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

  1. 形意拳古名。董秀升撰《岳氏意拳五行十二形法精义》,以意拳命名形意拳。书中收录有传为清乾隆十五年(1750 年)成文的“《岳氏意拳顺序”(有文称此序为《心意六合拳·序》)此序云:“(岳飞)精通枪法、以枪为拳,另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至明清间,姬际可“得遇异人,以岳武穆王拳谱传授,摩练数载,尽悟其妙”,始传出形意拳(心意六合拳)。

  2. 指传自王芗斋的现代意拳。王芗斋(1890—1963)幼从郭云深习形意拳,得其精要。成年后外访各地,又学得八卦掌、太极拳等多种拳技。经数十年亲身实践和理论研究,最后以形意拳为基础,以“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自形生、式随意从、力由意发”为总则,摆脱拳套,创成重意弃形,以站桩功为本,讲究实搏散手的现代意拳。其主要内容包括;站桩、试力、试声、发力、摩擦步、推手、散手(实践)等。其中站桩、试力、试声被作为基础功夫。

站桩的桩式有二十多种。按其形态可分为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半伏式;按其作用可分为养生桩和技击桩。练习站桩,首重凝神定念,意动一致;并以“四容五要”作为基本原则。“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声静; 五要是恭、慎、意、切、和”。“五要”的含义是恭敬谨慎、意足切实、平心和气。

试力是“由不动中去体会,再由微动中去认识”站桩获得的各种力。王芗斋《站桩漫谈》云:“试验各种力,⋯⋯沉、托、分、闭、提、顿、吞、吐、筋、络鼓荡弹簧似,毛发根根意如戟,一面要含蓄缠绵力旋绕,一面要斩铁截金、冷决脆快、刀剪斧齐。”练习时,还要以“试声”补益“试力”, 以求产力并发。试声讲究声由内转,如幽谷之声。初试求有声,渐以有声变无声。

现代意拳强调浑圆完整。要求“力不出尖”,“形不破体”;并以“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中间攻上下合、内外相连、前后左右相应”作为动作要诀。

现代意拳的基本拳式有:蜇龙探首、进退卷臂、沧海龙吟、波浪顿首、半窗观寸、鬼起鹘落、彻地追鼠、勒马听风、惊蛇遇敌、怒虎搜山、提弓捉弧、白猿斗鹤。遇敌交手时,要求身无定势,手无定形,步无定位,审敌度势,随机发力。

在现代意拳的传习中,有的传习者认为此拳在劲法方面,含有形意拳的“整劲”,太极拳的“化劲”。八卦掌的“活劲”,长拳的“冷、弹、脆、快、硬”等劲;在手法方面,含有形意拳的五行、十二形,八卦掌的削掌、塌掌、掖掌,太极拳的“沾连粘随”技击法,以及梅花拳、弹腿、炮捶、拳击和中国式摔跤中的一些搏击方法,而称此拳为“大成拳”。似谓其“熔百家拳术的技击法为一炉”之意。

意拳主要在北京、天津一带流传,以民间传习为主,因无套路,故无法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