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方面军歼灭敌托尔莫辛集团

苏军最高统帅部原计划在围歼斯大林格勒附近被围德军的同时,在顿河中游实施进攻战役以歼灭意大利第 8 集团军、“霍利德”战役集群和罗马尼

亚第 3 集团军残部,并向罗斯托夫方向进攻。根据德军于 12 月 12 日从科捷尔尼科沃地域发起进攻的情况,苏军最高统帅部改变原订计划,决定放弃向罗斯托夫的深远突击,而将基本兵力向东南,向下阿斯塔霍夫方向,以歼灭“顿河”集团军群。为此,西南方面军以近卫第 1、第 3 集团军实施两个包围突击:一个从上马蒙以南地域,另一个从博科夫斯卡亚地域向塔钦斯卡亚、莫罗佐夫斯克实施向心突击。沃罗涅日方面军第 6 集团军(12 月 19 日转隶西南方面军)从西南保障主要突击集团的行动。

12 月 16 日,苏军近卫第 1 集团军和第 6 集团军分别向莫罗佐夫斯克和

坎捷米罗夫卡进攻。为了尽快突破德军防御,苏军两个集团军共投入 4 个坦

克军,12 月 17 日西南方面军的近卫第 3 集团军机械化第 1 军也投入战斗。

经过 3 天激战,苏军在 5 个方向上突破敌军防御,意军和德军向南和西南方

向退却。苏军各坦克军向敌防御的战役纵深疾进。12 月 24 日,近卫第 1 集

团军坦克第 24 军出其不意突人塔秦斯卡亚,攻占了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实施空

运的塔秦斯卡亚机场,缴获德军飞机 350 架,同时夺占了德军后勤仓库。苏军占领了塔秦斯卡亚地域,不仅使德军失去空运补给基地,而且也切断了敌人运送部队和补给品的唯一铁路交通线。

21 日至 24 日.近卫第 3 和第 1 集团军各步兵兵团,与坦克第 18 军和机

械化第 1 军协同作战,在麦什科夫斯卡亚地域歼灭了意大利第 8 集团军的基

本兵力,并向南发展进攻。至 12 月底西南方面军挺进 150 至 200 公里,前出至新卡利特瓦、米列罗沃、伊林卡、莫罗佐夫斯克、奥勃利夫斯卡亚地区,

吨,以后因暴风雪袭击空运量又大幅度下降。

歼灭了意大利第 8 集团军罗马尼亚第 3 集团军和“霍利德”战役集群的主力,

俘敌 6 万人德军托尔莫辛集团基本被歼。

第三阶段 从 1943 年 1 月 10 日至 2 月 2 日,苏军全歼德军被围集团。

经过 1942 年 12 月的历次进攻战役,苏军已将合围的对外正面推到距德

军被围集团 200 至 250 公里以外,为彻底歼灭德军被围集团创造了有利条件。

至 1943 年 1 月初,被围的德军第 6 集团军阵地被压缩越来越小,且受到苏军严密的空中封锁,空运补给几乎中断,濒于粮尽弹绝的地步,处境恶化,覆灭已成定局。此时该集团军总兵力减至 25 万人,坦克 300 辆,火炮和迫击炮4,130 门,作战飞机 100 架。

12 月底,苏军最高统帅部制定歼灭德军第 6 集团军的作战计划,代号为“指环”进攻战役,由顿河方面军负责实施。该方面军除原有 3 个集团军外, 加上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转隶的 4 个集团军,共 7 个集团军,

由空军第 16 集团军负责空中支援,计有 39 个师和 10 个旅,共 21.2 万人, 坦克 257 辆,火炮和迫击炮 6,860 门,作战飞机 300 架。

1943 年 1 月 8 日,苏军指挥部向被围德军发出最后通牒,令其停止抵抗

缴械投降。但德军仍坚持顽抗到底。1 月 10 日苏军转入进攻,第 65 集团军从西面向斯大林格勒实施主要突击,炮兵第一次以徐进弹幕射击支援步兵和坦克冲击。至 12 日日终前,方面军的主要突击集团前出到罗索什卡河第二防御地带。1 月 15 日,苏军调整部署后继续发起进攻。16 日晨苏军占领皮托姆尼克地域机场,德军只有靠古姆拉克机场空运物资。17 日日终前,苏军俞出到大罗索什卡、冈恰拉、沃罗波诺沃地区,德军在预先构筑的阵地上进行顽抗。1 月 22 日,苏军重新准备后全线发起进攻。第 21 集团军切断了古姆拉

克以东的铁路线,第 64 和第 57 集团军占领了斯大林格勒的南部,第 65 集团军攻占了亚历山大罗夫卡和哥罗迪舍。古姆拉克机场也被苏军占领。在粮尽援绝、饥寒交迫的情况下,鲍卢斯向德军统帅部呼叫请求分散向西南突围, 但这个请求再次被拒绝。

1 月 25 日,苏军进到斯大林格勒西郊。26 日,由西向东进攻的第 21 集

团军与由东向西进攻的第 62 集团军在马马耶夫岗会师。德军第 6 集团军被分割成南北两个集群,一个在市中心(9 个师的残部),一个在“街垒”工厂和拖拉机厂地域(12 个师的残部)。

  1. 月 27 日至 31 日,苏军第 64、第 57、第 21 集团军对南部敌军集群实施突击,第 62、第 65、第 66 集团军则展开歼灭北部集群的战斗。31 日,南部集群停止抵抗,刚被希特勒提为元帅的鲍卢斯及其参谋长施密特少将被俘。德军北部集群继续顽抗,苏军集中了大量炮乒(每公里正面达 338 门)

对德军猛轰。2 月 2 日德军北部集群也停止抵抗,德军第 11 军军长施特雷克尔被俘。

  1. 月 2 日 16 时正,顿河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向最高统帅报告,完成了歼灭斯大林格勒被围敌军集团的任务。

至此,苦战二百个昼夜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终于以苏联军民的辉煌胜利宣告结束。德军在会战中损失约 150 万人,占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四

分之一。从 1942 年 11 月 19 日至 1943 年 2 月 2 日,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一带

共损失 80 多万人,有 32 个师和 3 个旅被全歼,另有 16 个师遭重创,损失坦克和强击火炮近 2,000 辆、火炮和迫击炮 1 万多门、作战和运输飞机约 3, 000 架。从 1943 年 1 月 10 日至 2 月 2 日德军损失 22 个师。顿河方面军俘虏

敌军 91,000 人,其中军官 2,500 多名,将军 24 名。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上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两军在伏尔加河与顿河之间的广阔战场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烽烟不总的激战。苏军取得这次会战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

首先是,打破了希特勒灭亡苏联进而称霸世界的狂妄企图,成为卫国战争的根本转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这一胜利,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激起了苏联人民巨大的政治热情和劳动热情,增强了苏联军民迅速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信心。会战中,苏军胜利完成斯大林格勒防御战役之时,苏联卫国战争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随告结束。德军主要战略集团被消灭,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而苏军从此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在整个战场转入反攻。斯大林在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0 周年报告中指出:“斯大林格勒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大家知道,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毛泽东同志对这次会战给予高度评价,他于 1942

年 10 月 12 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为题给延安《解放日报》撰写社论,称斯大林格勒之战是苏德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其次是,巩固和扩大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给世界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坚定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共同打败法西斯的信心。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3 年 2 月 1 日给斯大林的信中,把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取得的胜利称为一次

惊人的胜利。美国总统罗斯福在 1943 年 2 月 5 日绘斯大林的信中表示。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不仅为苏联军队赢得了荣誉,而且也以自身的榜样唤起了联合国各国新的决心,拿出全部力量来彻底战胜敌人,并迫使它无条件投降。许多受到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从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中看到战胜法西斯的希望。深受法西斯奴役的欧洲人民,奋起开展更加积极的反抗法西斯占领者的斗争。

第三是,动摇了德国的国际地位,其仆从国对希特勒的信心发生动摇, 法西斯集团内部开始出现裂痕。德军的这次惨败,在精神和政治方面强烈地震撼了法西斯德国。斯大林格勒会战,不仅使德军丧失了最精锐的军队和大量的军事装备,而且也丧失了信心,他们不再相信德军是不可战胜的,对希特勒及其统帅部的信心开始动摇。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军为挫败德军的进攻和消耗围歼德军重兵集团,先后实施了方面军群的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在防御阶段,苏军建立了纵深的战略防线,在城市外围建立了防御地区;在防御战斗中,苏军发挥高度的积极性,使德军处处受阻,有效地迟滞了德军的进攻;当德军进抵城区时,苏军则利用城市屏障顽强固守,与敌展开激烈的街垒战、巷战、逐屋争夺,大量杀伤和消耗德军,并充分发挥各兵种和民兵的作用,集中使用兵力, 兵器压制和反击德军。在防御交战过程中,苏军组织城防和两翼部队不断实施反突击和局部进攻战役,在其它战略方向上也组织进攻饯役进行配合,以破坏德军的进攻① 。苏军还及时投入预备队,似加强防御和反击力量。仅从1942 年 7 月 21 日至 10 月 1 日,增援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就有 55 个步兵师、9 个步乒旅、7 个坦克军和 30 个坦克旅。在实施反攻前,苏军荫蔽地调集了预

① 在斯大林格勒防御期间,苏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于 1942 年 7 月 30 日至 8 月 23 日实施勒热夫—

—瑟乔夫卡进攻战役。德军统帅部原准备从“中央”集团军群调往斯大林格勒方向的 8 个坦克师和数个步兵师,在战斗中被消耗。

备队进行战役准备,正确选择主突方向和转入反攻的时机,达成了突然性。1942 年 10 月和 11 月,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得到 25 个步兵师、9 个骑兵师、6 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以及大量的炮兵部队的加强。调到这个方向的还有 2 个混合编成的航空军(有 384 架飞机)和远程航空兵。反攻中,所有方面军和集团军组织突击集团实施进攻,在主要突击方向集中兵力兵器建立纵深的娥役部署,保持连续突击的能力,以坦克军和机械化军作为发展战役胜利的梯队,迅速构成合围的对内和对外正面,在对外正面上发展进攻;在围歼被围德军时,采取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方法。在会战过程中,苏军不断加强航空兵和炮兵,有力地支援会战。苏军最高统帅部还不时派出大本营代表,及时掌握战场情况,有效地协调各方面军的协同动作,加强了组织指挥。此外,苏军在加强空防和民防、发挥民兵作用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