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哲学就是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什么,这是当前哲学体系改造讨论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哲学体系上的种种分歧,都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有关。毛泽东对这一问题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著名论断。

他在抗大讲授哲学时,专门探讨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问题。列宁在

《哲学笔记》中说:“逻辑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学说,而是关于‘一

切物质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关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换句话说:逻辑是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②他又说:唯物主义的逻辑学、辩证法和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不必要三个词”③。在《辩证法唯物论提纲》中, 毛泽东根据列宁的这些思想,反复地阐述了世界观、方法论是一个东西,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那时译为论理学)是一个东西。他用通俗易懂的言语指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是认识的方法,是论理的方法,然而它就是世界观。世界本来是发展的物质世界,这是世界观,拿了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问题,去指导革命,去做工作,去从事生产,去指挥作战,去议论人家长短,这就是方法论,此外并没有什么别的单独的方法论。所以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世界观同方法论是一个东西,辩证法、认识论、论理学,也是一个东西。建国以后,他重申了上述思想。在 1958 年 5 月的一次会议上,当他谈到尊重辩证法,首先要尊重唯物论时说,为什么要尊重唯物论呢?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这三个东西是一个东西。在 1963 年 5 月的一次讲话中又说:唯物论、唯心论,世界观、

辩证法,都是讲的认识论。一年以后,即 1964 年 8 月,他在同周培源和于光远的谈话中明确他说: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别的没有。

毛泽东对“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论断没有加以展开说明,但从上述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这一论断是他过去一贯思想的继续和发展,而不是像有的同志所认为的那样,是毛泽东即兴而发的言论。第二,这一论断的理论根据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是同一个东西的原理。第三, 这一论断不仅是指哲学具有认识论的功能,而且是指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认识论。

目前,我国哲学界对“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论断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这一论断是科学的,是一种灼见。另一种意见认为,这一论断是不科学的,缩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我赞同前一种意见,不过对“哲学就是认识论”应加以正确的理解。

有的同志认为,“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论断在马列著作中缺乏根据。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哲学是一门历史科学。从历史上看,哲学的对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实践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的。在古代,哲学被看成是各种知识的总汇。哲学家们重点探讨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即所谓本体论问题。到了近代,各门具体科学先后从哲学中分离出去,哲学家们把注意力转向认识论的研究。但是当时有的哲学家仍将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各门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黑格尔就建立了一个包括自然哲学、历史哲学在内的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的体系。不过他天才地猜测到存在规律、认识规律和思维规律是同一的,将本体论(即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当作同一个东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标志着“科学之科学”的终结,在哲学对象上发生了变革。恩格斯多次指出:“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仍然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他一切都归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④形式逻辑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去了。因此,哲学最后只剩下辩证法。很明显,恩格斯所说的辩证法,就是大写字母的逻辑学,他在同一著作中又说:“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⑤恩格斯的上述关于哲学对

象的论述似乎有矛盾。前者是把思维及其规律做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后者是把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因为关于外部世界运动的规律和人类思维运动的规律, 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我认为,在恩格斯那里,说哲学就是辩证法,与说哲学就是逻辑学,都是可以的。

被恩格斯称之为“不依靠我们,甚至也不依靠黑格尔”独立地发现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对哲学对象作了历史的考察。他指出: 随着各门自然科学不断从哲学中分化出去,最后“哲学选择了认识本身、认识的方法作为它的对象,它想认识怎样做到借理智之光来认识其它对象”。他认为,哲学并不想知道一切,而只是“以理智为专门的对象,即思维能力或认识能力”⑥为对象。他又说:“作为哲学的专门对象的认识,只是、也只能是推广的逻辑学。”⑦他明确地指出:把不同于形式逻辑的新的更高级的逻辑,称为认识论,称为辩证法,“这只是字面上的争论”⑧。可以说, 狄慈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最早明确他讲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是同一个东西的人。列宁关于三者同一的思想除了来源于黑格尔、马克思之外,很可能还受到狄慈根的启发。

以上事实说明,毛泽东关于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论断是与恩格斯、狄慈根、列宁的思想相一致的。哲学就是认识论,反映了哲学发展的总趋势。

有的同志认为,哲学就是认识论,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取消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无法同现代西方哲学划清界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认识论,首先就是世界观。因为第一,承认外部世界及其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科学认识论的前提和基础。第二,认识规律、思维规律并不是主观自生的,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来之于客观世界。这就是列宁说的:“逻辑和认识论应当从‘全部自然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发展’ 中引申出来。”⑨所以承认哲学就是认识论,丝毫不否认哲学就是世界观。若把认识论仅仅归结为研究认识的能力、认识的源泉、认识的过程以及真理等问题,而把认识对象,即客观世界及其发展一般规律,排斥在外,那它就不是科学的认识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而只能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有的同志之所以产生上面的误解,其原因在于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囿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将本体论与认识论分开。其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没有离开本体论的认识论,也没有离开认识论的本体论。本体论也是认识论,认识论必然包含本体论。

有的同志认为,哲学就是认识论会导致取消历史唯物主义,抹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领域中实行革命变革之所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毛泽东也一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把历史唯物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排除出去是完全错误的。应当承认,恩格斯在谈到哲学的对象时并没有说明,他所说的辩证法是否包含历史唯物论。狄慈根、列宁和毛泽东在谈到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是一个东西时也没有说明它们是否包含历史唯物论。如何“处理”历史唯物论确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从本世纪 30 年代开始,人们通常把历史唯物主义同辩证唯物主义分开,当做互相并列的两大部分。那么,今天我们讲哲学就是认识论,是否就取消了历史唯物主义呢?我认为是不会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同历史唯物主义,

不仅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是同一的。试想,离开了历史唯物主义,怎么能讲清楚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怎么能讲清楚世界统一于物质等问题。更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仅要研究认识的对象及其规律,而且还必须研究认识的主体。什么是认识的主体?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同唯心主义不同,而且同旧唯物主义也不同。唯心主义把自我、绝对、神当做认识的主体。旧唯物主义把抽象的个人当做认识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历史的人,是群众、阶级、政党,是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它既是认识的对象,又是认识的主体。要讲清楚认识论,必须研究认识主体,即人类社会。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现在的哲学教科书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绝然分为两大部分,在讲认识论时一般都下讲认识主体,不讲认识的社会条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缺陷。毛泽东把群众和民主引入认识论,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直接联系起来,这就为我们如何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有的同志之所以产生上述担心,其原因在于这部分同志囿于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分开的传统观念。殊不知,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认识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基本思想贯穿于认识论的全部,历史唯物主义和广义的认识论是同一的。

还应指出,现在哲学教科书的历史唯物论部分的内容庞杂,掺进了一些不属于它的内容。如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这种掺入在历史上有其理由,并起了积极的革命作用。因为那时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被独立地加以研究,写出自己的教科书。还因为那时无产阶级政党直接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把这部分内容归回给科学社会主义。

有的同志还会说,哲学就是认识论,这就取消了辩证逻辑。广义的认识和逻辑学是同一个东西。广义的认识包含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狭义的辩证逻辑。科学的认识论不仅要阐述正确的认识路线,说明认识与实践的矛盾运动规律,还必须深入研究感性认识如何才能正确地上升为理性认识,思维如何才能正确地把握和表达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等问题。毛泽东讲认识论,着重阐述了前一方面的问题。这是他的优点。他对理论思维研究不多,则是明显的不足。 1961 年他问李达谈话时提出,要加强认识论问题的研究,并说他自己也想研究辩证逻辑,但苦于工作太忙。历史经验证明,轻视理论思维的作用,必然导致经验主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理论思维的作用愈来愈显得重要。所以科学的认识论不能没有狭义的辩证逻辑。

根据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是同一个东西的原理,说哲学就是辩证法, 哲学就是认识论,哲学就是逻辑学,都是可以的。那么毛泽东为什么更强调哲学就是认识论呢?这是因为:

第一,哲学就是认识论,更能反映哲学的本质和对象。哲学要研究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最普遍的规律。但哲学又不是直接以整个世界为其研究对象的。它是通过总结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通过总结人类的认识史来探求世界发展的最普遍的规律的。毛泽东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⑨。唯其如此,哲学才能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哲学就是认识论,突出了哲学的认识论功能。毛泽东所说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世界观、辩证法都是讲的认识论,正是指哲学具有认识论的功能。

第三,哲学就是认识论,概括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最高问题,而且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善于从认识论的高度来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他的整个哲学思想都是围绕着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而展开的。根据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他认为应不厌其烦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加强认识论教育。

毛泽东多次谈到过狭义认识论的内容,但对作为整个哲学的广义认识论的内容和结构则并未论及。根据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观点,我们是否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设想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研究认识的客体,即物质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存在的最一般形式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第二部分是研究认识的主体,即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第三部分是研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主体与客体如何才能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亦即研究主体和客体矛盾运动的规律。

这三部分之间并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互相渗透的,也不是互相并列的, 而是一个比一个具体,一个比一个复杂,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第二部分包含了第一部分的内容,第三部分包含了第一、二部分的内容。整个哲学是围绕着如何正确地解决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的矛盾而展开的,亦即是围绕着人类如何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而愈来愈获得更大的自由而展开的。这种结构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融为一体。这种客体、主体、客体与主体统一的逻辑,是同哲学史的逻辑相一致的,也是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基本原则、基本规律相一致的。至于每一部分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则是需要根据当代科学的最新成就和整个人类哲学史,共同加以探讨的,实非一、两个人所能办到的。

改造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是毛泽东遗留给我们的一项任务,是新的时代、新的实践的需要。改造哲学体系,也是一个带国际性的理论问题。在国外,一些国家的理论工作者从 60 年代起就探讨这一问题,但至今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我国的哲学工作者(其中包括从事哲学原理、中外哲学史、自然辩证法、逻辑学,美学、伦理学等研究的同志)应同实际工作者、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结成联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经过共同的努力,建立一个既反映当代最新科学成果,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使我们的哲学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当代文明的活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