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融军事斗争与谈判斗争为一体的高超艺术

周恩来领导军事斗争几十年,亲身参加过无数次战斗、战役,有着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军事理论。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谈判家,有着几十年军事斗争和谈判斗争集于一身的独特经历,它促使周恩来把军事斗争与谈判斗争这两种斗争方式,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斗争艺术。

(一)军事斗争和谈判斗争都必须符合人民的最高利益

周恩来认为无论是军事斗争,还是谈判斗争,都是政治斗争的继续,都必须服从政治斗争的需要,符合人民的最高利益。

周恩来在旅欧期间,就已经确立起武装斗争的思想,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树立了军事工作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心工作的思想。但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危急时刻,周恩来清醒地意识到民族战争不仅仅是依靠工农阶级所能够实现的,必须联合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反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力量, 团结一切赞同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共同抗日,还要争取世界上一切反法西斯主

义的力量,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这些长期侵略中国,支持蒋介石反动集团镇压人民革命的国家,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因此,他最早产生了逼蒋抗日的想法,并在做东北军、西北军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个思想,并向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这个重要的思想被中共中央所接受,并进一步发展成为联蒋抗日的基本方针,而要实现这个方针,只靠军事斗争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艰苦的谈判斗争来实现。

在抗日战争中,蒋介石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坚持敌后抗战数年、战功卓著的新四军遭受惨重损失。为了击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周恩来积极向中共中央建议并参予组织领导了从军事上、政治上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由于斗争环境险恶,中共中央、毛泽东考虑到在重庆的周恩来和中共代表团的安全,指示他们设法迅速撤回延安。周恩来考虑到,一旦中共代表团撤走,再回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应保持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联系,否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复存在,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将会大大地推迟。他宁可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坚持留下来继续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谈判斗争。周恩来的这种深远的战略眼光,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赞扬,赞同他留在重庆,继续通过谈判,与蒋介石斗争。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周恩来提出的军事斗争与谈判斗争并用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饱经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希望能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休养生息。而蒋介石一心要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但通过八年的抗战锻炼,人民军队已成长为具有丰富经验且数量可观的武装力量,完全有能力与国民党军队相抗衡。周恩来据此指明,要尊重人民的意愿,通过谈判斗争,争取以和平方式,实现人民的愿望。周恩来再次担当起谈判斗争的主角,在谈判斗争中,周恩来主张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宁可损失一些局部的、暂时的利益,但决不能丧失原则。尽管蒋介石一心发动内战,一再破坏谈判进程,但是周恩来为贯彻中共中央制定的避免挑衅,推延战争,积极准备反击的方针,并为教育人民,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坚持谈判斗争,终于使广大人民群众认清不给人民以和平的是蒋介石反动集团,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人民解放军,这就使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了根本的保证。谈判斗争的这个成果是军事力量所不能代替的。

(二)军事力量是谈判斗争的重要后盾

周恩来说过,我们的谈判是以力量、人民为后盾的。他很清楚,谈判斗争离不开军事力量作后盾,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否则任何谈判都是徒劳的。因此,周恩来在谈判斗争中始终注意运用军事力量,以保障谈判斗争的顺利进行。

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到西安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工作。工作的重点是通过谈判,迫使蒋介石放弃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实现全民族的抗战。周恩来深知这场谈判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尤其应以军事力量为后盾。他到西安后,立即指导成立东北军、第十七路军和工农红军“三位一体”的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及西北联军参谋团, 并派叶剑英任参谋团参谋长;组织和调动东北军、第十七路军和红军的部分力量,准备抗击国民党中央军对西北抗日联军的军事进攻,有力地保障了与蒋介石谈判的顺利进行。周恩来知道西北“三位一体”的军事同盟是实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保障,容不得丝毫的损害。当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事件发生后,杨虎城感到安全难保;东北军少壮派军官力主用武力解救

他们的少帅。这两股力量合在一起,主张与蒋介石军队打一仗的气氛日益上升。他们还逼迫周恩来同意红军共同参加军事行动。这些都不符合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周恩来考虑到与蒋介石方面谈判的基本力量就是西北“三位一体”的军事力量。如果这个力量被破坏、削弱或分裂,都将给谈判带来很大的障碍。为了维护三个方面的团结,保存“三位一体”的军事力量,如果一旦同蒋介石的军队打起来,红军应该和东北军、第十七路军一起战斗。为此,周恩来一面赶到三原红军总部,与那里的红军将领交换意见、布置任务,一面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周恩来的正确主张被中共中央所采纳。

抗战胜利后,在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毫无诚意,想用“拖”的办法, 为他向解放区调兵争取时间。毛泽东、周恩来识破了蒋介石的阴谋,命令各解放区军民坚决阻击向解放区推进的国民党军队,对已经侵入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只要好打,就坚决将其消灭。各解放区军民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 奋起反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特别是晋东南的上党战役,一举消灭入侵的国民党军队 3.5 万余人,大大加强了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谈判的地位,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双十协定”。

(三)用军事斗争叩开谈判大门,以谈判巩固和发展军事斗争的成果 许多谈判是通过军事斗争才争取来的,而通过谈判则能更好地巩固和扩

大军事斗争的胜利成果。“打”与“谈”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两种斗争手段必须相互配合,以达到共同的目的,两者不可偏废。

1935 年秋,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为了巩固和发展陕甘根据地, 把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迅速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同时又必须对“围剿”苏区的主力——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开展工作,激发广大官兵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放弃与红军为敌的政策,和红军共同对日作战,为拯救中华民族而联合奋斗。但是要和东北军、第十七路军建立联系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只有通过战斗来实现。周恩来和毛泽东亲临前线,指挥了直罗镇战役,歼灭东北军一个多师,加上红十五军团先前消灭的一个多师在内,东北军在很短的时间里接连吃败仗,损失 3 个师的兵力。这就使张学良知道红军不仅是消灭不了的,而且在与红军的战斗中东北军自身都难保。这样,直罗镇一战,就叩开了红军与东北军谈判的大门。接着周恩来又亲自领导了和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的谈判工作。谈判斗争为巩固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为西北苏区的巩固和扩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46 年停战谈判期间,蒋介石、国民党拒不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在东北的地位。周恩来在多次与国民党代表陈诚、美国代表马歇尔交涉没有结果的情况下,致电中共中央,建议组织东北民主联军坚决抗击进犯的国民党军,先在军事上打掉他的威风,才能真正打开东北谈判之门。正是由于国民党军队在向东北推进中,受到民主联军的沉重打击,国民党方面才不得不同意派出军调小组,到东北商谈停战事宜。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利用停战谈判的有利时机,抓紧整顿部队,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为人民解放战争在东北的胜利,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适时转变两种斗争方式

周恩来非常善于把军事斗争与谈判斗争两种方式并用,在以军事斗争为主时,用谈判斗争配合军事斗争的胜利;在以谈判斗争为主时,以军事斗争

保障谈判斗争的胜利。但是在实际斗争中,往往由于任务的变化,斗争方式的重点也会随之发生转变。抓住时机,适时实现这种转变,对于保证胜利至关重要。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长达一年多的国共谈判中,周恩来作为中共方面的主要代表,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警觉性,把握着政治局势的变换。他根据中共中央制定的方针,以谈判为主要斗争方式,力争实现国内的和平与民主,并积极以军事斗争配合谈判斗争,先后取得了双十协定的签订、停战协定的签订、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政协决议的通过等重要成果。1946 年 3 月,国民党召开六届二中全会,蒋介石公开推翻了与中共签订的各项协议和政协会议通过的决议。周恩来洞察了蒋介石决心发动内战的企图,及时将斗争方式的重点转移到军事斗争上来,以谈判斗争保障军事斗争的胜利。并积极利用谈判期间与国民党直接接触的机会,收集军事情报,分析国民党军队的动向, 为人民解放军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恩来自如地运用两种斗争方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是周恩来斗争艺术独具风格的一面,是他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周恩来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