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挥红军突破敌人封锁线

  1. 月,中央苏区的北线和东线的防御阵地相继被敌军突破,蒋介石在令

各路敌军加紧向苏区的中心区进攻的同时,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准备在 10 月下旬,中央红军突围的前夕,向中央苏区发动总攻。红军通过侦察和破译敌人的无线电通信,已察觉到敌人即将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决定将突围行动提前 1 个月,在敌人发起总攻前冲出包围圈。中革军委命令各军团在 10

月 1 日前组织好后方机关,加强运输队的建设。但是由于博古、李德一直命令红军在前方抵御敌人的进攻,各项准备工作难以迅速完成,使得红军突围行动一再被推迟。10 月 7 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红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接替中央红军主力的防御任务,主力向瑞金、雩都地区集中。10 月 10 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分别由红军总部和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组成的第一、第二野战纵队从瑞金出发,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出发时,周恩来带了两条毯子、一条被单、几件换洗的衣服和一件绒衣,这是他全部的家当。由于红军行动提前,加上行军队伍非常庞大,周恩来的工作极为繁忙,但他没有忘记正在谈判的何长工、潘汉年,行前发出密电将他们紧急召回。

  1. 月 21

    日,红军向敌人的碉堡封锁线发起攻击,经数小时激战,一举突破了敌人第一道封锁线,并俘虏部分敌军士兵。这时陈济棠根据与红军达成的协议,命令其南路军部队退守广东,让开了进入湘南的通道。周恩来也命令部队放还俘虏和缴获的武器。红军在很短的时间内顺利通过了第二道封锁线。蒋介石在得知中央红军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时,并不十分清楚红军的战略意图,仍决心消灭红军于湘粤赣边区的碉堡封锁地带。他命令周浑元、薛岳各集结 15 个团左右的部队待命。这本是红军迅速行动的极好机会。但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指挥下,以第一、第三军团为左右前锋,在前面开辟通路;军委和中央机关组成的两个野战纵队居中;第八、第九军团在两翼掩护; 第五军团作后卫压阵。由于中央机关把笨重的机器和各种“坛坛罐罐”都带上了,仅担子就有 3000 多副。队伍行进在南岭山区中,小路崎岖,拥挤不堪,

行军十分艰难,有时一天只能走 10 到 15 公里。在中央纵队教导师任特派员的裴周玉回忆说:“这些担子,有用稻草捆绑的机器部件,小件的三五个人抬着,大件的要十来个人才能抬得动;有用青的、蓝的、灰的、黑的、绿的各色破布包扎捆绑的大包裹,战士们用肩扛或用扁担挑着走;有用锡铁皮、木板或竹片制作的各式箱子,两个人一前一后抬着走。这些东西夹在队伍中, 弄得队不成队,行不成行,拖拖沓沓,全师拉了足有十几里长。当天下午 6

点从高围出发,经麻地,宽田,第 2 天上午 10 点才到达洛口,16 个小时,

行程 50 华里。”

看到队伍在泥泞的山道上缓慢地行进,周恩来心中十分焦急,他和朱德一面令部队减少不必要的担于加快行进速度,一面命令前卫部队坚守通路上的要点,保障大部队安全通过。

  1. 月 3 日,蒋介石命令周浑元率领 15

    个团组成的纵队从遂川出发,沿着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跟踪追击;命令薛岳率第六路军经萍乡赶往衡阳, 防止中央红军北上;令湘军和粤军沿湘粤公路南北对进,阻击中央红军于宜章、郴州以东地区,为了保证红军能够突破敌人衡阳至曲江的公路封锁线, 周恩来赶到前方,亲自向红一师师长李聚奎交待任务,命令他带 1 个团在前面开路,掩护部队通过粤汉路。李聚奎回忆说:“周恩来同志摊开一张五万分之一的地图,指着地图上画好的箭头,告诉我应从哪里前进,在前进中哪里要放一个排,哪里要放一个连,以担负两侧的警戒。然后周恩来同志嘱咐说:

“一定要保证全军安全通过!’ “我一边领会首长的意图,一边考虑队伍如何前进,并随着周恩来同志

手中的红铅笔在地图上所作的一个个标记,计算着一路上需要撒下多少部队,然后又琢磨着最后如何才能收拢这些部队,当时我感到部队撒下太多, 战线拉的太长。周恩来同志看出我的顾虑,就笑着给我解释说:‘你不用担心,后续部队一上来,就会去接替你们的,你们就可以把部队收拢起来,继续前进了!’”

周恩来交待完任务仍下放心,又于 11 月 8 日赶到担任前卫的第一师第三团,直接掌握部队的行动,为全军开辟通路。三团的党总支书记萧锋回忆道: “一天早晨,部队在广东归仁、长江圩北一个茂密的树林里小休,周恩来副主席和刘伯承总参谋长来到了我们红三团。周副主席穿着一身灰色军装,披一件旧黄布雨衣,脚上穿着草鞋。从他那张消瘦的脸上,大家都知道他是够劳累的了。”

“周副主席、刘总参谋长交代任务后,就加入到我们团直属队的行进行列中去了。在急行军中,周副主席很少骑他那匹黄骡子,经常将骡子给害病的战士骑或驮武器。他利用行军小休和防空时间,找机会同战士拉家常、讲战史。中午大休时,他也是边吃饭边回答干部战士提出的各种问题。一宿营, 周副主席总是找机会到连队看一下指战员,十分关心战士的思想、生活。来到团部,他总不忘告诫我们及时查看地形,研究敌情,规定紧急集合场,调查行军路线。常常是他刚回到自己的住房,还没有来得及休息一下,参谋人员又送来了电报、文件。团领导向他汇报,他总是边看文电,边听汇报,并迅速准确地加以处理。夜里,我们这些年青人一躺就睡着了。当半夜起来检查内外警戒时,可以看到周副主席屋里的小油灯还在亮着。周副主席跟三团行动期间,经常看到他通宵达旦地工作,却看不到他一丝一毫的倦意。那双

布满血丝的眼睛,始终闪烁着充满精力的光辉。”

11 月 11 日,红军攻占了封锁线上的宜章县城,打开了通路。15 日,中央红军全部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进入了湘南地区。

11 月上旬,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战略企图,于 11 月 12 日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西路军刘建绪纵队和北路军薛岳、周浑元部,分五路从东、北两个方向“追剿”;令南路军陈济棠部 4 个师在粤湘桂边区堵

截;令广西“剿匪”总指挥李宗仁、副总指挥白崇禧以 2 个军共 5 个师的兵力控制灌阳、兴安、全州至黄沙河封锁线堵截;令贵州省“剿匪”总指挥王家烈派有力部队到湘黔边区堵截,决心消灭中央红军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13 日,何键向各部队发布了“追剿”命令。

11 月 17 日,军委三局破译了何键 13 日发布的命令,周恩来和朱德决定调整部署,以红军主力改向东北方向前进,抢占漓水河畔的道县县城,打开通路;以一部兵力向江华、永明(今江永)佯动,以调动敌人。22 日,红一军团第二师 2 个团以日行百里的速度,长途奔袭道县成功,为全军渡过漓水打开了通路。红军一部继续向永明、江华运动。白崇槽很快发现了向永明前进的红军,江华、永明距离桂北重镇桂林只有 100 余公里。李宗仁、白崇禧的指挥部就设在那里。白崇禧害怕中央红军深入广西境内,夺取桂林,急忙请示蒋介石,将全州、兴安一线湘江两岸的部队撤往灌阳以南布防,以屏障桂林,蒋介石怕红军进入广西后,李宗仁、白崇禧不让其中央军进入广西追击,于是同意桂军南移,由何键派部队接防。广西军队在接防的湘军还没有到达时,就慌忙撤走了。这是中央红军突破敌人湘江封锁线的极好时机。

  1. 月 25 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政治部发出抢渡湘江的命令。27

    日,红军的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二师到达湘江边,没有遇到敌人的抵抗,涉水渡过了湘江,并向全州方向运动,但敌人已赶在红军前面,抢先进入了全州城, 红二师在全州以南利用地形建立阻击阵地,抗击湘军南下。与此同时,红三军团第四师也安全渡过了湘江,并向南组织防御,抗击广西方向的敌军。红军控制了湘江 30 余公里的河段,建立了以界首为中心的几个渡口。中央纵队

和军委纵队这时离湘江渡口只有 80 多公里,如果采取轻装急进,本可迅速安全地渡过湘江,减少损失。但是部队仍然带着许多“坛坛罐罐”,在崎岖的山道上慢慢地移动,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这时蒋介石和李宗仁、白崇德发觉上当,立即命令“追剿,军”出动 22 个团,桂军出动 12 个团沿湘江两岸南北夹击,企图夺回渡河点;命令其余几路追兵分别向道县等地的红军后卫部队发动猛攻。红军指战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同优势敌军展开了激战, 掩护后续部队过江。在战斗中,周恩来一直坚持在湘江渡口的东岸,指挥部队抢渡。他焦急地询问毛泽东渡江没有。当他看到毛泽东大步走过来时,立刻迎上去,请他迅速过江。毛泽东提出一起过江。周恩来说,你先过,我还要在后面交代任务。湘江两岸的掩护部队与敌人连续激战,但在优势敌军的猛烈攻击下,渡口不断缩小,红军时刻有被敌人切断在湘江东岸的危险。

  1. 月 1

    日凌晨,周恩来和朱德决定掩护部队必须再坚持一天,以保证更多的部队能够渡过湘江。三时半,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名义给红一、红三军团首长发出电令:

万万火急!

林、聂、彭、杨:

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胜利可开辟今后的发展前途,退则我野战军将被敌层层切断。我一、三军团首长及其政治部,应连夜派遣政工人员分入到各连队去进行战斗鼓动,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系全局。人人要奋起作战的最高勇气,不顾一切牺牲,克服疲惫现象,以坚决的突击执行进攻与消灭敌人的任务,保证军委一号一时半作战命令全部实现。打退敌人占领的地方,消灭敌人进攻的部队,开辟西进的道路,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应是今日作战的基本口号。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

中央局军 委

总 政十二月一日三时半

12 月 1 日的战斗最为激烈。各路敌军向中央红军各掩护部队发起了全线进攻,妄图夺回渡口,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红军广大指战员坚决响应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红军总政治部的号召,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不顾一切牺牲,同敌人展开激烈挤搏,用刺刀、手榴弹打退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又一次冲锋。周恩来和朱德一起坚持指挥战斗。经过整日血战,至下午 5 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渡过了湘江。担任掩护的红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第十八团被隔在湘江以东,与围攻的敌人进行了英勇战斗,予敌以重大杀伤,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的一仗,与优势敌军血战 5 昼夜, 终于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保护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安全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消灭中央红军于湘江东岸的企图。但是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由出发时的 8.6 万余人锐减为 3 万余人。博古、李德面对红军的惨重损失, 灰心丧气,一筹莫展。这样,部队的指挥实际上由周恩来担当起来,支撑着困难的局面。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使红军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博古、李德的指挥对红军实在是一个灾难,不仅丢掉了中央苏区,而且在战略转移中又使红军受到如此严重的损失。红军的出路在哪里?这是许多人都在思索的问题,同样,周恩来也在考虑着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