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苏联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准备

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处于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早在 1934 年 1 月,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就已说过,国际形势要求党“采取一切措施保卫我们的国家以防备突然事变, 随时准备捍卫我们的国家以抵御侵犯”。1939 年 3 月,在法西斯侵略业已开始的形势下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又明确指出德、意、日结盟的侵略性,以及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企图“祸水东引”,怂恿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危险性,并强调苏联必须从各方面作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苏联政治、军事、经济和国防力量的加强 苏联原主张与英、法等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共同对付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行径。1939 年 8 月,在与英、法关于组织共同抗击侵略的谈判未达成协议后,苏联从自身的安全出发,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1 年 4 月,苏联又与日本缔结了“苏日中立条约”,以消除两线作战的危险。苏联还与土耳其签订协定,规定双方在遭受第三国进攻时保持中立,这对保障南部边境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 1939 年 9 月至 1940 年 8 月,苏联通过军事、政治、外交等各种途径,将西部国界线向西推移,并认为由于国界线购向西推移,“致使希特勒军队向东进犯时,不是从纳尔瓦——明斯克——基辅一线开始,而必须从更西几百公里的线上开始。”①

苏联加快了作为国防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至 1937 年已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苏联的机器制造工业、拖拉机制造工业和石油工业的总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40 年,苏联生产钢 1,830 万吨,与德国相接近,生铁 1,490 万吨, 比德国多 50 万吨,原油 3,110 万吨,大大超过德国,但电力为 483 亿度, 比德国少。苏联极为重视在内地建立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业基地:在乌拉尔建成了第二个煤炭冶金基地乌拉尔——库兹涅茨克综合企业,在哈萨克建立了第三个煤矿基地卡拉干达煤田,在伏尔加河流域和南乌克兰建立了石油基地。1940 年,上述工业基地提供了全国煤产量的 36%、钢产量的 32%、生铁产量的 28。5%、石油产量的 12%。这些工业基地战时成了苏军武器和装备的强大供应地。苏联的农业实行了集体农庄制度。至 1941 年初,苏联共有 23.6 万个集体农庄,4,200 个国营农场,7,069 个拖拉机站。粮食产量逐年提高,战前的储备粮已达 600 余万吨。农业生产的布局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哈萨克和中亚等地区建立了谷物、肉品、奶品、羊毛和经济作物的加工厂。这些地区的粮食作物约占全国的 25%。1940 年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拥有 53 万台拖拉机、18.2 万台联合收割机、22.8 万辆载重汽车。几十万名拖拉机手、联合收割机手和汽车驾驶员是苏军坦克兵、机械化兵以及其他部队的重要后备力量。

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在制订和执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强调要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因此,军工产品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民用工业产品的增长速度。按照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1942 年)的要求,整个工业年产量平均增加 13%,而国防工业的年产量则增加 39%。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一批大型军事工厂开工生产,许多机器制造厂和其他工厂转产国防技术

① 《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1 年版,第 232 页。

装备。1940 年 6 月 26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了《关于改行每天工

作 8 小时、实行 7 日工作周和禁止企业、机关职工任意、工的命令》,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国家机关和工业领导部门进行了机构改革。国防工业人民委员部分戍了航空工业、进船工业、弹药、军械等四个人民委员部,进一步加强了对国防生产的领导。苏联人民委员会所属的经济委员会也进行了改组,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国防、冶金、燃料;机械制造等经济委员会,具体指导与国防有密切联系的工业生产。1938—1940 年,苏联约有 3,000 个新的工业企业和军工企业投入生产。国家的战备物资储备总值在 1940 年已达

40 亿卢布,1941 年上半年则增至 76 亿卢布。军事拨款年年在增加,1939 年占国家预算的 25.6%,1940 年为 32.2%,1941 年已达 43,4%。

随着国防工业的迅速发展,军队的武器装备有了较大改善。从 1939 年 1

月到 1941 年 6 月 22 日,苏军获得了 7,000 多辆坦克。至于新型坦克,因设计投产较迟,战前只生产出 KB 型坦克 639 辆和 T-34 型坦克 1,225 辆,实际上从 1940 年下半年起才开始装备部队。在此期司,苏联工业部门为军队提供了 29,637 门野战火炮、52,407 门迫击炮、17,745 架作战飞机,其中新式飞机为 3,7l9 架。造船工业加快了舰艇的建造。仅 1940 年就有各级舰艇 100

艘下扒还有 270 艘正在建造。海军的总吨位从 1939 年至 1941 年增长了近 16万吨。弹药的生产也在不断增长。苏联在和平建设年代为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作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由于对德国发动战争的时间判断不准,对武器装备的大量生产,特别是对新式飞机、坦克和火箭炮的成批生产抓得较晚,致使迅速发展的武装力量在战争开始时未能获得足够的技术装备和新式武器。苏联在兵员潜力上对德国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它横跨欧亚,幅员辽

阔,交通不够发达,是个多民族国家,西部部分领土又并入不久,因此对武装力量的动员和扩充仍有不少困难。苏联对动员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1938 年废除了民族部队,实行了全国统一的兵员补充制和服役制度。1939 年 9 月颁布了《普遍义务兵役法》,延长了服役期。至苏德战争开始时,苏联的动员体制已日臻完善,从而保证了征召工作的顺利进行。苏联武装力量人数不断增长。1939 年 1 月 1 日,苏军的编制人数为 194.3 万人;1940 年 6 月 1

日,为 360.3 万人;1941 年 1 月,增至 420 万人;到 1941 年 6 月 1 日,已

达 500 余万人。苏军根据战时的需要,大规模地组建、改编和改装了几百个

部队和兵团。1939 年陆军只有 98 个师,到 1941 年春已增加到 303 个师。机

械化军在 1940 年只有 9 个,至 1941 年 3 月决定组建 20 个。但大部分兵团和

部队在战前均未达到齐装满员。按 1941 年 4 月实行的战时编制,1 个步兵师应有 14,483 人,编成 3 个步兵团、2 个炮兵团、1 个工兵营、1 个通讯营以及后勤部队和机关,应装备 78 门野炮、54 门 45 毫米反坦克炮、12 门高炮、66 门 82 和 120 毫米迫击炮、16 辆轻型坦克、13 辆装甲车、300 多匹马。而在实际上内地军区大多数师仍保持简编师的编制,许多步兵师才开始组建和训练。就是西部边境军区的 170 个师和 2 个旅,也都没有满员。其中 144 个师每师只有 8,000 人,19 个师每师只有 600 至 5,000 人,而 7 个骑兵师平均每师只有 6,000 人。由于武器装备的生产跟不上新建部队数量的增长,步兵师缺乏足够的火炮、防空兵器和反坦克兵器,坦克部队没有按编制数装备应有的坦克。空军的扩建工作也有进展。1939 年初,苏联空军共有 3 个集团军、38 个旅。在 1939 年至 1940 年期间,为了提高空军的作战能力,航空兵

旅改编成航空兵师、团。1941 年 2 月 25 日,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

改编红军空军的决定》,计划在一年内组建 25 个航空兵师的指挥机关和 106

个航空兵团,其中半数应装备新式飞机。但至战争爆发时,只有 19 个航空兵团完成了改装。苏联根据未来战争的特点大力扩充空降兵。1941 年 4 月着手组建 5 个空降军。按编制,1 个空降军应由 3 个空降旅和 1 个独立轻型坦克

营组成。至 6 月 1 日人员已配齐,但技术兵器严重不足,因此新建的兵团大部分人员在战争爆发时被当作步兵使用。苏军进一步加强了防空部队的建设,战前已拥有 3,659 门高射炮、1,500 具探照灯、850 个阻塞气球。空军还抽调出 40 个歼击航空兵团(1,500 架飞机)担任防空任务。全国按军区划分了防空区。但至 1941 年 6 月,新的防空作战体系没有最后完成,装备新式技术兵器的工作也只是刚刚开始。苏联海军进行了调整和扩充。1939 年已建立 4 个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和 5 个区舰队。至 1941 年 6 月,海军已拥有各种军舰 1,000 多艘,其中包括战列舰 3 艘、巡洋舰 7 艘、驱逐舰 54 艘、潜艇 212 艘、护卫舰 22 艘、扫雷艇 80

艘、鱼雷艇 287 艘,以及 250 架海军航空兵飞机、260 个海岸炮兵连。苏联海军建设上的严重缺点是:对将要在战争中担负重要任务的北方舰队重视不足,对于海岸防御和对空防御,以及水雷和鱼雷武器缺乏应有的关注。

苏联在大力扩充武装力量的人员和技术兵器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军队的战斗训练。1940 年 3 月,联共(布)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上总结了苏芬战争的经验教训,指出了军队战斗训练和政治教育中的严重缺点,批评了军事干部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脱离现代战争要求的错误倾向,以及在军事训练中严重存在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简单化的作风。4 月中旬总军事委员会召开了扩大会议,确定了从当前需要出发组织部队训练的原则。根据联共

(布)中央和苏联政府的决定,组成以日丹诺夫和沃兹涅先斯基为首的专门委员会,检查国防人民委员会的工作。接着,铁木辛哥于 5 月 8 日接替伏罗希洛夫担任国防人民委员。各级领导根据新的要求加强了对部队的整训。1940 年 12 月底至 1941 年 1 月 11 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军高级指挥人员会议,检

查了 1940 年的军事训练工作,并对军事学术的理论问题作了探讨。会后又在国防人民委员的主持下进行了战役战略演习,进一步研究军队的作战方针。苏军的军事院校进行了教学改革,根据欧战的经验传授现代军事理论,培训了大批学员。此外,还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国防活动。至 1941 年 1 月 1 日, 苏联支援国防和航空化学建设协会已拥有 1,300 万会员。每年有好几万名飞行爱好者、跳伞员、射手在各类俱乐部和航空学校接受训练。总之,战争前夕苏军的军事训练已有改进和加强,但由于对德军“闪击战”缺乏充分的研究,部队的训练未能完全适应未来敌人作战的新特点。

苏军的战略计划和兵力部署 苏军总参谋部在战前制订作战计划时判断,西方的法西斯德国和东方的军国主义日本,虽都可能成为自己的作战对象,但是,主要的战场在欧洲,主要的敌人是德国。德国可能同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土耳其相勾结,向苏联进攻。日本可能在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同时进犯苏联,也可能先保持中立,待时机有利时才开始行动。因此,苏军的基本兵力应集中在本国的西部,而在远东只需保持必要的兵力。苏军总参谋部还认为,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可能指向西北,所以苏军西部的主力应展开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到波列西耶。1940 年 9 月,总参谋部在修改作战计划时对原先的判断有所改变,认为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可能是指向基辅,并确定将苏军的主要力量集中在西南方向。1941 年 2—4 月,总参谋部

再次修改作战计划时,仍判断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是乌克兰和顿河流域,以夺取苏联最重要的经济地区,掠夺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的煤、高加索的石油。

战前,苏军总参谋部对于战争初期新的作战方法,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当时判断,德国进攻苏联不可能一开始就投入主力作战。可能还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战争开始后,双方在边境交战几天以后主力才进入交战。敌军主力同苏军主力一样,至少需 2 个星期才能完全展开。因此,在这段时间里, 苏军的掩护部队能够完成抗击敌人首次突击的任务,并保障准备实施反击的全部兵力的集中和展开。

苏联判断战争可能爆发的时间时认为,苏德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只要行动上小心谨慎,就有可能将战争推迟到 1942 年。因而它要求苏军加快改装和扩建部队的速度,同时在行动上耍极为谨慎,以便在苏联完成军事准备以前,不给德国以任何挑动战争的借口。

1941 年春,德军向苏联西部边境毗连的邻国大量集结军队,形势日趋紧张。苏军总参谋部认为西部备军区兵力不足,必须从内地军区紧急动员和抽调若干集团军去加强西部边境的防御力量。根据国境掩护计划,决定将 2 个简编的集团军以野营训练为名调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5 月 13 日,总参谋部又下令从内地军区向西部增调 4 个集团军和 1 个步兵军:第 22 集团军从乌拉

尔调往大卢基地区;第 21 集团军从伏尔如何沿岸调往戈梅利地区:第 19 集

团军从北高加索军区调往白策尔科夫地区;第 16 集团军从后贝加尔调往乌克

兰的舍佩托夫卡地区;步兵第 25 军从哈尔科夫军区调往西德维纳河一线。同

时,令第 20、第 24 和第 28 集团军作好调防的准备。按计划,战略第二梯队

应由上述这 7 个集团军编成。但至战争开始时,除第 19 集团军的几个兵团已到达规定地区外,其余大部分兵团还在半路或原地。在从内地向西部调动军队的同时,西部边境军区内部也开始变更部署,各兵团以夏季野营训练为名向掩护计划规定的展开地域靠近。由于缺乏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调运的速度缓慢,战争爆发时,只有几个兵团到达指定地域。

至 1941 年 6 月,苏联西部边境的 5 个军区共有 170 个师又 2 个旅(其中

115 个步兵 9 市又 2 个独立旅、32 个坦克师、16 个摩托化师和 7 个骑兵师), 约有 268 万人,1,540 架新式飞机和大量老式飞机、1,800 辆重型和中型坦克(其中 1,475 辆新型坦克),34,695 门火炮和迫击炮,在北起巴伦支海南至黑海,宽达 4,500 公里,纵深 400 公里的广大地区进行防御。由于所有的海岸线都只是靠海岸防御的海军负责掩护,所以陆军占领的防线为 3,300 多公里。西部诸军区的兵力和任务区分如下:

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波波夫中将)辖第 14、第 7 和第 23 集团军,共

21 个师又 1 个旅,其任务是掩护苏芬国境从雷巴奇半岛至芬兰湾一线,正面宽 1,200 公里。军区的基本兵力集中在拉多加湖以南。拉多加湖以北的边境只以第 14 集团军掩护备重要方向。按照苏芬条约,独立步兵第 8 旅驻守汉科

半岛。军区的预备队由 1 个机械化军编成。

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司令员弗·伊·库兹涅佐夫上将)辖第 8、第11 和第 27 集团军,共 25 个师又 1 个旅,其任务是掩护苏联与东普鲁士的边

境(从帕兰加至立陶宛南部边境),正面宽 300 公里。从塔林至利那帕亚的

波罗的海沿岸,只有 2 个步兵师担任防守。独立步兵第 3 旅防守莫昂宗德群

岛。军区的预备队由第 27 集团军(共 6 个师)编成。

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辖第 3、第 10、第 4 和第 13 集团军,共 44 个师,其任务是掩护从立陶宛南端至乌克兰北端的国境线,正面宽

450 公里。军区的预备队由 6 个独立军编成,其中 2 个为机械化军。

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辖第 5、第 6、第 26 和第 12

集团军,共 58 个师,其任务是掩护从多玛切夫,经索卡耳、普热米什尔至利

朴卡纳的国境线,正面宽 820 公里。军区的预备队由 4 个机械化军、5 个步

兵军和 1 个骑兵师编成。从兵力编成来看,这个军区的力量最强大。

敖德萨军区(司令员切列维钦科中将)辖第 9 集团军、独立步兵第 9 军,

共 22 个师,在滨海方向展开,正面宽 450 公里。第 9 集团军掩护苏联同罗马

尼亚的边境。独立步兵第 9 军防守克里木。军区的预备队由 2 个步兵军组成。

苏联海荤在西部共有 269 艘水面舰艇和 127 艘潜艇,编成 3 支舰队(北

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 2 支区舰队(平斯克区舰队和多瑶河区舰队),分别停泊在港口,尚未进入预定:的阵地。

西部边境诸军区以三分之二的兵力,即 107 个师担任掩护任务,并以三

分之一的兵力,即其 63 个师为预备队。第一梯队各师的防御正面平均宽达

60 公里,有的师宽达 100 公里以上,而防御的纵深却很浅。预备队配置在距

边境 100—400 公里的纵深内。西部边境军区预先均未在国境线展开自己的主力和占领各防御地区。战争爆发时,只有少数师直接在国境线上担负宽大正面的防御。大部分师最多的也只有 1 个团配置在边境工事内,而其主要兵力

都驻扎在距边境 8—20 公里的野营或兵营内。驻守在边境军区纵深内的军

队,刚开始向边界附近集中,离边界还有 150—500 公里。这在很大程度上, 造成战争初期在边境一带的兵力、兵器对比上对苏军不利。

1941 年 6 月 13 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鉴于战争已迫在眉睫, 曾要求下令边境军区部队进入战争准备,并根据掩护计划展开第一梯队。但是,苏联最高领导人因恐敌人借故挑衅,没有立即同意下达命令。直至 6 月

21 日午夜,当大量的情报和事实业已确证德军将干翌日凌晨发动进攻时,斯大林才指示铁木辛哥下令各边境军区所有部队立即进入战争准备,荫蔽占领国境筑垒地区。但是,这已为时太晚。苏军大部分部队还未接到命令,德军的炮火准备却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