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盟军向德国腹地推进,在易北河与苏军会师

1945 年 2 月初,西线盟军已击退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扑,进逼齐格菲防线。东线苏军已完成维斯瓦河至奥得河的进攻,进至奥得河。在苏军对柏林已构成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德军不得不把西战场半数以上的装甲师和大批的坦克、火炮调到苏德战场对付苏军的进攻,在西战场则企图以剩下的大约 59 个师的兵力,依托沿来因河西岸构筑的齐格菲防线,阻止美、英、法、加拿大联军的推进。德军的 59 个帅分别为“H”集团军群(司令施图登上将)、“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和“G”集团军群(司令勃拉斯科维次) 所属,基本上是分散部署在整个防绒上,战斗力已大大削弱。这时,希特勒虽然还用欺骗和强迫手段驱使德国人为法西斯卖命,但两线夹击的不利形势和盟军大规模持续的战略轰炸,已使德国军民丧失了信心。因此,联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当时预言,如果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就可以使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受到致命的打击。

为了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进攻,盟军一面以每周 1 个师的速度向西欧增调部队,增强对德作战力量,弥补在阿登地区受到的损失;一面制定尔后总的军事行动计划。盟军总的企图是,首先歼灭来因河以西的德军,尔后强渡来因河攻占鲁尔区,继而发动最后的进攻,进抵易北河与苏军会师。

为了摧毁来因河以西的德军力量,盟军在全线展开了大约 85 个师的兵

力,预定实施 3 个突击:在来因河下游地区,德军防御薄弱,由英军第 21

集团军群(辖加拿大第 1 集团军、英第 2 集团军和美第 9 集团军)在这里实施主要突击,首先渡过来因河;来因河中游地区,是德军齐格菲防线最坚固的部分,由美军第 12 集团军群(辖美第 1、第 3 集团军)在这里发起进攻, 迫使德军撤退来因河东岸,并夺占登陆场,为强渡来因河作准备;在南部的萨尔盆地,由美军第 6 集团军群(辖法第 1 集团军和美第 7 集团军)与第 12 集团军群一部共同实施向心突击,歼灭那里的德军,前出至来因河。

在下来因河以西地区,盟军决定:以加拿大第 1 集团军渡过马斯河向南

和东南、美第 9 集团军渡过鲁尔河向东北同时实施向心突击,歼灭当面之敌,

前出至来因河。美第 1 集团军一部负责掩护其右翼安全。2 月 8 日,加拿大

第 1 集团军在进行 5 个半小时炮火准备后发起进攻,2 月 13 日突破德军主要

防御地带后向东南推进,2 月 17 日在戈赫一带受阻。美第 9 集团军原计划于

2 月 10 日发起进攻,但由于德军在 2 月 9 日炸毁了鲁尔河水闸使河水泛滥,

美军进攻被阻止达两个星期。2 月 23 日,美第 9 集团军和第 1 集团军一部开

始强渡鲁尔河,由于加拿大第 1 集团军的进攻吸引了当面德军的大量兵力,

因此美军进展顺利。至 3 月 2 日,美军抵达靠近杜塞尔多夫的来因河,次日

与加军在格尔登地域会师,使德军 15 个师陷入被围歼的威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仍严令德军不准撤退,但这时候德军已处于崩溃状态,希特勒的命令已无济于事。德军在遭到损失之后慌忙撤退到了来因河东岸。

在来因河中游以西地区,担负掩护美第 9 集团军右翼任务的美第 1 集团

军一部于 3 月 5 日抵达科隆,并于 3 月 7 日攻占该市。与此同时,美第 1 集团军其它部队也向来因河迅速推进,3 月 7 日在雷马根抵达来因河,并夺取了河上德军未及炸毁的“鲁登道夫”铁路大桥。美军利用这座桥通过了 5 个

师的部队,很快在河对岸建立起一个宽 40 公里、纵深 15 公里的登陆场。美

第 3 集团军一部于 2 月 23 日发起进攻后,在特里尔附近首先突入齐格菲防

线。3 月初,该集团军发动进攻,于 3 月 9 日至 10 日抵达来因河,其左翼与

第 1 集团军部队会合。

这时,在来因河以西就只剩萨尔盆地内的德军还在抵抗。守军部署在一个以来因河为底边、以摩泽尔河和齐格菲防线为另外两边的大三角形地域内。3 月 15 日,盟军第 6 集团军群从齐格菲防线的南面发起了进攻。与此同

时,第 12 集团军群一部也从北边的摩泽尔河发起攻击。两军同时实施强大的

向心突击,于 3 月 23 日前出至来因河,并在奥彭海姆夺占了登陆场。至 3

月 25 日全部肃清了萨尔盆地的敌人。

在来因河以西的作战中,德军损失约 20 个师,被俘 275,000 人,死伤在 6 万人以上。盟军进抵来因河后,德军就被压缩在来因河至奥得河这两条大河之间的地带内。这时,德军士气更加低落,军心更加动摇。

3 月 23 日,盟军开始强渡来因河,并对河东鲁尔工业区实施突击。在鲁尔工业区防守的是西线德军最强大的集团——“B”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辖29 个师又 1 个旅,占西线德军总数的一半,由 1,704 架飞机支援。参加作

战的盟军是第 21、第 12 集团军群和独立空降第 18 军,共 51 个师又 12 个旅, 支援飞机 9,000 架。盟军企图以第 21 集团军群由威赛尔地域向鲁尔以北实施主要突击,以第 12 集团军群从已取得的来因河登陆场向卡塞尔实施辅助突击,围歼德军鲁尔集团,尔后向易北河总方向发展进攻。

3 月 23 日夜,第 21 集团军群主要突击集团发起进攻。一夜之间,英第 2

集团军和美第 9 集团军强渡了来因河,在东岸夺取了登陆场。第二天上午,

空降第 18 军在敌后实施空降,并很快与正面进攻英军会合。至 28 日,登陆

场已扩大到正面 60 公里、纵深 35 公里。第 12 集团军群在辅助方向上的进攻

也很顺利,4 月 1 日即与第 21 集团军群的部队在利普施塔特地域会合,从而

对鲁尔工业区的法西斯德军 18 个师,325,000 人(含将官 30 人)达成合围。这时,艾森豪成尔发表了告德国军民书,敦促德军投降,但被围德军没有立即投降。

鲁尔集团被合围后,德军西部防线已基本瓦解,于是盟军统帅部决定以一部兵力歼灭被围德军(德军抵抗 18 天后,于 4 月 18 日投降),将主要力

量转移到中央方向,立即在全线发起最后的进攻。盟军企图是,以第 12 集团

军群在中央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直接向易北河中游推进;以第 21 集团军群在

北翼向易北河下游进攻;南翼由第 6 集团军群攻入奥地利。

为了加强中央方向的突击力量,美第 9 集团军于 4 月 4 日由第 21 集团军

群转隶第 12 集团军群。第 12 集团军群在鲁尔合围德军后,继续由卡基尔地

域向东推进,几乎未遇德军抵抗,子 4 月 16 日在维滕贝格和马格德堡地域进抵易北河,19 日攻占来比锡,尔后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国境。25 日,美第 1 集团军的部队在托尔高地域的易北河上与苏军乌克兰第 1 方面军会师,德国

即被分割成角北两部分。在北翼,第 21 集团军群向东北迅速推进,于 4 月

19 日至月底在许多地段前出到易北河。尔后,英军强渡易北河继续向东推进,汉堡守军不战而降。5 月初,英军在易北河以东与苏军会师。在南翼, 第 6 集团军群利用 3 月底夺占的奥彭海姆登陆场发起进攻后,迅速向东推进,

于 4 月月中占领纽伦堡地域,至 5 月初攻入奥地利西部。与此同时,第 12 集团军群的部队也进入奥地利的林茨地域。这时,盟军已经肃清了荷兰、挪威和意大利境内的法西斯军队,残余德军被压缩莅柏林附近地域作垂死挣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