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菲律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日本于 1941 年 12 月 8 日开始进攻菲律宾群岛,至 1942 年 5 月初,驻菲美军投降,日本法西斯占领了全部菲律宾群岛。菲律宾人民从日军踏上国土之日起,就开始了有组织的抵抗。1941 年 12 月 7 日至 10 日,菲律宾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召开会议,制定了《抗日十二项纲领》,号召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动员组织广大群众,开展武装抗日斗争。会后,菲共建立了游击队,开始了抵抗活动。1942 年 3 月,各地游击队统一组成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简称民抗), 成立了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抗日游击战争。至年底,民抗即由 5 个中队发展到 35 个中队,兵力约 5,000 人。此后,民抗在群众支持和掩护下,在反“扫荡”作战中,不断伏击日伪军,逐步扩大了抗日游击区和根据地,控制了中吕宋和南吕宋的广大农村,在一些村庄建立村联防团,村联防团实际上成为初期的抗日民主政权机构。民抗还在各游击区和根据地坚持开展护粮斗争,袭击敌人的车辆,切断运输线,不让敌人从中吕宋得到大米。在“民抗” 的影响下,在群岛的各地出现了许多抗日游击队,如“班乃岛自由游击队”、“兰鹰游击队”、“科比特游击队员”等,广泛地开展了抗日游击活动。人民杭日军的积极活动使日本占领当局恐慌不安。1942 年 9 月和 12 月,日军出动 3,000 余人对阿拉亚特和乌山渡地区的游击队根据地进行扫荡,抗日军依靠群众,出没于丛林山谷,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粉碎了日军的扫荡,歼敌 1,500 余人,解放了中吕宋广大地区。人民抗日军不仅要和日伪作战,还要经常对付远东美军领导下的各式各样的游击队的袭扰和破坏。民抗在斗争中克服了各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人民抗日军成立后的三年间,同日伪军作战 1,200 次,歼灭敌人 2.5 万多人。民抗发展成为一支拥有 2 万名战士的

队伍,解放了有 100 多万人口的地区,建立了邦板牙、新怡西夏和内湖三个省的临时政府和许多乡镇地方民主政权。1945 年初,人民抗日军在美军登陆时发动了总反攻,解放了大片国土,破坏日军的后方交通线,有力地配合了美军在菲律宾的登陆。但美军在登陆后不久就对人民抗日军肆意镇压,民抗又被迫转入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