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健全民主与法制,保障思想自由,切实贯彻“双百”方针
思想自由,学术争鸣,是反对教条主义、繁荣学术的一个重要前提。五四时期的新人物在反对旧教条时反复宣传这一点。陈独秀讲:“人间万事,
恒以相竞而兴,专占而萎败”。中国古代,九流并美,百家争鸣。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独神州学术,不放光辉,即孔学亦以独尊之故,而日形衰落也。”⑦李大刽在反对文化专制主义时说:“是非以辩析而愈明。果其是也,固当使人得是以明非;即其非也,亦当使人得非以察是”。因此,应“察其是,勿拒其非,纵喜其同,莫禁其异”。真理要通过反复辩论获得,“最后录定之辞,勿得轻用,终极评判之语,勿得漫加”⑧。胡适也讲:“哲学的发达全靠‘异端’群起,百川竞流,一到了‘别黑白定一尊’的时候,一家专制,罢黜百家,名为‘尊’这一家,其实这一家少了四周围的敌手与批评家,就如同刀子少了磨刀石,不久就要锈了,不久就要钝了。”⑨鉴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毛泽东在 1957 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害怕任何人批评。相反,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在人们的批评中间,就是要在斗争的风雨中间,锻炼自己, 发展自己,扩大自己的阵地。”⑩他指出:有的人为党为国,忠心耿耿,文章则不堪领教,用教条主义的态度是卫不了“道”的。他认为,党内不同意见的争论是打破教条主义的有效办法之一。邓小平也说:“如果我们不注意, 不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要僵死起来,马克思主义要衰退,只有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意见表达出来,进行争辩,才能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这一点,斯大林犯过错误,就是搞得太死了,搞得太单纯了。在苏联,马克思主义在一个时期衰退了。”(11)
要真正实行“双百”方针,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政治环境,离不开健全的民主与法制。令人遗憾的是, 1957 年的反右派运动和 1959 年的反右倾运动,使我国的民主生活受到严重的破坏,“双百”方针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而“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创造民主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对于思想问题, 无论如何不能用压服的办法,要真正实行‘双百’方针。”(12)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表明,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思想自由,就不可能真正实行“双百” 方针,其结果必然导致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学术禁铜,百花凋零,社会停滞。
为了防止思想僵化,作为研究者个人而言,不应将自己的知识局限于马克思主义范围之内,而应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包括研究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一个学派,一个学者,若拘泥于一家一派之言,必然是路子越走越窄。梁启超在总结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时说:“明朝以八股取士,一般士子,除了永乐皇帝钦定的理性大全外,几乎一书不读,学术界本身,就像贫血症的人衰弱得可怜。”(13)贝弗里奇也说:“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多样化会使人观点新鲜,而过于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则易使人愚钝。因此,阅读不应局限于正在研究的问题,也不应局限于自己的科学领域,实在说甚至不应拘于科学本身。”(14) 要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自然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书,但若仅仅只读马克思主义的书,那他就是一个得了贫血症的教条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必须不断地吸取历史上的和当代的人类文明成果,以丰富和补充自己,发展自己。若对一切非马克思主义东西采取一概排斥、否定的态度, 那只能使马克思主义变成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日益贫乏,失去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