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现仅流传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

大约道光咸丰年间,陈王廷五传弟子陈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难度动作,编成陈式新架太极拳。其弟子陈青萍又在陈有本所传拳架基础上创编成另一拳架套路——“赵堡架”。陈式老架拳与新架拳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老架拳弧形绕转的圈较大,新架拳圈较小。故陈家沟也称老架拳为“大圈拳”,称新架拳为“小圈拳”。

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主持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 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绕中, 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穿。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2、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由河北启年人杨福魁(字露禅)在陈式老架的基础上创编而成。杨福魁曾在河南温县陈家沟学得架式宽大、动作弧形螺旋的陈式老架太极拳。在任京师旗营武术教师时,他力了适应清朝“玉体不动”的显贵达官和体弱年迈者的体质,扩大传习范围,适应保健需要,删改陈式老架太极拳中的发劲、跳跃和难度较高的动作,编创成杨式太极拳架。后又经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修润、定型为现在的杨式太极拳套路。

杨式太极拳是现代流行最广的拳术。该拳具有架式舒展简洁,结构谨严, 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沉自然,形象工美的独特风格。

杨式太极拳的技法要求有: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在练法上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 棉里藏针的艺术”,“姿势要中正圆满,沉着松静;动作要轻灵圆转,纯以神行”。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体力条件来选择学练。

3、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是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从杨露禅学习陈式老架,后从陈青萍学陈氏新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

此拳姿势紧凑,强调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肩,动作柔缓,步法小巧灵活,注重虚实变换和内气潜转。运动时注重动作的起(开始动作)、承(上一动作环节与下一环节)、开、合;讲究“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并要求“神宜内敛”,“先在心,后在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身随,意动气随,意到气亦到”,达到意、气、拳势三者合一。

4、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由河北大兴吴鉴泉所创,其父全佑,满族人,初从杨露禅习杨式大架拳,复拜其次子杨班侯为师学杨式小架拳,以善柔化著称。鉴泉自小从汉,改姓吴,又名爱绅。他幼秉家学,擅长小架太极拳。1921 年,吴鉴泉受聘于北京体育研究社任教时,去掉小架太极拳中的发劲、跳跃和重复动作,突出轻柔、缓慢、圆活、连绵的运动特点,创编成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要求做弓步时,两脚尖均朝前,头顶与后脚跟形成一条斜线。做马步时, 要求左桩右柱或右桩左柱,即重心偏向进攻方向一侧。运动特点表现为式正招圆,舒松自然,紧凑中具舒展,端正严密,细腻熨贴。

5、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由河北定县人孙禄堂所创,孙禄堂初从李魁垣学形意拳,继从李之师郭云深研习,后又从程廷华学八卦掌,皆得真髓。民国初年从郝为真学得武式太极拳后,遂以武式太极拳为基础,吸取形意拳进步必跟、退步必撤的步法特点,八卦掌拧旋敏捷的身法特点,并融入这两门拳术的某些手法,融会贯通,创编成孙式太极拳。

此拳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运动方向变化较多。由于此拳以两脚进退相随为步法特点,要求: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因此又称“活步太极”。由于此拳以“开合手”为动作转换衔接的基本方法, 还称为“开合太极拳”。

新中国成立后,新编了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修订杨式拳架为八十八式太极拳。四十二式综合太极拳,孙、吴、杨、陈四式太极拳竟赛套路。

简化太极拳,只有二十四个动作,故又称“二十四式”太极拳,其特点是简单短小。四十八、四十二式太极拳的特点是以杨式太极拳的动作为基础, 并吸收了一些其它各式太极拳的动作而成的。青少年朋友可以看到,在一套拳中能体现出多种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因而称为“综合太极拳”。

太极拳系的内容除拳以外,有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枪以及对抗性推手等。

各式太极拳间虽然在动作、套路、风格等方面都各成一体,但它们之间仍然保持着一些基本相同的技术方法和运动特点。均要求:(1)静心用意, 以意识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呼吸要平稳,深匀自然。(2)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

  1. 动作弧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2. 连续协调,虚实分明。动作之间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5)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动作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完整。

太极拳具有健身作用和治疗疾病的功效,经常练习太极拳,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均有良好的作用,因而成为国际医疗体育项目。太极拳运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其影响遍及世界。

对太极拳不太了解的青少年朋友在观看太极拳表演时,可以根据各式太极拳的特点和典型动作判别出运动员演练的是哪式太极拳。震脚发力、跳跃是陈式太极拳的典型动作,其特点是缠绕、螺旋运动。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是姿势舒展、大方、速度均匀、重心少起伏,身体处处呈弧形,运动也呈弧形。吴式太极拳的典型动作是弓步,其两脚尖向前,马步向进攻方向偏斜, 其特点是重心有些偏斜,斜中寓正。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最为明显,步法灵活, 上步必跟,退步必随。典型动作是开合手。武式太极拳的特点是小巧,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在欣赏时,可以从运动员那外似安祥,内具刚毅,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如行云流水般,前后贯穿,绵绵不断的演练中,感觉到一种阴柔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