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这一时斯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情况看毛泽东哲学思想 的历史地位
从本世纪 20 年代末开始,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中逐渐滋长起将马列主义教条化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的风气。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严重地束缚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938 年,斯大林发表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著作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上起过重大作用。但这一著作并没有吸取苏联哲学界的新成果,在理论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在个人崇拜盛行的时期,这本著作却被推崇为“辩证唯物主义发展上底一个新阶段——最高阶段”,“是马列主义哲学思想底最高峰。”⑤这本著作出版后,苏联哲学工作者都按斯大林的体系讲,抛弃了他们原有的积极成果。从本世纪 30 年代
后期至 50 年代中期,苏联哲学虽然在某些方面也有进展,但总的看来,则是处于停滞状态,而且在有些方面还严重地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受教条主义的束缚,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情况也与苏联相类似。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率先起来抵制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教条主义错误。所以,正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处于低潮的时期,而在中国却出现了高潮,得到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倘若我们将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同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比,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同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相比,那就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不是在斯大林的著作中,而是在毛泽东的著作中。事实上,在这一时期的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中,很难有著作可以同毛泽东的上述四篇著作相媲美。至于他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政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充满哲学色彩的论著,同样也是这一时期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特别是《实践论》、《矛盾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在 50 年代,苏联哲学界曾高度评价《实践论》、《矛盾论》,把它们写进哲学教科书。这是许多同志都知道的,在此不再赘述。这里再补充一点情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后,在日本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日本学者松村一人认为,毛泽东哲学“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向前推进了一步”,“具有国际意义”,它“对一切推动历史前进而奋斗的人来说”⑥具有指导意义。英国的康福斯在《辩证唯物主义》一书中吸取了“两论”的思想,其中直接引证《实践论》的有 12 处,引证《矛盾论》
的有 9 处。书中称《矛盾论》对矛盾特殊性“这个概念作了现时马克思主义著述中最为完备的探讨”。有些国家的共产党把“两论”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教材,认为“两论”“属于全面地阐述唯物辩证法的最优秀著作之列”,大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⑦有的资产阶级学者也指出:“两论”“不论是从文体还是从哲学的内容方面,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大多数同样的著作相比,都不见逊色。”“它们都是既短小而又简洁,既丰富而又透辟,更主要的是那样完整和明晰。在这个意义上我也许只能把它同马克思那
篇有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来相提并论。”⑧这些评论是否恰当, 可以讨论。但它却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国际革命运动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基于上述理由,我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世纪 30
年代后期至 50 年代中期的主要代表,这样评价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至于 1957 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发展出现了曲折,处于低潮。所以,“1957 年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阶段”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