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现名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顿河大弯曲部以东约 60 公里处,是苏联欧洲部分东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和来自高加索的石油转运站。
德军在沃罗涅日方向突破了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防御后,侵入顿河大弯曲部,斯大林格勒面临德军攻击的严重威胁。
德军统帅部为实现其 1942 年夏季战略进攻计划,企图在苏德战场南翼集中兵力,迅速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占领巴库,夺取石油资源,占领富饶的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然后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希特勒甚至妄想在北非的德、意军队占领埃及并夺取苏伊士运河的同时,通过高加索进入中东。
德军统帅部原定由“B”集团军群的第 6 集团军和坦克第 4 集团军进攻斯
大林格勒。7 月 13 日,希特勒下令将坦克第 4 集团军转隶“A”集团军群进
攻高加索,第 6 集团军领受的任务是攻占斯大林格勒,扼守顿河中游地区,
保障“A”集团军群向高加索进攻。第 6 集团军是当时德军实力较强的集团军,
辖 6 个军(其中 2 个坦克军)共 18 个师,约 25 万人,坦克 740 辆,火炮和迫击炮 7,500 门,由第 4 航空队 1,200 架作战飞机对其进行支援。
苏军最高统帅部正确分析了形势,计划通过顽强的防御削弱并阻止德军进攻集团,不让它进至伏尔如何,从而赢得必需的时间来组训预备队,待条件成熟后转入坚决的反攻,以求全歼德军重兵集团,扭转整个苏德战场形势。
考虑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已形成的独立性和双方在这里已集中了大量兵力,苏军最高统帅部于 7 月 12 日决定在西南方面军原有的基础上成立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编成内有从预备队调来的第 62、第 63、第 64 集团军,原西南方面军的第 21、第 28、第 38、第 57 集团军和空军第 8 集团军,以及伏尔加河区舰队。铁木辛哥元帅任方面军司令员(7 月 23 日起由戈尔多夫中将担任)。原西南方面军的部队经过战斗损失很大。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 38 个步兵师中只有 18 个师是满员的,有 6 个师备约 2,500 至 4,000 人,其余的14 个师只有 300 至 1,000 人。这样,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能与德军对抗的,
实际上只有第 62、第 63 集团军的 12 个师,约 16 万人,2,200 门火炮和迫
击炮以及近 400 辆坦克。空军第 8 集团军仅有飞机 454 架。此外远程航空兵
有 150 至 200 架轰炸机,和防空航空兵第 102 师的 60 架歼击机支援战斗。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任务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库尔莫亚尔斯卡亚长
约 530 公里,纵深 120 公里的地带。方面军以第 63、第 21、第 62、第 64 集团军为第一梯队,以第 57、第 28、第 38 集团军为预备队。方面军的基本兵力集中在顿河大弯曲部,由第 62、第 64 集团军在该处占领防御。苏军和战线附近及城市的居民在顿河及伏尔加河之间,构筑了纵深 60 公里的四道防御围廓,即外层围廓、中层围廓、年层围廓、市区围廓。这些围廓在会战开始前未及构筑完毕,但对城市防御起了不小作用。斯大林格勒城防委员会和州党委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民兵和城市消防,作好防御准备,并发出动员号召,决不让德国法西斯进入斯大林格勒,把通往城区的接近地变成顽敌的坟墓。
斯大林格勒会战从 1942 年 7 月 17 日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开始,至 1943
年 2 月 2 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全歼德军结束,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苏军防御时期和苏军反攻时期。
苏军防御时期(7 月 17 日至 11 月 18 日)的战斗行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远接近地防御(7 月 17 日至 8 月 17 日)
德军第 6 集团军组成南北两个突击集团,企图从行进间突破苏军防御, 向卡拉奇总方向发展进攻,围歼顿河右岸的苏军,并从西南突向斯大林格勒。7 月 17 日,德军第 6 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在顿河河曲的奇尔河和齐姆良河一线,与苏军第 62、第 64 集团军的前进支队接触,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经过激烈战斗,至 22 日,苏军各前进支队退到基本防御地区。
- 月 23 日,德军北路突击集团第 8 军和坦克第 14 军对第 62 集团军发起
进攻;7 月 26 日,南路突击集团第 51 军和坦克第 24 军对第 64 集团军进行冲击。德军两路突击集团突破苏军防御,分别进至上布齐诺夫卡和下奇尔斯卡亚地域。
7 月中旬到下旬,苏军最高统帅部不断把新的部队派到斯大林格勒,给方面军补充了 2 个步兵师、1 个坦克军、4 个独立坦克旅、9 个坦克营、数个炮兵团、2 个歼击航空兵旅;从远东调来 6 个步兵师,一部分编人坦克第 1
和第 4 集团军(由第 38、第 28 集团军改编),一部分参加城市远接近地的
防御战斗。此外,最高统帅部还向方面军空军第 8 集团军派出 10 个航空兵团,
计有 200 架飞机。
7 月 25 日至 27 日,苏军为消除德军占领卡拉奇地域渡口的威胁,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受统帅部委托来到斯大林格勒地域,组织和指挥坦克第1、第 4 集团军对突向顿何的德军集团实施反突击。坦克第 4 集团军因缺乏渡河器材,被阻于顿河,推迟两天才进入战斗。苏军的反突击只阻止了德军的进攻,未能恢复原态势。此时苏军第 62 集团军的两翼被深远包围,第 64 集团军退过顿河,德军有可能从西南突向斯大林格勒。在此情况下,苏军最高统帅部以北高加索方面军第 51 集团军转隶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方面军以预备
队第 57 集团军在伏尔加何和顿河之间外层围廓的南部正面展开。德军从行进
间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企图失败后,希特勒于 7 月 30 日下令将坦克第 4 集团军
(辖坦克第 48 军、第 4 军和罗马尼亚第 6 军)从高加索方向调到斯大林格勒
西南方向,沿科捷尔尼科沃——斯大林格勒铁路线发起进攻。苏军第 51 集团
军仅有 5 个不满员的师,分散在长达 200 公里的正面上。该集团军一面阻击德军,一面沿科捷尔尼科沃——阿勃加涅罗沃铁路退却。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阻击突人科捷尔尼科沃地域的德军,组成一个战役集群。该集群激战两天后被迫退到阿克塞河北岸。8 月 5 日,德军前出至阿勃加涅罗沃地域。
-
月 28 日,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发布第 227 号命令,指出苏德战场的危急情况,谴责了“退却”情绪,号召千方百计阻止法西斯德军前进,为保卫苏联的每一寸领土,坚持到流尽最后一滴血。第 227 号命令对苏军指战员的精神影响很大,他们深刻理解祖国再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决心不怕任何牺牲来保卫苏联的每一寸领土,挫败德军的进攻。党提出的口号“不得后退一步”,已成为他们的座右铭。
-
月初,斯大林格勒地域明显分成两个独立的战役方向:一个是西北方向,一个是西南方向。两个方向都直接通向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地带宽度已从 530 公里扩展到 800 公里,其战斗编成达 8 个集团军。为了
保证对防御部队的指挥,苏军最高统帅部于 8 月 7 日决定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左翼第 64、第 57、第 51 集团军,连同统帅部预备队近卫第 1 集团军和空军第 8 集团军编为东南方面军,司令员由叶廖缅科上将担任。斯大林格勒方
面军保留第 63、第 21、第 62 集团军和坦克第 4 集团军。8 月 9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为了密切协同斯大林格勒和东南两个方面军的军队,决定由叶廖缅科指挥两个方面军。最高统帅部于 8 月初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编成内开始组
建空军第 16 集因军,以增加航空兵力量。
8 月 5 日至 10 日苏军进行英勇的战斗,不让德军从西面和南面向防御的
外部围廓推进。东南方面军于 9 至 10 日实施反突击,使德军坦克第 4 集团军
暂时转入防御。至 8 月 17 日,德军前进 60 至 80 公里。苏军经过一个月艰苦的远接近地防御,退守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
第二阶段 近接近地防御(8 月 18 日至 9 月 12 日)
8 月中旬,德军统帅部以意大利第 8 集团军展开在苏军第 63、第 21 集团
军的正面,而将该处第 6 集团军的兵力调出加强进攻斯大林格勒的突击集
团。8 月 19 日,按“B”集团军群的指令,德军第 6 集团军组成北突击集团,
由特廖霍斯特罗夫斯卡亚地域向东,坦克第 4 集团军组成南突击集团,由阿勃加涅罗沃地域向北,对斯大林格勒实施向心突击。德军两个集团兵力各为9 个师,力图从西面和西南面同时实施突击,攻占斯大林格勒。8 月 23 日,
对斯大林格勒保卫者来说是很艰巨的一夭。这一天,德军第 6 集团军坦克第
14 军渡过顿河,在斯大林格勒以北叶尔佐夫卡地域进至伏永加河,切断了第
62 集团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其他部队的联系。为阻止德军从北和西北面突人城市,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急速派出预备队和工人歼击营在顿河和伏尔加河之间的地带上组织防御。23 日下午,德军出动几百架飞机对城市进行密集轰炸,人夜又出动飞机约 2,000 架进行袭击。苏军 105 架歼击机起飞迎战。当天德机被击落 120 架。斯大林格勒市区遭到严重破坏,伏尔加河岸的油库中弹起火,燃烧的石油沿河漫流,城市成了一片火海。
8 月 25 日,斯大林格勒城防委员会宣布戒严,第二夭通过关于加速构筑街垒的决议,并号召居民保卫自己的城市。苏联国防委员会也不断向斯大林格勒地区补充新兵、弹药、燃料、粮食和技术装备。8 月 26 日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29 日朱可夫由莫斯科飞到卡拉奇以北约 3 公里的卡梅申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野战指挥所,协调与组织指挥斯大林格勒地域的防御战斗。
-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苏军第 62、第 21 集团军、近卫第 1 集团军,及由统帅部调来的第 24、第 66 集团军对进到顿河和伏尔加河的德军实施了几次反突击,迫使德军第 6 集团军部分兵力北撤,从而减弱了对斯大林格勒市区的突击,德军被阻于西北市郊。
在斯大林格勒南部接近地上,东南方面军与从南向北进攻的德军坦克第4 集团军展开激烈的战斗。8 月 29 日,德军突破阿勃加涅罗沃西北的第 64
集团军的防御,并向北继续进攻,进入加夫里洛夫卡地域,威胁第 62、第 64 集团军的后方。9 月 2 日,第 62、第 64 集团军撤至内层围廓继续抗击德军进攻。争夺内层围廓的激烈战斗一直持续到 9 月 12 日,这时战线距市区只有 2
至 10 公里。
随后苏军两个方面军的部队撤向城廓,结束了近接近地上的防御作战, 德军突击集团已从东北和西南直接指向斯大林格勒市区。
第三阶段 苏军在市区抗击德军对斯大林格勒的强击(9 月 13 日至 11
月 18 日)
从 9 月 12 日起,斯大林格勒的城市防御由东南方面军第 62、第 64 集团
军负责。第 62 集团军防守城市北部和中部,第 64 集团军防守南部。两个集团军共 16 个步兵师、8 个步兵旅、2 个坦克军。约 9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1, 000 门,坦克 120 辆。苏军最高统帅部继续不断向斯大林格勒地域憎调预备
队。到 9 月 15 日已经到达 2 万人,另外还有 8 个坦克旅。
- 月 12 日,希特勒下令第 6 集团军(加强有坦克第 4 集团军的坦克第 48
军)不惜任何代价,迅速攻占斯大林格勒。坦克第 4 集团军向斯大林格勒以
南伏尔加河右岸推进,罗马尼亚第 3 集团军在顿河右岸展开。此时德军从高
加索方向和西方方向调来 9 个师又 1 个旅,加强进攻的力量。进攻斯大林格
勒的德军兵力共达 13 个师(内 3 个坦克师和 1 个摩托化师),约 17 万人, 火炮和迫击炮 1,700 门,坦克近 500 辆。
9 月 13 日,德军第 6 集团军组成两个突击集团,向城市中部进攻:一个
集团以 4 个师的乒力从东方的亚历山大罗夫卡地域实施进攻,一个集团以 3
个师的兵力从东北方向的萨多瓦亚车站地域实施进攻。苏军第 62 集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在这一天日终前,德军向北推进到“街垒”工厂、”红十月” 工厂区小镇附近,在南部占领了萨多瓦亚车站。
9 月 14 日,德军强击市中心的马马耶夫岗和 1 号车站,在不到 4 公里正
面上集中 4 个师,并有数百架飞机进行支援。德军一度侵占该高地。在紧急
时刻,苏军近卫步兵第 13 师于 14 日和 15 日夜冒着敌机轰炸,乘坐汽艇、驳
船渡过伏尔加河增援市区战斗,与第 62 集团军的部队一起于 16 日又夺回马
马耶夫岗。16 日和 17 日,在马马耶夫岗和 1 号车站地区进行特别激烈的战
斗,德军飞机以 50 至 60 架为一批,对苏军进行密集突击。9 月 17 日,苏军
最高统帅部以 1 个步兵旅和 1 个坦克旅增援第 62 集团军,以后又调来 2 个师作为东南方面军预备队。
市区争夺战达到白热化程度,市内的街道和广场都变成激烈的战场。德军不顾重大伤亡,每天从早到晚连续冲击。苏军利用建筑物组成支撑点和抵抗枢纽部进行顽强的抵抗,建筑物的废墟变成了堡垒。双方对每个街区、每栋楼房、每层楼都反复争夺。
早在 9 月 3 日,斯大林即命令朱可夫立即在斯大林格勒北部地区向德军
进攻,以便吸引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兵力。从 9 月上旬到中旬,苏军近卫
第 1 集团军和第 24、第 66 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不断发动进攻,力求击
溃德军并与第 62 集团军会合。
苏军的企图虽未能实现,但吸引了德军 8 个师的兵力及一部分炮兵、坦克和空军,使苏军守城部队的险境得到缓和。
9 月 21 日,德军 4 个师在 100 辆坦克和航空兵支援下向城市中部的伏尔
加河突进。苏军近卫步兵第 13 师和步兵第 42、第 92 旅奋勇抵抗。至 9 月 26 日,德军遭受重大伤亡后占领了市区中部和南部。
市区争夺战开始后,苏军最高统帅部不断以大本营预备队的兵力兵器加强斯大林格勒前线,从 9 月 13 日至 26 日共给斯大林格勒方向的两个方面军
加强 10 个步兵师、2 个坦克军和 8 个坦克旅。
空军第 8 集团军在市区防御战斗的前两周内,共出动飞机 4,000 架次以上,击毁德飞机 50 多架,击毁坦克约 100 辆,有力地支援了战斗。伏尔加河
区舰队的转运工作,也对防御战斗起了重大作用。仅从 9 月 12 日至 15 日就为第 62 集团军向伏尔如何右岸运送人员达 1 方名,物资达 1,000 吨。
从 9 月 27 日至 11 月 18 日,双方展开争夺城市北部工厂区的血战。
9 月 28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上将)。两个方面军直接由最高统帅部指挥。
为了支援市区防御,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 57 和第 51 集团军各组成 1 个
混成支队①,在空军第 8 集团军支援下于 9 月 28 日夜在城市南郊实施局部进攻。苏军的进攻虽然占领了城南湖间阵地,但并未能使德军改变兵力部署, 城内的德军仍继续向城北工厂区进攻。10 月 5 日,斯大林命令叶廖缅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城市,要把每一幢房屋和每一条街道都变成堡垒,抗击德军进攻。
苏军守城部队利用市区建筑物构成支撑点,根据建筑物大小,配置 1 个
排到 1 个连的兵力,并储备弹药、粮食和医药用品,以供长期坚守。近卫步
兵第 13 师中士巴甫洛夫等 24 名战士和 30 余名居民,自 9 月中旬坚守“1 月
9 日”广场(现列宁广场)旁的一幢大楼近两个月之久。德军反复冲击,付出重大伤亡,但始终未能攻下。为了纪念这些守卫战士的功绩,战后大楼重建,命名为“巴甫洛夫大楼”。苏军在市区防御中,常以 1 个步兵排或连的兵力,配以小群坦克组成强击群,不断实施反冲击,以夺回被德军占领的建筑物。
10 月上旬,希特勒命令“B”集团军群使用全部兵力攻占斯大林格勒。德军对工厂区和奥尔洛夫卡地域展开猛烈的冲击,同时在市区中部对近卫步兵第 13 师重新发起猛攻。在市区争夺战中,德军航空兵出动率达到进攻以来的最高点,平均每昼夜 1,000 架次以上。经过激战,德军终于突入“街垒” 和“红十月”工厂外的小镇地域。
10 月份,德军不断向斯大林格勒增调兵力、兵器。至 10 月 9 日,德军
攻城集团兵力共 8 个师共约 9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2,300 门、坦克近 300
辆。苏军第 62 集团军有 5.5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1,400 门,坦克 80 辆。在德军占优势的情况下,两军展开了拖拉机厂、“街垒”厂、“红十月”厂的激烈争夺战,战斗持续到 11 月 18 日。
- 月 14 日,德军进攻拖拉机厂和“街垒”厂,在约 5 公里宽的地段上集中 2 个坦克师和 3 个步兵师,出动 2,000 架次飞机支援战斗和轰炸市区。15 日德军占领拖拉机厂。17 日苏军第 138 师增援工厂区的战斗。在伏尔加河畔的每一寸土地上展开了残酷的争夺战。苏军顽强战斗,大量杀伤德军,德军的攻势逐渐减弱。11 月 11 日,德军最后一次进攻,企图占领城市,这一天德军拚命强击,占领了“街垒”厂的南部并进至伏尔加河岸。第 62 集团军被分割成三部分。苏军凭着这三块阵地牵制着进攻的德军,直到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域转入反攻。
至 1942 年 11 月 18 日,斯大林格勒保卫者经受了德军优势兵力的多次进攻,守住了重要的战略要地。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苏军防御阶段结束,同时也是苏联卫国战争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的结束,从此苏联卫国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根本转折阶段。
德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先后调来 50 个师的兵力,进攻了 4 个月,但未能实现其战略意图。在这一进程中,德军死伤近 70 万人,损失火炮和迫击炮 2,
① 第 57 集团军混成支队编有 2 个步兵团、1 个坦克旅、1 个防坦克强击炮乒团、2 个火箭炮兵团。第 51 集团军混成支队编有 1 个坦克旅、1 个加强步兵营、1 个火箭炮兵团。
000 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 1,000 余辆、飞机 1,400 余架。正如德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①在其回忆录中提及斯大林格勒会战时承认,德军一师又一师的部队,就像飞蛾扑焰般地投入战斗。这种目标有时好像就在指顾之间, 然而始终可望而不可及。
苏军最高统帅部确定 1942 年底至 1943 年初的作战企图是: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进程,解放南部最重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区,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并巩固莫斯科——斯摩棱斯克战略方向的态势。根据德国并没有耗尽其全部力量的情况,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必须逐次击溃敌人,首先在战场南翼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围歼斯大林格勒地域的敌军集团,进而击溃德军在南翼的全部军队。
早在 9、10 月间,苏军最高统帅部即着手制定围歼斯大林格勒地域德军的反攻计划,并进行组织准备。反攻企图是,从谢拉菲莫维奇和克列茨卡亚地域的顿河登陆场以及斯大林格勒以南的湖泊地域,对德军集团的两翼实施突击,尔后沿卡拉奇、苏维埃茨基向心方向发展进攻,围歼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主力。
反攻前,苏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荫蔽地调集了大量兵力。至 11 月中旬, 共展开 3 个方面军:10 月底组建的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杜丁中将),辖近卫第 1 集团军、坦克第 5 集团军、第 21 集团军和空军第 17 集团军,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中将)。辖第 65、第 24、第 66 集团军和空军第16 集团军,斯大林格勒方商军(司令员叶廖缅科上将),辖第 62、第 64、第 57、第 51、第 28 集团军和空军第 8 集团军。三个方面军总兵力 110.6 方人,火饱和迫击炮 15,500 门,坦克和自行火炮 1,463 辆,作战飞机 1,350 架。
苏军当面是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元帅)所属罗马尼亚第 3
集团军、德军第 6 集团军、德军坦克第 4 集团军、罗马尼亚第 4 集团军,共有 101.1 万多人、火炮和迫击炮 10,290 门、坦克和强击火炮 675 辆、作战飞机 1,216 架。德军统帅部此时虽根据迹象发觉苏军可能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向德军集团的左翼进攻,但未能判明苏军在左翼哪个地段实施突击,更未能判明苏军进攻的兵力和开始进攻的日期。
苏军围歼斯大林格勒敌军集团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从 1942 年 11 月 19
日一直持续到 1943 年 2 月 2 日。根据战役的任务和特点,苏军的反攻行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 11 月 19 日至 30 日,苏军突破德军防御粉碎其翼侧集团,
合围德军第 6 集团军和坦克第 4 集团军的部分兵力。
- 月 19 日晨 7 时 30 分,浓雾弥漫,大雪纷飞,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
军开始了冲击前 80 分钟的炮火准备,接着实施突击,揭开了反攻的序幕。苏
军主要突击方向首先指向战斗力较弱的罗马尼亚第 3 集团军,在突破罗军防御后即以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向战役纵深内推进。11 月 23 日,西南方面军所属坦克第 5 集团军坦克第 26 军和第 21 集团军坦克第 4 军,占领了顿河左岸
重要支撑点卡拉奇,同时在拉斯波平斯卡亚地域包围了罗马尼亚第 3 集团军
① 威廉·凯特尔(1882—1946)法西斯德国陆军元帅,自 1938 至 1945 年任德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德国
战败后于 1946 年 10 月 16 日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战犯罪名处以绞刑。临刑前一个月,凯特尔写下有关第二次大战的回忆录。
第 4、第 5 军,并很快将其歼灭,俘敌 27,000 人。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 57、第 51 集团军和第 64 集团军左翼部队,于 11
月 20 日在斯大林格勒以南转入反攻,突破敌人防御。第 51 集团军机械化第
4 军于 22 日突进到苏维埃茨基。23 日该机械化军与西南方面军坦克第 4 军在
卡拉奇、苏维埃茨基会合,合围了德军第 6 集团军和坦克第 4 集团军的一部
兵力,共 22 个师,总计 33 万人。苏军很快构成了绵亘的合围对内正面。从
11 月 24 日至 30 日,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对被围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展开猛烈的攻击,将其压缩在约 1,500 平方公里的地域内。
此时西南方面军近卫第 1 集团军、坦克第 5 集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第 51 集团军向西南和南面发展进攻,沿克里瓦亚河、奇尔河、顿河、科捷尔
尼科沃以北之线构成宽达 500 余公里的合围对外正面。
第二阶段 苏军在 12 月间歼灭德军新组建的两个突击集团,粉碎德军的解围企图。
苏军对斯大林格勒德军完成合围后,最高统帅部决定:以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完成歼灭被围德军集团的任务;另以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军队,利用 11 月份战役取得的胜利,在合围的对外正面上向罗
斯托夫方向发展进攻。苏军最高统帅部于 11 月和 12 月上旬在西南方面军右
翼组成新的近卫第 1 集团军,原近卫第 1 集团军改称近卫第 3 集团军,给斯
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分别增调了第 5 突击集团军和近卫第 2 集团军。
德军为了解救其被围集团,开始在科捷尔尼科沃和托尔莫辛地域集中精锐军队,企图向斯大林格勒实施突击,突破苏军合围正面。为了进行这次战役,德军统帅部于 11 月下旬组成“顿河”集团军群(司令为曼施泰因元帅),
下辖:“霍利德”战役集群(由德军第 17 军及 5 个德国师、5 个罗马尼亚师
编成),罗马尼亚第 3 集团军的残部,“霍特”战役集群(由德军坦克第 4
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 4 集团军编成)。被围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第 6 集团军名义上也由“顿河”集团军群指挥,但实际上由希特勒直接控制。
“顿河”集团军群在韦慎斯卡亚至马内奇河的 600 公里的战线上,共展
开 30 个师(不包括被围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集团)。但该集团军群编成内的
部队严重缺额,战斗力很差,具有进攻能力的只有不满员的坦克第 57 和第
48 军。此时德军又面临 1941 年冬在莫斯科城下的处境。苏军攻占卡拉奇以
后,切断了德军通往斯大林格勒的主要补给通路,第 6 集团军只有依靠空运补给勉强维持。曼施泰因和“B”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都认为,在补给情况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应允许第 6 集团军放弃斯大林格勒向西南突围。
11 月 22 日,第 6 集团军司令鲍卢斯在下奇尔斯卡亚与“霍特”战役集
群司令霍特会面,商讨尔后行动,此时第 6 集团军已接到希特勒的指令:死守斯大林格勒,后勤供应由空中运输。当日,鲍卢斯乘飞机飞往其司令部的新驻地——斯大林格勒城北的古姆拉克。
- 月 24 日,德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企图说服希特勒批准已近粮尽弹绝
的第 6 集团军放弃斯大林格勒阵地。但希特勒仍命令德空军元帅戈林以空运
支援第 6 集团军,而未批准该集团军突围①。11 月 26 日,希特勒仍电令鲍卢
① 第 6 集团军每天需要 700 吨物资,戈林保证每天空运 500 吨物资。实际德空军第 4 航空队在恶劣夭侯条
件下很难完成空运任务。如 11 月 25 日和 26 日只运去 65 吨燃料和弹药,11 月 30 日空运量首次达到 100
斯坚守斯大林格勒,不得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