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基本矛盾”概念的前史考察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考察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解剖,第一次提出了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样一些新的概念,科学地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革命变革。他们以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指导,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无可辩驳地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列宁在反对俄国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他在把这一理论运用于帝国主义的分析时,不仅说明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而且揭露了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的全面反动,指出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发现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取得胜利的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指明了光辉的前景。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等著作中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论述是哲学工作者们所熟知的,在此无须再作引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经典作家们虽然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看作是贯串人类社会始终,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动力,把关于这两对矛盾的理论看成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南,但是,他们并没有使用过“社会基本矛盾”这一术语,当然也更没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明确地规定为社会基本矛盾。
列宁逝世后,在本世纪 20 年代末到 50 年代初的这一段时间里,苏联哲学界曾一度偏离了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列宁进一步发展了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忽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对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忽视这一对矛盾的理论研究;二是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矛盾。
笔者所见到的中文译本的苏联三四十年代的哲学教科书一般都很注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都能用专门的一章来论述这一对矛盾,但却都忽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对矛盾,都未能用专门的一章来叙述这一对矛盾。如, 1933 年出版的由共产主义学院哲学研究所米了主编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一书,用较大篇幅的一章阐述劳动过程、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劳动力的作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法等问
题。但该教科书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仅未能加以专章说明,而且也未能在节的标题上标出这两个概念。
1938 年,斯大林发表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著作简明扼要而又通俗易懂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一著作中,斯大林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概念作了明确的定义,对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矛盾运动的特点作了明晰地阐述。但是,他在这本著作中不仅没有能纠正苏联哲学界存在的忽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对矛盾的错误,相反还使这种错误得到了发展。他除了引证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之外,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个概念连提都没有提到。在个人迷信盛行的时代,苏联哲学界都按照斯大林的体系讲,所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对矛盾照例不被重视。这种状况直到 50 年代初才改变。 1950 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
语言学问题》中对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作了明确的回答,对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作了说明。从此,苏联哲学工作者才对这一对矛盾展开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即使这样,他们仍然没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看作社会的基本矛盾。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就很少涉及上层建筑。
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另一个缺点是片面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面,否认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性质”①的论断。斯大林的这种形而上学观点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支配着苏联理论界。
1940 年,有一位苏联哲学工作者发表文章,指出: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这一矛盾就等于拒绝把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上来”②。为此,苏联理论界就社会主义制度下有没有矛盾的问题展开了争论。这场争论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不是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有个别人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过去是、将来仍然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③但是,绝大多数的苏联理论工作者反对这种观点。他们之中有的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带有历史性(许按:着重号是原有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胜利,一方面消灭了资本主义(最后一个对
抗性的生产方式),同时也解决和消灭了仅为对抗性的阶级社会形态所固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④《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编辑部写的关于这次争论的《来稿综述》一文,大量引用无矛盾论的言论,批评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有矛盾的观点。编辑部对这场争论所作的结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完全适合,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矛盾的消灭”⑤。可见,否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的观点,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的形而上学,在那时苏联理论界占了统治地位。
1952 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矛盾,并且认为,如果领导机关执行不正确的政策,那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冲突将是不可避免的”。“生产关系就可能变成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极严重的阻碍者”⑥。斯大林对自己原有的错误作了改正。但这种改正是不彻底的。因为他还是没有把社会主义制度下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当作全面性的问题提出来,还是没有认识到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尽管如此,斯大林的这一改正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
斯大林逝世后不久,在 1955 年至 1957 年,苏联理论界围绕着社会主义
的矛盾问题又展开了讨论。这次讨论和 1940 年的讨论有很大的不同。这次讨论实际上是对斯大林时期盛行的形而上学无矛盾论的批判和清算。在这次讨论中,顽固坚持无矛盾论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但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基本矛盾,如果有的话,基本矛盾是什么,则又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的人说,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能有局部的、暂时的矛盾,不能有基本矛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这一问题的提法本身就没有根据。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基本矛盾的人中,对什么是基本矛盾的看法也是形形色色的。其中有的人认为,全体人民无限增长的文化物质需要和物质文化资料生产在每个时期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有的人则认为,生产资料的平等关系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原则的作用所产生的社会不平等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有的人认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见,那时苏联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基本矛盾以及什么是基本矛盾的问题存在着严重的混乱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