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织与指导华东、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华东、华南地区不仅党的工作由中共中央长江局分管,许多军事工作也由长江局和后来的南方局直接领导。无论在武汉还是重庆,周恩来都是华东、华南敌后游击战争的主要组织者和指导者。特别是后来的南方局,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专门成立了军事组,更加有力地领导着华东和南方各省的抗日游击战争。
(一)指导新四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周恩来为组建新四军,颇费了一些周折。早在“五次谈判”中,周恩来与蒋介石谈判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红军南方游击队改编问题。由于蒋介石害怕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事力量扩大,从中不断加以阻挠,因而使改编工作进展很迟缓。1937 年 7 月抗战爆发后,叶挺获悉要改编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 他去上海找周恩来,周恩来希望叶挺参加这支队伍的领导工作。叶挺根据周恩来的意见,以个人名义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将中共在江南各地的游击队组织一个军,番号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8 月 13 日,日军进攻上海, 形势危急。9 月 28 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披露,委员长核定,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向国民政府领取了新四军关防和 5 万元经费。并找到博古、董必武,说明他是按周恩来的意见进行活动的。11 月 3 日,叶挺到达延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了他。叶挺表示,一定遵照党指示的道路走,坚决抗战到底。12 月初,在汉口成立新四军筹备处。1938 年 1 月 6 日, 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正式成立,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 袁国平力政治部主任。下辖 4 个支队,以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分
任支队司令员,全军 1 万余人。新四军组建不久,周恩来在武汉接见了新囚军所属部队的一些负责人,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争,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的战略方针,部着了部队的东进计划。
1938 年 4 月,新四军军部由南昌进驻安徽径县云岭。此时,新四军的抗战功绩在全国是有影响的。但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时,存在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与八路军在华北、山东开创的抗日局面相比,存在较大距离,项英对挺进敌后尚在迟疑;二是新四军军部内,项英对军长叶挺很不尊重,使叶难以工作。8 月 28 日,叶挺致电周恩来,准备辞去新四军军长职务。周恩来复电:项英赴延安开会,新四军工作请你实际负责,待会议结束后, 我们拟去一人帮助整理新四军工作。后叶挺到重庆,周恩来多次同他谈心, 并于 1939 年 2 月 23 日,以回浙江绍兴故乡省亲为由,偕叶挺同到云岭新四军军部。周恩来到皖南,主要是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确立新四军的战略方针及解决领导人之间的团结问题,同时也视察东南一些省党的工
作和抗战有关事宜。
周恩来到云岭后,首先听取了新四军领导的汇报,以及各支队负责人的意见。而后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召开各部门座谈会,还到附近机关、医院和驻地连队看望广大指战员,了解生活、学习、军事训练等情况。周恩来本来对新四军情况就有较多的了解,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心中更有数了。他认为, 从总体看,新四军仍处在十分不利的态势。新四军主力聚集于皖南,而长江沿线据点被日军所占,军部背后为第三战区司令部所在地,左右两侧均有国民党军驻扎,形成一面临敌,三面被围的态势。新四军活动区域仅有横宽约100 公里、纵深不过 50 公里的狭长地带,万一遇到不测,回旋余地很小。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周恩来进行了紧张的工作。他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新四军党委会和干部大会上作了《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报告》, 论述了统一战线的性质、特点、形式、原则、方法及其发展前途。向部队和地方干部作了《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的报告,分析了武汉失守后形势变化的特点,指出了新四军在新形势下的地位作用、任务和面临的困难以及作战方针。
关于新四军的敌后发展方向问题,周恩来提出了确立发展方向的三原则:“(1)那个地方空虚,我们就向那个地方发展。(2)那个地方危险, 我们就到那个地方去创造新的活动地区。(3)那个地方只有敌人伪军,友党友军较不注意没有去活动,我们就向那里发展。这样可以减少磨擦,利于抗战。”他指出:“根据过去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我们认为,现在在跟民族敌人作斗争的时候,大江南北游击根据地的创造是完全可能的。”
关于新四军的战略方针。周恩来反复筹划,明确地提出“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后来,中共中央在此基础上,将其概括成:“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其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这对新四军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正确的战略决策。“向北发展”就是抽部队过江,把江北建成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据地。“向东作战”就是出击沪宁地区,让江浙敌人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国内巨大影响。“巩固现在阵地”就是巩固皖南和苏南茅山根据地。这是符合形势发展的正确方针,得到了新四军大多数领导干部的赞同。项英表面上不反对这个方针,但实际上仍坚持自己的错误主张,这就种下了皖南受损的祸根。
关于新四军主要的作战方针。周恩来根据抗战新阶段的任务和新四军的具体情况,明确指出:“游击战仍然是我们新四军主要的作战方针。”他强调,要适合所处地区的特点,对游击战术有新的发展,新的研究,新的发扬。应该更加灵活,更加机动,更加出没无常,更加变化无穷。
关于新四军的建设,周恩来提出“以强大为原则”,“第一要精,第二要发展。”强调:“干部在我们成为强大的新四军上有决定的意义。”提出加强游击战术动作的训练,特别是夜战、白刃战,发扬长江水上游击队的特长。提出以政治工作保证建军工作的完成,巩固党对新四军的领导,保持并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
周恩来在帮助新四军解决发展方向问题的同时,还耐心地帮助项英与叶挺改善相互关系。项英与叶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早在新四军整编时就存在。1938 年 4 月,蒋介石命令新四军要依大茅山脉向芜湖、宣城一带行动, 叶挺认为此举可行。而项英则认为,这是蒋介石借刀杀人,不应执行。并致电毛泽东、周恩来,想撇开叶挺,由他同蒋介石打交道。毛泽东却同意叶挺
的意见,并要项英处理好与叶挺的关系。但项英仍然我行我素,连中共中央一些重要指示也不向叶挺传达,叶挺处处受到冷遇,感到无法工作下去,提出辞去新四军军长职务。不久,叶挺即离军赴香港。周恩来与叶剑英 11 月 2 日致电项英:“希夷(即叶挺)尚未见,正从各方面探访中。我们拟向希夷说明两点:一、新四军应保持我党领导,不能改变现行制度,此事已向蒋说明过,希夷不应有异议;二、至于工作关系不良,可以改善,而且应当改善。” 电报还指出:“我们估计希夷不回部,蒋亦不肯另委别人,为着统一战线的继续发展,希夷回部工作是有利的。”
叶挺赴香港不久,便返回家乡惠州,留粤从事游击战争。后在东江收编了溃散的 5000 余名粤军。
叶挺辞别新四军,一时引起很大反响。蒋介石多次谈到,连叶挺都不能与你们共产党合作,将无人与你们合作。蒋介石还考虑另派更难处的军长, 或改新四军为游击队。周恩来认为。这对我们更为不利。1939 年 1 月 8 日, 他致电中央书记处;提议叶仍回新四军,解决的原则是:“共产党的领导必须确定,工作关系必须改变,新四军委员会可以叶正项副,项实际为政委。” 中共中央同意周恩来的意见,复电:“应尊重叶之地位与职权,我们提议, 项多注意四军总的领导及东南局工作,而将军事指挥与军事工作多交叶办。”
经过周恩来的关怀和耐心的工作,叶挺于 2 月初到重庆,与周恩来、叶剑英晤谈,表示愿意回新四军工作。因而,周恩来借东南行之际,陪同叶挺回到新四军军部。为了解决项叶关系,周恩来向项英等领导干部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叶挺工作的意见。还找项英多次谈话,批评项英说,叶挺是个好同志,很有军事才能,这样的将领如不去团结,还要团结谁呢?还指出,叶挺是热爱党的事业的,热爱人民的事业的,不能因为他现在不是党员就不欢迎他,他不参加党,留在党外对党的工作有利得多。
经过周恩来艰苦细致的工作,项英作了自我批评,叶挺留下坚持工作了。当周恩来离开新四军军部时,叶挺依依不舍,一直把周恩来送到青弋江边, 直到周乘竹筏远去以后,才转身回去。
(二)组织指导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周恩来主持南方局工作期间,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积极有效地领导了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指导建立和发展了华南各抗日纵队,建立了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
1938 年 10 月,广州沦陷后,广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把工作重心放在东江、琼崖两地区,筹建抗日游击队。1939 年 4 月,根据南方局指示, 取得了第四战区的统一番号,改编成立了第四游击挺进纵队第二大队,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共 700 余人,井建立了抗日游击基地。在海南保留下的
琼崖红军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全队 300 余人。在
珠江三角洲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也有 300 人左右。在灵山、潮汕等地也先后建立了抗日武装。这些抗日武装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广东省委的领导下, 广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狠狠打击了日伪军,阻滞了敌军的进攻。
周恩来十分关心广东省委的工作和华南抗日武装的发展。为了加强华南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1942 年 1 月,广东军政委员会成立。12 月,中共广东省委临委成立,以林平为书记。周恩来在重大问题上,均给以详细的指示。1942 年 9 月 3 日,关于东江游击队接洽谈判问题,周恩来指示中共广东省委, 谈判在原则上必须坚持:1.政治独立。2.不混编。3.不订调训。4.不派人。
对派教官来部队训练需慎重,派政治工作人员需拒绝。对派出谈判代表“尤需慎重人选”。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广东游击部队和根据地的领导,1943 年 2
月 25 日,周恩来指示广东军政会,应加紧实行精兵简政,缩小后方,充实战斗部队。由于周恩来的正确指导,华南各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了反“扫荡”、反“蚕食”、反“磨擦”的斗争。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敌后抗日根据地有所扩大,游击队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1943 年冬,日军发动了打通广九铁路的战役。东江游击队重创日军,紧紧卡住了广九铁路,12 月,正式成立了东江纵队,由曾生任司令员,林平任政委,琼崖独立纵队采取“坚持内线,挺出外线”的方针,向琼东南、琼西南发展,在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中,成批地歼灭日、伪军。1944 年秋改称琼崖纵队,由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委。同时,建立了东、西、南 3 个
军政委员会和 8 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珠江的武装力量采取了“发展中山。
经营番禺”的方针,向中山、禹南、南海等地发展,粉碎了日、伪军 9000
余人对五桂山的 10 次围攻,部队发展到 2700 余人,1944 年 10 月,成立了中区纵队,周恩来始终关注着华南抗日武装的发展,他批驳了那种认为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会影响统一战线”的论调,肯定了开展华南游击战争的做法,并对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军队建设、根据地建设和军事统战等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指示。从而为华南游击战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1944 年 5 月,日军发动了打通湘桂和粤汉线的作战。第二年 1 月,日军
占领韶关,打通了粤汉线,广东处于全面沦陷状态。1945 年 3 月 6 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华南工作方针的指示”,明确指出:华南抗日武装斗争应由小北江入手,以湘粤桂边区为主要发展方向,方能向北有所依靠, 并便于造成更大的根据地,进行持久的斗争:东江沿海和珠江三角洲也有必要注意建立向北山地之基础;关于沦陷区工作要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的抗日武装斗争;在国民党统治区尽力组织部分党员转入乡村工作,在农民中建立党的秘密的基础;上层统战关系及外交工作,应力求打通南路与李济深、张炎的关系。中央决定将临委及军政委合并,改为区党委,实行一元化领导。华南各路纵队坚决执行上述方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 1945 年 8 月,华南
抗日武装已有 7 个纵队,2.8 万余人,共建立了面积为 8.7 万平方公里的根
据地和游击区。各抗日纵队曾在 70 多个县内浴血奋战,抗击与牵制日、伪军
达 15 万多人,对日、伪作战 3000 余次,歼灭日、伪军 2 万余人。不仅从战略上配合了全国抗日战争,而且还配合和支持了太平洋战场盟军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