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交义实践观的系统说明

《实践论》产生于本世纪 30 年代后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当时的中同, 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是东方各种矛盾的焦点。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中国革命很快走向高潮,成了东方革命的中心。但是,中国革命却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进行新的探索,在理论上作出新的回答。而当时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教条主义者,由于不了解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一切从本本出发,机械地照搬外国的经验,结果使革命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之后,虽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取代了“左” 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路线在党内的统治,但是“左”的影响仍未彻底消除。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认真总结以往的革命经验,以利于正确地指导今后的革命实践,毛泽东于 1937 年 7 月撰写了《实践论》这一理论名著。

针对当时党内仍然存在着的轻视实践的教条主义倾向,毛泽东在《实践论》的第一部分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了系统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