒德国血流殆尽,人员后备枯竭,德帝国主义者必然灭亡。斯大林号召苏联军民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消灭德国占领军。莫斯科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战火硝烟中举行纪念十月革命的庆祝活动,在苏联国内和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使一切正义的人们坚信,苏联一定会战胜德国侵略者。

  1. 月上旬,希特勒及德军统帅部对进攻莫斯科的前景盲目乐观,他们错误地判断苏军已接近山穷水尽的地步,攻陷莫斯科已指日可待。德国宣传机构吹嘘东线战争已经取胜,苏军已基本被消灭。希特勒下令禁止接受莫斯科投降,并建立一个特别工程指挥部,准备炸毁克里姆林宫。但到 10 月中旬, 德军发觉苏军的抵抗更加顽强,战斗日益艰苦。苏军防线在加强,并不断发起猛烈的反突击;从后方源源不断地开来新的预备队;莫斯科民兵英勇参战, 在首都周围筑起防御工事。苏联军民的顽强斗志和抗敌决心有增无减。

与苏军相比,此时德军伤亡惨重,参战的步兵师每师减员 2,500 人左右, 相当实有兵力的三分之一,很多连队只剩 60 至 70 人,坦克师平均只有正常兵力的 35%左右。自 10 月中旬天气转坏,先是雨雪后是冰冻,道路状况极差,空中支援和后勤补给都很困难。部队在泥泞中跋涉,重装备深陷泥潭, 冰冻同样使车辆难于运行,德军前进速度骤然下降。补给线越来越长,而又易被袭击,运输工具不足,后勤供应无法满足前线部队的基本要求。严冬来临,德军的冬装尚未运到。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德军的士气和战斗力。

  1. 月 13 日,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第聂伯河畔的奥尔沙召集各集团军群和各集团军的头目开会,讨论各集团军群冬季继续进攻的问题。会上,“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都反对进一步发动攻势。“中央”集团军群则主张作最后一次攻击莫斯科的尝试。德军统帅部认为,年底前还有攻占莫斯科的一线希望,于是决定作最后一拼,在隆冬到来之前再次向莫斯科进攻。

至 11 月 15 日,“中央”集团军群编成内的 3 个集团军、1 个但克集团

军和 2 个坦克集群共 73 个师(内 14 个坦克师、8 个摩托化师、3 个警卫师、

1 个骑兵师)又 4 个旅,其第 9、第 2 集团军被苏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

军牵制,不能参加 11 月份的进攻行动,德军可用于进攻莫斯科的兵力为 51

个师(内 13 个坦克师和 7 个摩托化师)。德军进攻企图是,同时用两个快速集团分别从北面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和南面图拉、卡希拉对莫斯科作深远的迂回突击,在莫斯科以东封闭合围圈,同时实施正面进攻,在莫斯科以西歼灭西方方面军主力。

苏军最高统帅部判断德军将拼死夺取莫斯科,便作好防御和实施反击的准备,11 月上半月给西方方面军补充了 10 万人,300 辆坦克和 2,000 门火炮,并增调了反坦克炮兵和火箭炮部队,计划在 12 月初集中 6 个集团军,以便实施机动。苏军还在莫斯科附近集中 1,000 多架飞机,使飞机数量超过德军。

抗击德军北突击集团的为加里宁方面军左翼第 30 集团军和西方方面军

右翼第 16、第 5 集团军,抗击德军南突击集团的为西方方面军左翼第 50、第49 集团军。

11 月 15 日和 16 日,德军北突击集团坦克第 3、第 4 集群(共 14 个师)

先后向苏军第 30 集团军和第 16 集团军实施突击,开始了对莫斯科的第二次

进攻。苏军第 30 集团军(11 月 17 日编入西方方面军成为其右翼)阻止不住

德军坦克第 3 集群 300 多辆坦克的突击,向伏尔如河东北岸撤退。

在西方方面军右翼,德军坦克第 4 集群集中 400 辆坦克向第 16 集团军猛

攻。苏军进行顽强的抵抗,虽被迫缓慢后撤但给德军以很大伤杀。德军于 11

月 23 日占领克林和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27 日占领伊斯特拉,至 12 月初前

进 100 公里,进至距莫斯科西北不到 30 公里的亚赫罗马、克留科沃。德军一个侦察营进抵莫斯科近郊,已经看到克里姆林宫尖顶。12 月 2 日,柏林各报奉命给登载攻下莫斯科的消息留下版面。莫斯科西北接近地的情况十分危险。

11 月底和 12 月初,苏军以大本营预备队第 1 突击集团军和第 20 集团军

以及第 16 集团军,实施多次反突击,终于挫败了德军的进攻,迫使其转入防御。德军从西北和北面突入莫斯科的企图被粉碎。

在西方方面军左翼,德军南路突击集团坦克第 2 集团军(共 12 个师)于

11 月 18 日开始沿图拉、卡希拉方向实施主要突击,25 日前出到卡希拉接近地,图拉被从东面迂回包围。12 月初,德军切断图拉以北的铁路和公路,并在第 49 和第 50 集团军接合部从西面对图拉猛攻,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11

月底和 12 月初,苏军先后以加强的近卫骑兵第 1 军和第 50 集团军在卡希拉

和图拉地区对德军实施反突击,德军在耗尽进攻能力后向南退却。至 12 月 4 日,德军从南面迂回莫斯科的企图也被粉碎。

在西方方面军正面,德军第 4 集团军于 11 月 30 日向纳罗福明斯克地域实施突击,12 月初突破苏军防御。苏军中线部队第 5、第 33 集团军和方面军预备队对突入之德军实施反突击,至 12 月 5 日,将德军击退至库宾卡以北、纳罗福明斯克以南一线,尔后又将其击退至纳拉河对岸出发阵地。德军对莫斯科的最后一次进攻遭到失败。莫斯科会战苏军防御阶段结束。

苏军在莫斯科近接近地防御中,虽然不时处于危急状态,但经过英勇顽强的抵抗,并投入战略预备队协同防御军队实施反突击,给德军以重大杀伤。仅从 11 月 16 日至 12 月 5 日,德军第二次向莫斯科进攻就死伤 15.5 万人, 损失坦克约 800 辆、火炮 300 门、飞机约 1,500 架。德军伤亡惨重,士气急剧下降。苏军愈战愈强,战役的主动权开始转入苏军手中。苏军在莫斯科附近转入反攻的条件已经具备。

至 1941 年 12 月 5 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 74 个师已失去进攻能力, 被迫在加里宁、克留科沃、图拉以南至叶列茨宽达 1,000 余公里正面转入防御,部队精疲力竭,缺乏在严冬条件下作战的准备,补给困难,而且没有预备队。

  1. 月底,苏军最高统帅部将反攻企图考虑成熟,决定在莫斯科附近以 3

个方面军共 15 个集团军的兵力实施反攻,同时规定在苏德战场南北两翼罗斯托夫和季赫温方向继续进攻,以牵制德军兵力。歼灭莫斯科以北和以南的德军集团的任务主要由西方方面军担任。加里宁方面军配合西方方面军右翼部队歼灭德军克林集团,尔后歼灭德军加里宁集团。西南方面军歼灭德军在叶列茨的集团,然后向德军坦克第 2 集团军的后方推进,以配合西方方面军左

翼军队的行动。

1941 年 12 月 5 日和 6 日,苏军在加里宁、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图拉和叶列茨等方向发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反攻,实施了一系列进攻战役。

  1. 月 5 日,加里宁方面军首先转入反攻,先后以 3 个集团军实施加里宁

进攻战役,解放了加里宁市,重创德军第 9 集团军主力,在加里宁、勒热夫

方向前进 100 至 120 公里。

12 月 6 日,西方方面军转入反攻,方面军右翼军队共 5 个集团军实施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进攻战役,解放了伊斯特拉、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克林等地,击溃德军坦克第 3、第 4 集群 13 个师,向西推进 90 至 100

公里,消除了德军从北面迂回莫斯科的威胁。方面军左翼军队 3 个集团军和

  1. 个骑兵军实施图拉进攻战役,解放了阿列克辛等地,将德军坦克第 2 集团

军向西击退 130 公里,解了图拉之围。此后方面军左翼军队继续实施卡卢加

进攻战役,从德军坦克第 2 集团军和第 4 集团军接合部突破,收复了卡卢加

等地,向西推进 120 至 130 公里。

12 月 6 日开始,西南方面军右翼军队 1 个战役集群和不到 3 个集团军的

兵力实施叶列茨进攻战役,解放了叶列茨,推进 80 至 100 公里,重创德军第

  1. 集团军,并吸引了德军坦克第 2

    集团军部分兵力,支援了西方方面军左翼军队的反攻。12 月 24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以第 61、第 3、第 13 集团军重新组成布良斯克方面军,该方面军向西北方向展开进攻,推进 30 至 110 公里。

至 1942 年 1 月 7 日,苏军在西部战略方向上的反攻阶段结束。这次反攻

将德军向西击退 100 至 250 公里,前出至勒热夫、博罗夫斯克、莫萨尔斯克、

别廖夫、韦尔霍维那地区,消除了德军对莫斯科的直接威胁,德军 38 个师(内

15 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重创。

当苏军发起反攻时,德军不得不在没有足够的冬季装备的条件下进行激烈的战斗,伤亡惨重,无力阻止苏军的攻势,防线到处出现危机,被迫撤退。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说他“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①l2 月 7 日,日本帝国主义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12 月 11 日德国向美国宣战。在苏德战场前线面临困境的德军将领,忧虑的

是日本并没有向苏联宣战,苏联远东的兵力仍可西调对德作战。坦克第 2 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已不是向莫斯科进军时的野心勃勃,而是忧心忡仲,担心“战争现在真正成了难于承担的‘总体’战,世界上大部分的经济军事力量联合起来,与德国及其脆弱的盟友作战”。①。

12 月上旬,“中央”集团军群准备撤往库尔斯克——奥廖尔——勒热夫一线作为德军的“冬季阵地”。12 月 13 日,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来到斯摩梭斯克“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他认为德军应该逐步撤退。希特勒没有同意他的意见,并于 12 月 16 日下令德军必须死守阵地,不准后撤。12 月

19 日,希特勒免去布劳希奇的陆军总司令的职务并自兼该职,接着又免去“中

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的职务,以第 4 集团军司令克卢格元帅接任。古德里

安也因与希特勒意见分歧于 12 月 26 日被免职。不久坦克第 4 集团军②司令赫

①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世界知识出版社 1979 年版,第 1189 页。

① 古德里安:《闪击英雄》,伦敦 1956 年版,第 260 页。

② 1942 年 1 月 1 日,德军坦克第 3 和第 4 集群改为坦克第 3 和第 4 集团军。

普纳也因在战斗中下令部队撤退而被免职。1942 年 1 月初,“中央”集团军群(共 63 个师又 3 个旅)的防线多处被苏军突破,但德军仍企图竭力坚守斯摩棱斯克以东地区,以便伺机再次转入反攻。

苏军在西部方向的反攻取得了积极战果。与此同时,苏军在西南和西北方向、在罗斯托夫和季赫温附近的攻势也都取得胜利,在克里木实施的登陆战役也获得成功。1942 年 1 月 5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利用有利形势,在德军来得到补充前在全线发动总攻。总攻任务是粉碎在西部方向上的德军主要集团,在西北方向上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在西南方向上收复顿巴斯和南方工业区。

在西部方向,苏军以 4 个方面军共 20 个集团军实施战略性进攻战役,以围歼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战役企图是:以加里宁方面军右翼军队向瑟乔夫卡、维亚兹马,以西方方面军左翼军队向尤赫诺夫、维亚兹马方向分别实施包围突击;西北方面军突击集团的任务是歼灭德军奥斯塔什科夫集团,从北面深远迂回“中央”集团军群;布良斯克方面军从南面掩护两方方面军,并在布良斯克和奥廖尔方向以积极的行动牵制该地区的德军。

1942 年 1 月 8 日至 4 月 20 日苏军实施总攻。总攻中,主要由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在西北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配合下实施勒热夫——维亚兹马进攻战役,西北方面军左翼军队实施托罗佩茨——霍尔姆进攻战役。总攻以加里宁方面军(5 个集团军、1 个骑兵军)于 1 月 8 日实施瑟乔夫

卡——维亚兹马进攻战役开始,这一战役是勒热夫——维亚兹马进攻战役的一部分。进攻第一日,方面军第 39 集团军在勒热夫以西突破德军防御,至 1

月 21 日挺进 80 至 90 公里,前出至德军第 9 集团军勒热夫集团的后方。26

日前,方面军第 22、第 29 集团军在奥列尼诺包围了德军约 7 个师,骑兵第

11 军从北面突至维亚兹马,并切断了维亚兹马——斯摩梭斯克公路。2 月 5

日,德军第 9 集团军从东面勒热夫方向,从西面奥列尼诺地域向苏军第 29

集团军实施反突击,切断了第 39 集团军和骑兵第 11 军的主要交通线,对第

29 集团军造成反包亩,并将其大部歼灭。尔后,德军坦克第 3 集团军、第 9 集团军一部退至斯摩棱斯克以西地区。3、4 月间,加里宁方面军继续进攻, 但未能突破德军防御,4 月 20 日按最高统帅部命令转入防御。

西方方面军以 9 个集团军和 2 个骑兵军实施勒热夫——维亚兹马进攻战

役,1 月 10 日转入进攻。方面军右翼第 1 突击集团军、第 20、第 16 集团军突破德军沃洛科拉姆斯克防线,17 日切断了莫斯科——勒热夫铁路。方面军中线军队第 5、第 33 集团军发展进攻,于 1 月 20 日收复莫扎伊斯克;第 43 集团军则向尤赫诺夫方向一次。方面军左翼第 49、第 50 集团军、近卫骑兵第 1 军、第 10 集团军从北面和南面迂回了由德军第 9 集团军约 9 个师组成的

尤赫诺夫集团,这样使第 33 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第 1 军分别在尤赫诺夫以北及其以南突入德军后方,并向维亚兹马发展进攻。为配合正面部队围歼维亚兹马的德军,苏军从 1 月中旬至 2 月中旬先后在维亚兹马东南地域,突降了空

降第 201 旅、第 8 旅、第 4 军主力共 1 万余人。2 月 1 日和 2 日,第 33 集团

军和近卫骑兵第 1 军从东南和西南面向维亚兹马进攻。德军从西欧调来 12

个师和 2 个旅,于 1 月底至 2 月初对进攻的苏军实施了数次反突击,切断了

苏军在尤赫诺夫以北和以南的交通线。当苏军第 33 集团军等部队被德军坦克

第 4 集团军和第 4 集团军合围时,苏军第 43、第 49、第 50 集团军继续与德

军激战,至 3 月初攻占尤赫诺夫,但未能达到与第 33 集团军会合的企图。此

后第 33 集团军、近卫骑兵第 1 军及空降兵在敌后维亚兹马西南森林地区,与

游击队一起坚持战斗。至 4 月 20 日,苏军因进攻能力已经削弱,春季泥泞时

期已经开始,遂转入防御。此次战役苏军向西推进 80 至 250 公里,但未能围歼德军维亚兹马集团。

西北方面军左翼军队 3 个集团军,为配合西方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的

进攻,于 1942 年 1 月 9 日至 2 月 6 日实施托罗佩茨——霍尔姆进攻战役。1

月 21 日第 4 突击集团军收复托罗佩茨。1 月 22 日前,第 3 突击集团军合围

了霍尔姆市德军第 218 师。2 月初,德军以预备队 4 个师加强防御,阻止了

苏军的进攻。此次战役苏军在维捷布斯克方向推进约 250 公里,从南面迂回

了德军第 16 集团军杰米扬斯克集团。

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当面,德军坦克第 2 集团军和第 2 集团军于 1 月底退

至奥廖尔地区。此时苏军第 16 集团军从莫斯科正面调到布良斯克方向与第

61 集团军协同向南进攻,威胁到德军罗斯拉夫利——布良斯克——奥廖尔铁路。

苏军 1 至 4 月的总攻,向西推进 80 至 250 公里,击溃德军 16 个师又 1 个旅,但因兵力兵器不足,又没有足够的实施大规模进攻的经验,因而未能歼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朱可夫在评价这次总攻时认为:苏军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而过低地估计了敌人。这个“胡桃”比事先设想的还要坚硬。

苏军的反攻和总攻,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两次攻势向西推进 100 至 350 公里,收复了莫斯科州、加里宁州、图拉州、梁赞州全部及斯摩棱斯克州、奥廖尔州各一部。德军损失 50 余万人,坦克 1,300 辆, 火炮 2,500 门,汽车 1.5 万余辆及许多其它技术装备。

苏军在莫斯科会战防御阶段,通过顽强扼守重要地域,实施反突击或局部进攻战役,在各战略方向上以进攻战役相配合,以及广泛实施兵力兵器机动等和变更部署行动,至 1941 年 12 月初终于阻止了德军的战略进攻。至此, 苏军在莫斯科方向战略防御的目的已经基本达成,并开始准备转入战略反攻。

苏军在莫斯科防御作战中,为了增强防御的稳定性,事先建立了战略防线,在各方面军的后方构筑防御地区,先后构筑了勒热夫——维亚兹马防线、莫扎伊斯克防线和莫斯科防御地域,共 3 道防线 9 道防御地带和地区,设置各种障碍物配系,形成大纵深多地带的防御体系。

苏军最高统帅部抓紧战略预备队的组建工作,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部署,从次要方向抽调部分兵力机动到主要方向作为预备队。1941 年夏秋,苏军最高统帅部先后向莫斯科方向调来 18 个合成集团军,以加强防御和反击力

量。苏军在激烈的防御交战过程中,又集中预备队 6 个集团军作为反攻的新锐兵力,此外还补充加强了在莫斯科作战的各方面军。

苏军在莫斯科会战中加强对坦克的斗争,建立反坦克支撑点、反坦克地域和反坦克炮兵预备队,组织设伏坦克和坦克歼击组,组织航空兵和炮兵(包括高射炮兵)打敌坦克,并广泛设置防坦克障碍物。由于苏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坦克防御,仅在 11 月下半月至 12 月初的 20 天防御中,就击毁

和缴获德军坦克约 800 辆。

苏军还加强对空防御,各种防空兵器密切协同,城市防空与野战防空互相配合。1941 年 11 月 9 日,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关于加强和巩固苏联国上

防空的决议,建立了国土防空军,把对空防御明确分为军队防空和国上防空。在莫斯科组建了军级防空地域,并从空军拨出一部分歼击航空兵在作战上归国土防空军指挥,在空军司令员下面设立了一个专门作战组,负责协调各方面军空军、莫斯科防空军和统帅部预备队的航空兵群,以便集中使用有限的航空兵,夺取莫斯科方向上的制空权。莫斯科会战开始时,苏军参加莫斯科防御的作战飞机只有 677 架,而德军第 2 航空队有飞机 1,390 架。至 11 月中旬,苏军在莫斯科地域作战的飞机增至 1,058 架,而德军飞机则减少为670 架。苏军航空兵在 11 月和 12 月初就出动飞机 1.6 万架次,其中 75%用于支援地面作战。苏军远程航空兵还多次突击德空军在维捷布斯克、斯摩梭斯克和奥尔沙等地的机场。据苏军材料,从 9 月底至 11 月中旬,德空军第 2 航空队损失的 1,020 架飞机中,在机场上被击毁的占 54%,在空战中被消灭的占 30%,被高射炮击落的占 16%。这是苏军从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战役制空权。

保持健全的运输网路和较高效率的后勤供应系统,是苏军取得会战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战役紧要关头,苏军仍然从进入莫斯科的五条铁路运输线和空中运输线不断得到兵力兵器和各种物资的补充。苏军后勤部门,在保障部队顺利进行冬季作战解决部队防寒防冻和冬季补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保卫莫斯科的战斗中,苏联人民热烈响应苏联国防委员会关于保卫首

都,消灭敌人,尽一切办法协助苏军的号召,将兵员、弹药、装备和粮食从全国各地运到首都。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组建了民兵和游击队,担任各种战勤任务,配合或参加战斗,开展游击战争,先后有 16 个民兵师共 16 万人编为作战部队。9、10 月份,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约有 50 万居民参加构筑维亚兹马和莫扎伊斯克两道防御地区。11 月,首都人民在恶劣天气和敌机空袭的情况下,修筑了 676 公里的防坦克壕、445 公里的防坦克崖壁,设置了 1,300 余公里的铁丝障碍物,在 380 公里的正面上埋设了防坦克桩砦,构筑了 3 万个以上火力点,在莫斯科近郊的森林内还设置了 1,568 公里的树干鹿碧。图拉市民冒着德军的轰炸和炮击,奋不顾身地在图拉各接近地和市区构筑防御阵地,组成歼击营和民兵队参加战斗。由于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支前,军民协同作战,对取得会战的胜利起到积极作用。

战争头 5 个月,苏联丧失了大片领土,苏军遭受了 380 万人的重大损失。德军在西北方向上向苏联境内推进 850 公里,在西部方向上推进 1,000 多公里,在西南方向上推进 900 至 1,250 公里。在此期间,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吸取了战争初期失利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如:及时改善战略领导,实现高度集中统一的指挥;转变战略思想,彻底修改作战计划,实施战略防御,消耗和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进行快速动员,组建强大战略预备队用于主要方向,采取坚决措施,使国民经济迅速转入战时体制;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争取国际支援,等等。苏军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苏军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苏军粉碎了希特勒闪击速胜的战略企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德军第一次遭到重大失败, 为战争形势的根本扭转奠定了基础。这一胜利使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给苏联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坚定了夺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同时也给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各国人民以巨大鼓舞,使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更加巩固,使法西斯国家集团更加削弱。这次会战,使苏军取得了组织大规模防御作战并

适时转入反攻的经验,以及组织战略方向之间和各方面军的协同作战的经验,为尔后组织方面军群防御和进攻战役奠定了基础。

德军莫斯科会战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希特勒及其统帅部仍低估了苏联军事潜力及苏军的战斗力和士气。他们认为莫斯科以东没有大量的苏军,实际上苏军最高统帅部在莫斯科地区集中了主要兵力兵器,以后又陆续投入预备队。同时,希特勒与陆军总部对战略打击重点存在严重分歧,在作战指挥上犹豫不定,造成德军兵力分散,延误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德军兵力消耗得不到补充,严冬天气,后勤补给极差,削弱了战斗力。入侵苏联时德军后备兵员只有 40 万人,到 9 月 26 日德军伤亡总数已达 53.4 万人。至 12 月 5 日

伤亡总数增至 80 多万人。11 月 19 日,哈尔德给希特勒的一份报告中一再提到由于天气恶劣“补给品供应中断”和“兵力不足”。“中央”集团军群每日至少需要 31 列火车运送补给品,但实际上只提供 16 列。早在 10 月间,德

军第 9 集团军有的师供应中断,第一线的炮弹消耗殆尽,口粮断绝只能“就

地取食”。10 月,下旬,德军坦克第 2 集团军因油料短缺,其坦克第 24 军只能用部分兵力向图拉推进。11 月中旬,该坦克集团军只剩下 2 个坦克军和2 个步兵师,兵力只有 12 个师。前线德军由于得不到兵员补充,往往从司令部和后勤部门抽调,或把工兵、空军地勤人员和警卫分队组成应急部队。12 月,德军不得不将师的实力由 9 个营缩编为 7 个营。此时德军装备、弹药、油料、补给品供应缺乏,防寒和医药用品奇缺,在冰雪严寒中部队战斗力严重削弱。

11 月,当苏德两军在莫斯科方向鏖战之际,英军在北非向德军发动了代

号“十字军行动”的攻势,德军从莫斯科方向将其第 2 航空队司令部及 1 个航空兵军调到地中海。德空军还要在德国本土建立空中屏障。德军对莫斯科发动第二次进攻时,虽然其远程侦察机在莫斯科东部铁路沿线发现苏军大部队向西运动,但此时已与基辅包围战时大不相同,德军因消耗得不到补充, 甚至有的轰炸机大队、战斗机大队能够使用的飞机只有 3、4 架,已无力封锁莫斯科东部的交通线。德军前线高级将领承认:“在这个冰天雪地当中,所有部队都忍受着极困难的供应情况”,“俄军有冬季作战的训练和装备,而我们却完全没有。”①

莫斯科会战,使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遭到挫败,德国的“闪击战”宣告破产。德国侵略军开始由盛而衰,写下了失败的第一章。

① 古德里安:《闪击英雄》,伦敦 1956 年版,第 249、26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