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第六次突击
当白俄罗斯战役正在激烈进行时,乌克兰第 1 方面军于 1944 年 7 月 13
日至 8 月 29 日,在乌克兰西部和波兰东南部实施了第六次突击。这次突击是在利沃夫和桑多梅日两个方向上实施的,因此也称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
由于第二次突击的结果,德军整个防线已在喀尔巴阡山前被分割。在喀尔巴阡山以北的德军防线,又被苏军在白俄罗斯突破。这样就造成了苏军在喀尔巴阡山至白俄罗斯一段西乌克兰地区进攻的有利条件。德军企图固守西乌克兰地区,阻止苏军向利沃夫和西乌克兰重要工业和石油地域——德罗戈贝奇方向突进。为此,德军在这里修筑三道完备的防御地带,纵深为 40 至
50 公里。在西乌克兰防御的德军是“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哈尔佩上将),
约 40 个师另 2 个旅,除后勤部队外,共有官兵 60 万人,配备火饱和迫击炮
6,300 门、坦克和强击火炮 900 辆、飞机 700 架。
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以乌克兰第 1 方面军实施一次进攻战役,歼灭乌克兰西部的德军,为尔后向波兰进攻创造条件。战役规定方面军应同时实施两个突击:右翼军队由卢茨克地域向俄罗斯拉瓦方向实施突击;中央集团由捷尔诺波尔地域向利沃夫总方向实施突击。为保障整个战役的胜利,方面军左翼军队也同时向斯坦尼斯拉夫、德罗戈贝奇方向进攻。该方面军有 82 个师、10 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 个独立坦克旅和机械化旅,共 120 万人,有火炮和迫击炮 13,000 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2,200 辆、飞机 3,000 余架。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
7 月 13 日至 27 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乌克兰第 1 方面军
右翼 2 个合成集团军于 7 月 13 日发起进攻。15 至 16 日快速部队进入突破口。
18 日进攻军队在多布罗钦地域强渡了西布格河,并切断了德军布罗德集团的
退路,为合围该集团创造了条件。在中央利沃夫方向上,方面军投入了 3 个合成集团军、2 个坦克集团军和 1 个快速集群。14 日,苏军发起进攻。15 日德军实施反突击。经过 3 天激战,苏军推进 18 公里,建立一条宽 4 至 6 公里的科尔托夫走廊。16 日,主力冒着德军从翼侧射击的危险,沿这条走廊进入突破口。至 18 日,与另一路苏军在杰列大利亚内会合,合围了德军布罗德集团近 8 个师。22 日,布罗德集团被击溃。尔后,方面军的基本兵力向利沃夫挺进,在俄罗斯拉瓦地域强渡了桑河。27 日攻占了利沃夫。苏军向纵深推进200 至 220 公里,占领了亚努夫以西、索科武夫、多布罗米利一线,迫使德军一部向维斯瓦河、一部向喀尔巴阡山败退。
7 月 28 日至 8 月 29 日为战役第二阶段。这时方面军主力由利沃夫方向
转到右翼桑多梅日方向,并与白俄罗斯第 1 方面军协同,全力向维斯瓦河推进。30 日方面军一部渡过维斯瓦河,夺占了数个登陆场。至 8 月初,德军调来大量兵力对苏军实施反突击。苏军击退德军多次反突击,于 8 月 18 日攻占
桑多梅日。战斗持续到 8 月末,苏军在维斯瓦河西岸建立了一个正面为 75
公里、纵深约 55 公里的桑多梅日登陆场。方面军左翼军队向喀尔巴阡山追击
溃退之敌,于 8 月初攻占德罗戈贝奇后,于 8 月 8 日编人重新组建的乌克兰
第 4 方面军(司令员彼得罗夫上将),继续攻占喀尔巴阡山各山口。
第六次突击取得了重大的战果:击溃德军 23 个师,全歼 13 个师,解放了西乌克兰和波兰东南部;强渡了维斯瓦河,建立了巨大的登陆场,为永后
在华沙至柏林方向上的进攻占据了有利地位。德军为了稳定和加强维斯瓦河的防御,调来了 1 个集团军司令部和 20 个师的兵力。其中有 13 个师是从战略预备队中抽出的,一部分师是从“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调来的,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德军预备队不足的危机,也为尔后苏军在罗马尼亚实施第七次突击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次突击是由 1 个方面军独立实施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被苏军称为是作战指导上的一个新范例。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充分发挥快速部队在进攻中的作用。快速集群往往脱离步兵向德军防御纵深迅猛突进,抢先夺占德军预有准备的中间地区和后方目标,从而保障了战役的顺利实施。此外,在适时转用主力和从行进间在宽大正面上强渡江何等方面,都有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