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分期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既然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哲学总结和概括,那么很自然,它的形成、发展过程大体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过程相一致。
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史大致可分四个阶段: 1.形成阶段(1920—1937 年)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刽、陈独秀、李达、毛泽东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成立共产党。在党的成立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历史状况和中国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由城市转入乡村,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特点的革命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同党内的教条主义进行不懈的斗争。 1930 年。他写作《反对本本主义》,从认识论上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党的思想路线。该文已蕴含有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长征到达陕北后,他系统地钻研哲学,更深入地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世界观的高度清算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两论”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 多方面的展开而达于成熟阶段(1937—1949 年)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得到最为充分展开的时期,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为活跃、最为生动的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两论”中的基本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军事、政治、党的建设、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如《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论政策》、《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题》、《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唯心史观的破产》等一大批充满着哲学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论著。这一阶段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内容最为丰富多彩的阶段。 1945 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正式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既得到了生动的运用和证明,又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 建国初期的新发展阶段(1949—1957 年)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在一个经济、政治、文化比较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建立、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这同样是一个极其艰难而又极其崇高的任务。毛泽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较短的时间里在所有制方面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 1956 年起,毛泽东以苏联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批评斯大林的形而上学、教条主义,强调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社会主义,初步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毛泽东在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其理论成果集中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探索为 1957
年 5 月开始的反右运动所中断。
4.晚年曲折发展阶段(1957—1976 年)
1956—1957 年是继延安时期之后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的又—高峰。在此
之后,毛泽东哲学思想则在艰难曲折中前进。 1957 年的反右斗争严重扩大
化是一折。1958 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又是一折。十年“文化大革命” 是更大的波折。 1957 年以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失误越来越严重,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但这决不是说,他在哲学理论上就没有正确的东西,没有新的进展。事实上,毛泽东在晚年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如关于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首先要尊重群众的思想;关于“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的论断;关于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思想;关于由必然王国向自然王国的飞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辩证过程的思想;关于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上的思想;关于要重视研究生产力的思想;关于对立面结合的思想;关于物质无限可分性思想;关于辩证法规律一元化思想; 关于哲学就是认识论的思想;关于哲学解放和哲学普及的思想;关于哲学体系改造的思想等等。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对林彪唯心主义天才论的批判也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在晚年,毛泽东确实严重背离了他自己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陷入主观主义、形而上学。对这方面的错误将在第三部分作专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