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攻占菲律宾群岛

菲律宾群岛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东北为亚洲战争策源地日本,从北方至西南方依次是中国、印度支那、泰国、缅甸、马来亚、荷属东印度群岛等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地区,菲律宾正位于这条“弧形战线”的东面中央部位。因此,攻占菲律宾将使盟军为尔后的进攻获得重要的出发基地和跳板, 可以把海上攻势和亚洲大陆的反攻结合起来,并将切断日本掠夺东南亚资源和支援该地区作战的海上运输线。

1944 年夏秋,尼米兹统率的美军中太平洋部队突破了日本内防御圈上的重要环节马里亚纳群岛之后,又占领了帛琉群岛。在西南太平洋,麦克阿瑟的部队,越过了腊包尔,相继占领了新几内亚西北海岸的荷兰提亚。比阿岛等地,并在摩罗泰岛登陆。至此,中部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的两路美军按预定计划即可在菲律宾群岛会合。

美军对下一步如何发展进攻曾有分歧意见。麦克阿瑟坚持夺取菲律宾主要岛屿,以取得海空基地,并实现他在 1942 年春撤退时许下的“我还要回来” 的诺言,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和尼米兹则主张占领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

后,应越过吕宋岛,攻占中国台湾和大陆沿海地区,以便直接打击日本本上。由于双方争执不下,罗斯福于 1944 年 7 月赴珍珠港召开两天会议,以解决分歧。这次会议之后,美军决定先夺取南部棉兰老岛和莱特岛,尔后视情况发展再确定下一步目标。9 月初,美海军航空兵在对菲律宾群岛实施侦察和轰炸时,发觉日军在菲律宾中部的防御兵力极为薄弱。美参谋联席会议决定改变原先由南向北的打法,越过棉兰老岛,直接在中部的莱特岛实施登陆。开始日期也由原定的 12 月 20 日提前至 10 月 20 日。

莱特岛位于吕宋岛的东南和棉兰老岛的北面,扼菲律宾中部的苏里高海峡的要冲。美军夺取莱特岛的目的是:拦腰斩断菲律宾群岛,分割日本守军, 以便各个击破;取得海空和后勤基地,为尔后北攻吕宋岛、南取棉兰老岛创造有利条件;切断日本本上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海上交通,阻止日本继续掠夺资源。莱特岛登陆作战由麦克阿瑟负责实施,太平洋舰队提供海空支援。参加登陆的兵力为第 6 集团军,下辖 2 个军、共 6 个师(内预备队 2 个师),

28 万余人。支援作战的海军部队为第 3、第 7 舰队,共有作战舰只 320 余艘, 加上辅助、运输舰只,总计 760 余艘。空中掩护和作战支援有陆军第 5、第13 航空队和澳大利亚航空队,连同航母舰载机在内,飞机总数达 2,000 架。

马里亚纳失守之后,日军大本营重新研究了战局和尔后的作战方针。他们承认,由于日本“内防御圈”已被突破,海军在马里亚纳海战损失过大, 日军所处的形势大为恶化。他们判断,美军将从 1944 年下半年开始,继续不停顿地向日本本土接近地的日占诸岛屿发起更大规模进攻,企图早日在日本本上登陆。美军的作战重点将是加强对日本本上的轰炸和切断日本与南方资源地区的海上运输线。为达此目的,西南太平洋的美军将首先进攻菲律宾群岛,中太平洋美军将随时准备与日本舰队决战,并推进航空基地,支援西南太平洋美军的作战。针对上述情况,日军大本营决定,下一阶段作战要以确保日本本上和南方资源地区为中心,在本土、南方诸岛、台湾和菲律宾地区, 随时集结一切力量,实行决战,挫败美军的进攻,扭转战局。为此,大本营制订了“捷号作战”的决战计划,其中菲律宾地区的决战为“捷 1 号作战”;

日本本土—台湾—南方诸岛之间的决战为“捷 2 号作战”,日本本土(北海

道除外)方面的决战为“捷 3 号作战”,东北(千岛、库页岛及北海道)方

面决战为“捷 4 号作战”。“捷 1 号作战”的措施是,在菲律宾群岛方向成

立第 14 方面军,由“马来之虎”山下奉文任司令,下辖第 35 军(由 4 个师团、2 个混成旅团组成)、以及 5 个步兵师团、3 个独立混成旅团。主力部署于吕宋岛,准备在该岛进行陆上决战。第 35 军担任菲律宾南部诸岛的防御,

其中防守莱特岛的部队为步兵第 16 师团主力和 102 师团一部,共 21,000 余人。空中掩护兵力为陆军第 4 航空兵军,原有飞机约 1,000 架,至战役开始时仅余 200 架,主要部署于吕宋岛的克拉克基地。日海军则将全部作战舰

只分别编为:第 1 游击部队(司令栗日武雄海军中将),由战列舰 5 艘、重

巡洋舰 10 艘、轻巡洋舰 2 艘和驱逐舰 15 艘编成,在新加坡海域侍机;第 2

游击部队(司令清英志摩),由重巡洋舰 2 艘、轻巡洋舰 1 艘和驱逐舰 4 艘编成,在日本獭户内海待机;西村编队(司令西村章二海军少将),由原第5 舰队剩余的战列舰 2 艘、重巡洋舰 1 艘和驱逐舰 4 艘编成,在新加坡海域

待机,机动部队(司令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由航母 4 艘(上载飞机 108

架)、战列舰2 艘、重巡洋舰 3 艘和驱逐舰 10 艘编成,在日本濑户内海待机, 准备实行海上决战。

1944 年 9 月下旬开始,美第 3 舰队所属第 38 快速航母特混编队的舰载机,对菲律宾各岛以及台湾、琉球等地的日本海空军基地进行轰炸。据统计, 9、10 月间美航母飞机在一系列空袭中,炸毁和击毁的日机共 1,200 余架。至 10 月中旬,美军已夺取并保持了莱特岛空域的制空权。

美军进攻莱特岛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先占领莱特岛以东的两个小岛;第二步在莱特岛登陆。10 月 17 日晨,美军一个步兵营占领了两座小岛。同日, 由夏威夷和荷兰提亚出发的 2 个登陆突击编队在帛琉群岛附近海域会合。日海军首先判明了情况,联合舰队司令丰田大将认为,美军即将在菲律宾群岛大举登陆,下令各舰队立即执行“捷 1 号作战”计划,企图以小泽率领仅有的几艘航母组成的机动部队由日本南下作为诱饵,将美国航母编队引开;栗田率领的第 1 游击部队和志摩率领的第 2 游击部队,以及西村率领的编队则分别穿过圣伯纳迪诺海峡和苏里高海峡,进入莱特湾,一举歼灭美登陆船团和部队。

10 月 18 日,第 1 游击部队驶离新加坡,23 日晨在巴拉望外海受到美航

母飞机 200 架和潜艇的攻击,日军战列舰 1 艘、巡洋舰 2 艘被击沉、巡洋舰

1 艘受伤。粟田不顾所受损失,决心继续前进,于 24 日夜通过圣伯纳迪诺海峡。与此同时,小泽率领的机动部队于 20 日从日本南下,24 日晨驶至马尼拉北东约 400 海里处,发现美第 38 特混编队(哈尔赛的快速航母编队)。小

泽为了诱敌,首先以舰载机 56 架发起攻击。美快速航母编队立即出击,奋力

向北追击,至 25 日,连续出动飞机 6 批猛袭小泽舰队,击沉航母 4 艘、重巡

洋舰 3 艘、驱逐舰 8 艘。小泽的机动部队仅余战列舰和驱逐舰各 2 艘逃回。

当美快速航母编队猛追小泽机动部队之时,栗田部队于 10 月 25 日上午

驶抵萨马岛以东与掩护登陆的美第 7 舰队相遇。第 7 舰队因缺乏大型舰只和快速攻击航母,向哈尔赛呼救也来不及,遭到了较重的损失后南撤。栗田部队挫败第 7 舰队后继续向莱特湾行驶。此时该处正有 80 余艘美国运输舰卸载,而且没有大型舰只掩护。但栗田由于情况不明,深恐被美国航母编队所歼,遂调头按原路撤退,失去了战机。

在北部海域海战激烈之时,在南部海域的日军编队也遭受了挫折。西村编队于 10 月 18 日由新加坡出航后,24 日夜在苏里高海峡北口遭到美第 34

特混编队和鱼雷艇编队的攻击,战列舰 2 艘和驱逐舰 3 艘被击沉,西村编队

仓皇后撤。由志摩率领的第 2 游击部队于 10 月 15 日由日本獭户内海出航,

25 日进人苏里高海峡时,正遇上败退的西村编队,遂一同撤往苏禄海。

菜特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双方参战舰只达 282 艘

之多。在这次海故中,日军由于协同不好,兵力分散,损失航母 4 艘、战列

舰 3 艘、轻巡洋舰 9 艘、驱逐舰 8 艘。

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已全部被歼,联合舰队从此失去了远洋作战能力。美军尽管犯了许多错误,但由于兵力上占绝对优势,又集中兵力歼敌一至二股,因此以较小的代价(损失轻型航母 1 艘、巡洋舰 2 艘、驱逐舰 3 艘)换取了较大的胜利。

在海战开始之际,美第 6 集团军于 10 月 20 日分三处在莱特岛东岸登陆。

日军大本营由于第 14 方面军兵力不足,海上机动困难,因此原计划只在吕宋岛实施陆上决战,对美军在南部各岛的登陆只实行海空决战。但在日军航空兵谎报台湾海域空战战果(据报击沉美航母 11 艘、击伤 8 艘)之后,日军大

本营认为歼灭美军“良机”已到,遂不顾第 14 方面军的反对,决心改变原计

划,于 10 月 20 日下今航空兵和陆军同时在莱特地区实施“捷 1 号作战”的

决战计划。日军使用在菲律宾地区的飞机约 200 架,以及从日本、中国东南沿海(包括台湾)集中的飞机,开始对美军登陆运输船只和舰队进行小批攻击,但由于兵力太小,奏效不大。美军登陆的头三天就占领了宽 20 公里、纵

深 18 公里的登陆场。日军的陆上决战由于内部意见分歧,部队调动缺乏空中掩护,损失很大。12 月初,日军在莱特岛虽增至 6 万人,但美军此时已上陆18 万人,并于 12 月 10 日在西海岸登陆,对日军实行东西夹击。美军的飞机

也已转移到岛上机场,直接支援作战。至 12 月 30 日,残余日军停止了抵抗。莱特岛作战中,日军共死亡 7 万人,美军伤亡 15,000 余人。日本在这

次决战之后,海空军已所余无几。在此后的作战中,除陆军外,基本是依靠自杀飞机进行挣扎了。

美军攻占莱特岛之后,下一个目标便是吕来岛。吕宋岛登陆仍由克鲁格中将的第 6 集团军负责实施。莱特、萨马、民都洛等岛的作战任务肉第 8 集

团军接替。澳大利亚第 1 集团军负责消灭新几年亚、新不列颠和布根维尔岛

等地孤立之敌,并夺回婆罗洲及其油田。美军为了取得前进基地,于 1944

年 12 月 13 日攻占吕来岛西南毗邻的民都洛岛。12 月下旬,美岸基航空兵开始以菜特和民都洛岛为基地袭击吕宋岛,重点是马尼拉地区和克拉克机场。1945 年 1 月 9 日,美军第 6 集团军的 2 个步兵军,约 18 万人,在作战舰艇

233 艘、运输登陆舰艇 800 艘、飞机 1,000 余架的支援下,在吕宋岛西海岸仁牙因湾登陆。日军由于在莱特作战中受到严重削弱,吕宋岛的防御兵力仅有 7 个步兵师团、1 个装甲师团、加上海军地面部队也只有 28.5 万人,飞机

250 架。第 14 方面军司令山下奉文决心以持久的防御战,牵制消耗美军。为

此,除以 1 个师在仁牙因湾正面阻击外,在中央平原以北、克拉克以西和马尼拉以东山区建立了三条坚固防线,准备依托山林进行持久作战。此外,日军计划利用自杀艇和自杀飞机对登陆美军的船只进行攻击。美军登陆后,未遇日军顽强抵抗,第一天就夺取了一个正面 40 公里、纵深 5 公里的登陆场,

上陆兵力已达 6.8 万人。此后,美军分兵两路:一路 4 个师,向吕宋岛北部

和东北部进攻;另一路 2 个师向马尼拉方向推进,但因受到日军在既设防线的抵抗,两路美军进展缓慢。为了加快向马尼拉方向的进攻速度,美军以第8 集团军的第 11 军在日军后方的苏比克湾登陆,同时以 1 个师在马尼拉西南的纳苏哥布和以南的巴坦加斯登陆。登陆美军配合陆上进攻部队同时向马尼拉方向进逼、经 1 个月的战斗,于 2 月 25 日占领了该市。3 月初,日军被压

缩在 3 个山区:山下亲率一股约 12 万人在北吕宋山区;另一股约 4 万人退守

马尼拉以东山区,第三股约 1 万人麋集于克拉克以西沿海山区。日军供给断绝,疾病流行,非战斗减员比作战伤亡还大,但仍坚持顽抗,部分日军直至日本投降时,才放下武器。

美军占领马尼拉以后,于 1945 年 2 月底在巴拉望岛登陆。3 月和 4 月,

相继在棉兰老岛、班乃岛和内格罗斯岛登陆。至 5 月中旬,在菲律宾群岛的大规模战斗行动基本结束。

菲律宾战役中(包括菜特岛作伐),日军死、伤和被俘约 45 万人,被击沉舰只 68 艘,损失飞机约 7,000 架,其中神风自杀机 700 余架。美军伤亡62,000 余人,损失大型作战、运输舰只 21 艘,各型飞机 900 余架。菲律宾战役不仅使日本的海、空兵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地面部队的损失也很惨重。更为致命的是,日本掠夺南方资源的海上运输线从此被切断。此战之后,盥

军部队越过了日本以重兵防守的台湾岛,直扣日本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