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泽东的辩证思想,是对我国古代辩证法的批判总结和在新的 基础上的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辩证思维传统的民族。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也对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主要表现为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关

于矛盾对着的立面之间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在新的基础上的发展。

《老子》、《孙子兵法》、《周易》是我国先秦时期最主要的辩证法著作。它们所包含的朴素的、直观的辩证法思想是异常丰富的。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天才地猜测到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源泉,猜测到了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从毛泽东求学时代写的《(伦理学原理)批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我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他在批语中列举了阴阳、上下、大小、高卑、彼此、人己、好恶、正反、洁污、美丑、明暗、胜负等对立的概念,并说,吾人各种之精神生活,即以此差别相构成之,无此差别相即不能构成历史生活,进化者差别陈迭之状况也。他还说:“人世一切事皆由差别比较而现”。当然,此时的毛泽东还受到中国哲学史上相对主义的影响, 不能划清辩证法与相对主义的界限。

毛泽东在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之后,则自觉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精华,使之为中国革命服务。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是他把中国古代相反相成的辩证法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为人民军队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中,不仅直接引用了《孙子兵法》、《老子》等著作中富有辩证法思想的名言,而且对战争过程中消灭敌人与保存自己、战略与战术、进攻与防御、持久与速决、内线与外线、优势与劣势、主动与被动、前进与后退、得与失、胜与负等等相互关系的分析,贯串着相反相成的辩证法。

毛泽东的《矛盾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而且也是对我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批判总结和在新的基础上的发挥。他在抗大讲授《矛盾论》时曾列举大量例子反复说明对立面之间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道理。他在举例时常常用“相反而又相成”,“许多相反的东西,却同时又是相成的东西”等语句,而且还引用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等成语。《矛盾论》指出:“我们中国人常说:‘相反相成。’就是说相反的东西有问一性。这句话是辩证法的,是违反形而上学的。‘相反’就是说两个矛盾方面的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相成’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之下两个矛盾方面互相联系起来,获得了同一性。”⑤这就对“相反相成”作了科学的说明。

在封建社会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一直占居统治地位。但由于我国先秦时期形成的辩证思维的传统,使得我国封建社会的形而上学也带有自己的特点,不是一般地否认对立面的存在,不是否认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而是否认对立面之间的互相转化,把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凝固化,以便为封建等级制度的合理性、永恒性作辩护。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只有现在的和历史上的反动统治阶级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形而上学,不是把对立的事物当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去看,而是当作死的、凝固的东西去看,并且把这种错误的看法到处宣传,迷惑人民群众,以达其继续统治的目的。”⑥在毛泽东看来,转化的理论是辩证法革命性的集中表现。建国以后,他在许多文章和讲话中进一步阐发了矛盾转化的理论,反复说明生与死、战争与和平、好事与坏事、革命与反革命、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这些相反的东西之间有同一性,可以相互转化。

中国古代思想家在讲对立面的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时很少讲条件,因此, 划不清辩证法与相对主义、诡辩论的界限。这种辩证法很容易走向相对主义。毛择东总结了认识史上的这一教训,强调指出,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同一性是具体的现实的同一性,不是幻想的同一性,对立面之间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是有条件的,缺乏一定的条件,对立双方既不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也不能转化。这就把辩证法置于唯物主义基础之上,与相对主义、诡辩论划清了界限。

总之,纵观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史,我们可以毫不夸大他说,毛泽东对矛盾转化理论的阐发和运用是前所未有的。他的辩证法思想的这种特点, 既是对我国传统的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国封建社会以否认对立面转化为特征的形而上学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