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八路军、新四军粉碎日军疯狂进犯,坚持艰苦斗争,渡过极端困难的 1941 和 1942 年
1941 和 1942 两年(华中包括 1943 年),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最艰苦、最残酷、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两年。这是敌后战场坚持艰苦斗争、渡过极端困难的阶段。
1940 年 8、9 月,日本政府与日军大本营决定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对英、美军发动进攻,为此加紧进行作战准备。为适应发动太平洋战争需要,日军大本营要求迅速解决中国问题,一面加紧逼使国民党政府屈服,一面加紧巩固已占领地区,作为南进作战基地。
日军在整个 1940 年,除了 6 月间实施进攻襄阳、占领宜昌作战以外,未对正面战场发动进攻,1941 年春季亦未有军事行动,处于“消极等待”的状态。按照日军大本营 1940 年 7 月 23 日大陆命令,侵华日军的任务是“确保” 蒙疆、山西北部、河北、山东重要地区、南京、上海与杭州间地区、长江下游地区的“安定”。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多田根据日军大本营的企图, 在关于《昭和十六年(1941 年)度治安肃清工作》报告中提出:“治安第一主义”是 1941 年指导各种政策的“方针”。在作战行动上,“主要对共产党根据地进行毁灭战”。“剿共是肃清的主要目标”。多田宣称,单用武力讨伐不能获得如期的效果,要有机地综合发挥军事、政治的全部力量,破坏敌人(指八路军、新四军)的组织,阻止其获得民众的支持。这个刽子手表示, 他具有“剿灭”共产党及八路军、新四军的“自信”。
在华北,日军五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把华北地区分为“治安区”
(日军占领区)、“准治安区”(双方争夺的游击区)、“非治安区”(抗日根据地)。在“治安区”,日军以清乡为主,强化保甲制度,组织反共“自卫团”,设置特务情报网,加强殖民统治,加紧掠夺资源。在“准治安区”, 以蚕食为主,恐怖与怀柔政策兼施,建立伪政权,设置“爱护村”,修公路, 挖筑封锁沟(墙),筑据点、岗楼,步步紧逼,阻止八路军活动,使之逐步变为“治安区”。对“非治安区”,则集中兵力,以扫荡为主,反复扫荡、驻剿、请剿、袭击,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 以及派汉奸、特务渗入根据地进行破坏,企图将根据地彻底摧毁。日军将军事进攻,政治欺骗、经济掠夺、文化麻痹结合使用,称为“总力战”,以摧毁抗日根据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加紧“完成大东亚兵站基地,建立华北参战体制”,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更加疯狂、毒辣和残酷。
日军上述“确保”“安定”的广大地区,均为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根据地,日军企图加以彻底摧毁。而八路军、新四军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敌后抗战,克服一切困难,巩固内部,积蓄力量,准备将来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敌后战场成了中日战争双方殊死决斗的主要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成为中国抗日军队中最坚决、最积极的武装力量。坚持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是最残酷、最艰巨和最困难的斗争。
在这严重困难时期,各根据地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对敌斗争方针,深入发动和依靠群众,发扬光荣传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打击敌人,坚持斗争,渡过难关,粉碎了日伪的清乡扫荡。晋察冀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副司令员
肖克)包括北岳、平西、平北、冀中、冀东各根据地,对占领北平、天津、
保定、石家庄、张家口、唐山、承德、山海关及其间备交通线之敌,形成重大威胁。日军为巩固其占领区,掠夺资源,对晋察冀展开疯狂进犯。1941 年3 月开始,日军对冀中实行蚕食、扫荡和清剿。3 月至 8 月,连续扫荡 68 次, 最大兵力一次达 2 万余人。在扫荡中,修筑据点、碉堡 1,000 余个、修公路4,200 余公里,挖筑封锁沟(墙)1,700 余公里。冀中军民进行坚决的斗争, 展开游击战、地雷战,创造平原地道战,不断打击日伪。但冀中根据地受到严重分割与封锁,活动地区日渐缩小。
8 月,日军集中华北全部机动兵力,号称“百万大战”,以 7 万多兵力对北岳、平西根据地实行分区扫荡,采用“铁壁合围”、“梳篦式清剿”、“分进合击”等战法。日军以 3 万多兵力合击普察冀军区及党政领导机关, 北岳、平西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扫荡斗争,主力及时转至外线打击敌人,一部坚持原地斗争。日军在扫荡以后筑据点,修公路,大肆拽捕烧杀。北岳、平西两区全部城镇一时均为日军占领,根据地处于被分割状态。两区军民经过 9、10 两个月艰苦斗争,不断开展游击战,伏击、阻击和诱歼敌人,共歼敌 5,500 余人,逼使敌人从根据地中心撤走。但北岳、平西根据地已大为缩小,斗争更为艰苦。在 9 月份的反扫荡战斗中,第 1 分区 1 团 7 连 6 班,在易县狼牙山抗击日军 3,500 多人的进攻,掩护分区主力、政府和群众转移, 班长马宝玉等 5 名战士将日军引上悬崖绝路,与敌拼杀,宁死不屈。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献身精神,表现了人民军队的高尚品质和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为打破日军封锁,北岳区于年底前展开了对易县、满城、涞源间公路的破袭战。
1942 年 4 月,日军集中 3 万多兵力扫荡冀东。冀东主力转移至热河南部
开展新区游击战争,一部坚持原地斗争,冀东平原全部变为游击区。5 月 1
日起,日军 5 万余人在飞机、坦克配合下,对冀中进行大扫荡,经敌伪几次扫荡,冀中被敌全面分割。区内据点林立,公路、封锁沟、墙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在这块 6 万多平方公里、8,000 多村镇的土地上,日军共建据点碉堡 1,635 个,封锁沟、墙 1,700 多公里,公路 3,000 余公里。冀中根据地反扫荡斗争异常艰苦、残酷,冀中主力一度转至邻区活动,根据地成为游击区。为配合冀中反扫荡斗争,北岳、冀东军民积极打击敌人,以为策应。8 月,日军 4.6 万余人,又对冀东进行扫荡,在独石口至山海关之间实行集家
并村,制造东西 350 余公里、南北 40 余公里广阔的无人区。平北根据地粉碎
日军 4 次扫荡,根据地虽被分割,但坚持了龙关、延庆、赤城中心区的斗争。日军频繁扫荡,使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摧毁抗日根据地,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潘家峪惨案即为一例。1941 年 1 月,日军 1,000 余人包围了丰润县潘家峪, 将 30 多名年轻妇女逼入白薯窖里奸污后,将柴草填入窖年将她们全部烧死。随后,将全村群众赶进一个大院,用机枪扫射,并放火焚烧,有的人不屈不挠与日军拚斗均被残杀。日军在此一地就惨杀群众 1,035 人,烧毁房屋 1, 100 多间,有 30 多户全家被杀尽。至 1942 年底,晋察冀各抗日根据地都大为缩小。
晋冀鲁豫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由第 129 师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领导)位于同蒲铁路以东,汾阳、太原、石家庄、德州以南,津浦铁路以西,徐州至开封间陇海铁路两侧,开封至风陵渡间黄河以北。根据地对日军企图巩固华北占领,威迫中原与进攻西安是严重障碍。在这一地区,除 1941
年 5 月以前有国民党军主力一部驻中条山区外,均为第 129 师等部创建的根
据地。第 18 集团军总部亦在该区指挥作战。1941 年 4 月,日伪万余人对冀
鲁豫地区八路军第 2 纵队反复实行合围扫荡,烧杀抢掠,该主力一部坚持原地斗争,大部突出敌人合围,到外线打击敌人。7 月,冀鲁豫与鲁西合并, 成立冀鲁豫军区,统一领导该区对敌斗争,并由第 18 集团军总部实行直接领导。10 月,日军 3 万余人对大岳区进行“铁壁合围”、“反转电击”大扫荡。第 129 师粉碎了日伪扫荡,开辟了岳南根据地。10 月底,日军 7,000 余人对太行区实行“捕捉奇袭”扫荡,企图消灭首脑机关及摧毁兵工厂,根据地军民进行艰苦战斗,广泛开展游击战、麻雀战、地雷战,不断打击敌人。11 月,日军 4,000 余人围攻梨城北黄烟洞、水腰地区,第 129 师等部实施黄烟洞保卫战,坚守阵地,血战 8 昼夜,打退日军数十次冲击,歼敌 1,000 余人, 最后胜利转移。经过军民英勇奋战,终于粉碎了日军扫荡。为配合晋察冀反扫荡,该区军民发动邢(台)、沙(河)、永(年)战役,攻克据点,破击交通,歼日伪 1,300 余人。年底,为反封锁、反分割,展开了对平汉线高邑、邯郸段的破击战。
1942 年春,日军对太行、太岳进行扫荡,采用了“捕捉奇袭、铁环合击、纵横扫荡、辗转清剿、反转电击、夜行晓袭”等战法。2 月,日军 1.2 万余人,首先奔袭太行第 2、第 3、第 4 分区。随后,对第 18 集团军总部所在地麻田进行“铁环合击”扫荡。太岳之敌奔袭唐城地区,扑空后又进行“辗转清剿”。八路军积极打击敌人,使敌每天遭到袭击和伏击,死伤很多,其多次合击第 18 集团军总部的企图均告失败。5 月,日军 2.5 万余人对集团军总
部首脑机关进行“铁壁合围”,第 129 师主力灵活转移至外线,少数部队被
敌合围,经英勇战斗胜利突围。在指挥突围作战中,第 18 集团军副参谋长左权同志,不幸光荣牺牲。
5 月底,太行、太岳武装分别向辽县、黄漳、潞城、黎城、武安、偏店各主要交通线进行破击,采用“敌进我进”,深入敌占区,实施外线作战, 奇袭长治机场,攻据点,摧毁伪组织,配合中心区反扫荡。6 月,日军以 20 路之梳篦队形向石城第 129 师合击。刘怕承师长指挥部队,杀伤敌 3,000 余人后巧妙突围。9 月,日军万余人分兵 8 路对濮县、范县、观城进行大扫荡,并对湖西区进行扫荡,根据地被分割,斗争更加艰苦。10 月,日军 1.6 万余人同时对太行、太岳区进行扫荡,两区军民展开反扫荡作战,坚持内线与外线结合,主力、游击队与武装群众结合,以游击战不断消灭敌人,经 800 余次战斗,粉碎了敌伪扫荡。
日伪对冀南进行多次扫荡,该区军民进行反扫荡斗争。1942 年上半年, 日伪平均每天对该区扫荡两次,千人以上扫荡平均每月 1 至 2 次。4 月,日军万余人对武城地区军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实施合击,机关及主力大部突围, 一部被打散。6 月,敌 1.2 万余人对冀县、枣强地区军区党政军机关实行“铁壁合围”,机关分散突围而出。6 月,冀南根据地大部为敌所占。9 月,日军万余人再次袭击枣(强)南扑空。随后,该区派出数十支武工队、游击队展开恢复、开辟根据地的工作。
山东 1941 年,日军集中兵力先后开始对鲁西、湖西、鲁南、冀鲁边、清河、胶东及鲁中根据地展开大扫荡。11 月,日军侵华军总司令指挥 5 万余人。对鲁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企图一举消灭鲁中主力及领导机关。5 日, 日军分兵 11 路,并以飞机坦克配合,合击第 115 师指挥机关,同时大肆抓丁、
抢掠,推行伪化活动。在罗荣桓(第 115 师政治委员)指挥下,军民进行反
合围、反清剿斗争,经过艰苦斗争,粉碎了敌伪扫荡,使敌合击指挥机关企图落空。但是,日军打通刀临沂、蒙阴、沂水间公路交通,增修据点 70 余处, 并挖封锁沟(护路沟),对根据地进行严密封锁与分割,斗争更加闲难。
1942 年,日军由连续频繁扫荡,发展为“拉网合围”。10 月,鲁中军民
经过 20 天战斗,粉碎了日军约 1.5 万人对鲁中进行的“拉网合围”。11 至
12 月,日军 1.5 万多人对胶东进行 40 天的“拉网合围”也被粉碎。与此同
时,敌不断对根据地实行蚕食。至 1942 年底,日军在鲁中、鲁南、清河、冀鲁边、胶东、滨海共筑据点 3,003 处,根据地大部变为游击区,仅剩鲁南、胶东、滨海被分割的几小块基本区域。
晋绥 晋绥抗日根据地(第 120 师师长兼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包括晋西北、大青山广大地区,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东北方的重要屏障,对占领太原、大同、集宁、归绥(今呼和浩特)、包头之日军及其间交通线是严重威胁。日军对晋绥根据地不断实施扫荡,进行封锁和分割。该地军民与日军展开艰苦斗争,打击日伪之封锁、分割。1941 年 8 月,为支援晋察冀反扫荡,晋绥军民对同蒲铁路北段进行破袭战。1942 年春季,日军扫荡晋西北,该区军民实施反扫荡,经过 180 余次战斗,取得反扫荡的胜利。
- 月,日伪 700 余人奔袭军区领导机关,第 12O 师主力对敌实行伏击,杀伤敌人过半,余部又被包围在兴县的田家会,除数十人逃窜外,均被消灭。日军在扫荡同时,对根据地不断蚕食。仅 1942 年上半年,日军增修据点 300余个,根据地缩小三分之一。该区军民展开反蚕食斗争,摧毁伪政权、伪组织,加强锄奸、游击活动,恢复抗日政权,不断打击敌人。大青山根据地虽大部被日军占领,部分成为游击区,但在艰苦条件下坚持了抗日游击战争。 1942 年 5 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政治
委员关向应、副司令员徐向前、副政治委员林枫),统一领导与指挥陕甘宁、晋西北的作战与军队建设。1942 年 10 月以后,根据地得到恢复与发展。
整个华北(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晋绥)抗日根据地,经过 1941 至 1942 两年艰苦、残酷斗争,人口由 6,000 万降至 2,500 万,八路军由40 万降至 34 万,只保留 10 座县城,其中 4 座是废墟。财政经济极为困难。日军使用了最大限度的乒力及一切残暴的手段,企图消灭华北八路军,但终于失败。华北广大军民经过这两年的锻炼,抗日意志更加坚定,斗争经验更加丰富,为开创抗日新的局面建立了坚实的基础。1942 年下半年,由晋冀鲁豫开始,继之晋绥、晋察冀形势开始好转。
新四军坚持敌后艰苦斗争,保卫华中抗战阵地 皖南事变后,国共仍保持合作抗战局面。但蒋介石不断令华中顽军继续进攻,以消灭新四军,或将新四军驱逐至黄河以北。日军亦积极准备进攻新四军,企图“完成皖南事变未竟事业”
。
1941 至 1943 年,新四军在敌伪顽夹击之下,在敌我友三角斗争复杂形势下,克服艰难困苦,胜利坚持了敌后艰苦斗争,保卫华中抗战阵地。
1941 年 1 月,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整编部队,并确定新四军的任务是坚持华中敌后抗战,阻止顽军进攻,迅速加强根据地建设,积聚力量,准备与敌伪进行长期斗争,待条件成熟后再向西、向南发展。
1941 年春,日军为歼灭新四军军部和主力,首先向苏中地区扫荡,苏中军民积极对敌作战,取得反扫荡作战胜利。同时,日军对淮南地区进行扫荡,
先扫荡淮南路东,后以 7,000 余人扫荡路西。5、6 月,日军 5,000 余人扫荡推南路东,新四军第 2 师粉碎了敌人扫荡。7 月,日军 1.7 万余人,分兵 4
路合击新四军军部成立地盐城,第 3 师进行反扫荡作战。为配合第 3 师反扫
荡,苏中第 1 师根据军部指示,积极发动攻势,破击敌交通,攻克黄桥等据点,有力地牵制了日伪。8 月,日军转向苏中进行报复扫荡,第 3 师及盐阜军民乘机收复阜宁等地,并按军部指示,展开攻势,配合苏中反扫荡。苏中、盐阜军民经 130 多次战斗,歼日伪 3,800 余人,粉碎了日军的扫荡。1942 年冬,日伪 5,000 余人反复合击扫荡淮海区六塘河两岸地区,并分割、封锁该地区。同时,日伪 6,000 余人在飞机、坦克配合下,反复合击扫荡淮北根据地洪泽湖西岸之第 4 师,不断进行分割与搜剿。同时日伪对淮南根据地又
行扫荡。11 月,日伪军万余人分 14 路向鄂中、鄂南新四军第 5 师大小悟山
(今大悟山)中心区合击,企图歼灭第 5 师机关与主力。淮海、淮北、鄂中、鄂南和淮南军民积极反扫荡,主力与地方武装配合,内线与外线配合,灵活地打击敌伪,粉碎了敌人的计划。日军对上述各区扫荡后,即调整部署,向苏中、盐阜增兵。军部判断日伪将进行大扫荡,遂指示加强反扫荡准备。军部亦转移至淮南地区,苏中、盐阜部分主力预先转至外线。
1943 年 2 月,日伪 1.4 万余人开始对盐阜区大扫荡,从陆上向黄海之滨实行拉网大合围,进行梳篦式进攻和反复搜剿,在海上以舰艇封锁盐阜区各出海口,企图歼灭新四军军部和第 3 师主力。日军所到之处,惨杀群众,奸
淫妇女,烧毁房屋,掳掠物资,无恶不作。第 3 师主力一部及地方武装与民兵在内线积极打击敌人,另一部在外线发动进攻。第 1、第 2、第 4 师也对当面之日军发动攻势,配合第 3 师作战。随后,日军又进行分区扫荡,推行伪
化政策。第 3 师主力、地方武装、民兵互相结合,不断打击敌人。在作战中,
出现不少英勇顽强、可歌可泣之事迹。第 7 旅第 19 团第 4 连,在淮阴县刘老
庄、被日军千余人包围,全连英勇顽强,使日军在该连阵前遗尸 170 多具。
最后,全连指战员 82 人全部壮烈牺牲。第 3 师一批干部乘船去山东转延安,
在航行至连云港外海面时,遭敌艇袭击,在与敌顽强奋战中,第 3 师参谋长彭雄、旅长田守尧等数十名干部壮烈牺牲。
1941 年 3 月,日军扫荡皖中。皖中部队一面粉碎日伪扫荡,一面继续收
容皖南事变突围人员。第 7 师成立后,继续在皖中、皖南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并分别与第 2、第 5、第 6 师沟通了联系。在皖南事变中被俘的部分同志,在茅家岭集中营和转移途经崇安赤石附近时, 组织暴动进入武夷山。第 6 师在苏南日伪顽夹击下,坚持艰苦斗争。1941 年7 月,日伪 1.5 万余人对苏常太地区进行“清乡”,采用所谓“闪电战术” 反复进行梳蓖式清剿与搜索,并筑据点以分割、封锁根据地。该地军民以内线和外线结合打击敌人,由于力量悬殊过大,不断遭受损失,主力遂转移至江北,留部分兵力坚持原地斗争。11 月,日伪 3,000 余人扫荡傈阳地区, 第 16 旅旅部被包围,经终日奋战,反复冲杀,仅部分同志突围,第 6 师参谋
长兼 16 旅旅长罗忠毅及政委廖海涛以下 270 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浙东、浙南、闽东、闽南各地在远离华中基本地区、敌情严重、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 坚持了敌后抗战,保持了浙东战略支点。
日军为摧毁与占领抗日根据地,使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特务等各种手段,对华中各根据地不断进行蚕食与推行伪化,尤其对淮海、盐阜、椎北和苏中,活动最为频繁。敌军对根据地进行蚕食与伪化时,先修据点、
筑公路,对根据地进行分割、封锁;尔后,由据点派兵四出袭击,屠杀干部群众,抓丁、抢劫;在占领地区则编组保甲、建立“反共自卫团”和伪组织、伪政权,进行伪化教育,欺骗群众,对不服从的群众即肆行屠杀。由于日军的蚕食、伪化,根据地的部分地区丧失,增加了很多困难。针对日伪的蚕食伪化,各抗日根据地展开反蚕食反伪化斗争:以群众武装斗争为主,民兵地方武装就地坚持斗争,武工队深入敌后,主力机动作战,不断发动攻势。同时,积极破敌交通,改造地形,围困孤立据点,开展政治攻势瓦解伪军,坚决镇压汉奸敌探。经过艰苦奋斗,各根据地胜利地坚持了斗争。
从 1941 年起,日军由苏南开始对根据地实行“清乡”。1943 年,日伪清乡重点转到苏中第 4 分区(南通、如皋、启东、海门 4 个县)。日军从江
南调来“有清乡经验”的主力一部及大批警察、宪兵、特务、政工人员共 1.5 万余人。新四军军部对苏中苏南反清乡及时作出指示。苏中军区确定就地坚持、以武装反清乡为主。第 4 分区军民进行深入动员,充分准备。日军“清
乡”开始,先进行军事清乡两个月,用毛竹打起篱笆连接公路、河道将 4 个县围起来,加以封锁。尔后,每次分兵十几路、几十路,采用梳篦、拉网战术,分进合击,突然包围,昼夜搜剿。军事情乡以后,接着进行 4 个月“政
治清乡”,编保甲、查户口,建情报网,实行伪化统治。由于第 4 分区军民
顽强斗争,日军为期 4 个月的“政治清乡”归于失败,因此又延长 3 个月, 以更残暴、毒辣的手段,实行三光政策。该分区军民艰苦斗争,不断打击敌人,清乡区外各根据地也积极打击敌人予以支援。在连续 9 个月的反清乡斗争中,根据地军民共作战 2,100 余次,歼敌 4,000 余人。该分区也付出了重大代价,仅县、区、乡干部牺牲被捕者达 200 多人,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无法计算。1943 年末,华中根据地已经渡过困难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华南人民抗日武装粉碎敌人进攻,胜利坚持了广东、海南岛等地的抗日武装斗争。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军疯狂的军事进攻、严密的经济封锁和残酷的殖民压迫与统治下,保存了一部分力量,坚持了秘密抗日活动的艰苦斗争。在 1941 与 1942 年,为适应形势,坚持敌后抗日战争,克服严重困难,
争取新的胜利,各根据地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与策略,主要有:
实行精兵简政 精简机关,减少指挥层次,整编部队,减少非生产、非战斗人员,增加战斗人员,减轻人民负担。主力军实行精兵主义,主力兵团实行地方化。加强地方武装、民兵建设,地方兵团实行群众化,以更适宜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厉行生产节约 坚持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厉行节约,克服因难。第359 旅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屯田开荒。各敌后根据地在坚持游击战争的同时,普遍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运动,保证了供给,保证了作战,减轻了人民负担,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为积蓄力量准备反攻创造了条件。
实行“三三制”,加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 为巩固共产党的领导,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系广大群众,抗日根据地在民主政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采取共产党员、非党进步人士与中间人士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
实行减租减息 为使农民获得经济利益,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减租减息,同时实行交租交息。
开展整风运动 从 1942 年起,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进行马列主义的群众性的自我教育,以提高马列主义水平,坚定无产阶级立场,树立实事
求是作风,提高斗争艺术,克服军阀主义与教条主义,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加强政治攻势,进行广泛的群众滤击战争 针对日军“治安强化”、“清乡”、“蚕食”与推行伪化等活动、各根据地加强政治攻势,对敌展开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斗争,广泛组织武工队、锄奸组深入敌占城市与据点,有力地打击敌人,坚持了抗日斗争。
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 这是坚持敌后艰苦斗争,克服种种困难的最重要的保证。加强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是“一切服从战争”,在党领导下,党政军民同甘共苦、同心同德进行战争与建设。终于在渡过艰难困苦时期之后, 迎来了新的胜利局面。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扩大,渡过艰难困苦,走上新的胜利发展阶段,主要依靠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依靠党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英明决策,依靠敌后根据地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全力支援,依靠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武装全体指战员英勇奋战,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困苦所取得的。敌后战场实行了真正的人民战争,兵民是胜利之本。同时, 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对中国抗战给予了同情与支持。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为中国人民的抗日解放事业流尽了鲜血,还有其他许多国际友人如柯傣华、斯诺等也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在敌后抗战中与我们并肩战斗牺牲的还有朝鲜、日本等国同志。国内许多著名人士同情、支援敌后抗战,如宋庆龄同志,她除了介绍一些国际友人来敌后帮助抗战外,还募集了敌后军民最缺乏的医疗器械、药品和其它器材等,对敌后抗战的胜利, 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民对国内和国外以各种方式帮助过敌后军民进行抗日的朋友们,将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