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类型剖析及转化对策江苏省如皋市龙舌中学 徐国强
我们通常所说的差生,不外乎一种是大家所公认的脑子是灵活的,智力是好的,但因种种原因而成绩很不理想者;另一种是主观上是努力的,但因种种原因而成绩不理想者。下面就上述这两类差生的心理及转化对策,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同行们参考,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社会的某种气候,市场经济的冲击,少数像智力好、聪明的学生,他们受到“读书无用论”、“知识多不等于挣钱多”、“有文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产生到校学习是迫于义务教育法的法律约束,看成是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义务,抱有混日子的想法,因此学习消极,成绩很差。要转化这样的“差生”,首先可以借助于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来说明:科学技术落后就会挨打;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能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生产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反映了整个社会两个文明建设的问题。其次让学生明白,在社会上靠人际关系而挣钱的毕竟是少数,是社会上干部内部腐败现象的表现,像这种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化素质的提高,迟早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再次让他们明白,学好文化知识,是每一位青少年的应尽义务和权利,是社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让他们树立起为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而读书,为明天的现代化建设而读书,为明天将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而读书的思想,达到提高他们学习文化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学生中存在的另一种现象是主观上是努力的,他们的学习目的也是明确的,学习态度也是端正的,但就是学不好,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怕学和厌学的念头,导致学业成绩差的事实。这样的“差生”又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人为造成的非智力型“差生”。他们由于在开始学习时,未能及时入门,或是比别的同学入门晚点,结果过早地被戴上了“差生”的帽子,而这一帽子一旦被戴上,则很难摘下来,他们也想学好,也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然而,由于前任老师的介绍,后任老师也就不太关心他们,同样也就被置于“差生”行列,回答问题、检查作业、面阅试卷、个别辅导等几乎也就和他们无缘,在客观上又加剧了他们与优等生的差距,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自卑心理。转化这类“差生”,我们一方面注意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用教师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去温暖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差生,只不过是过去自己的真实面目没有被老师发现罢了。让他们能抬起头来,振作精神,解除自卑心理,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全心致力于学习中去。另一方面, 及时调整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因人而宜,分期分批地制定各自的奋斗目标,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都加以肯定和赞赏,刺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让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迈向新的起点。
二、学习兴趣缺乏型。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特别多,原因就在于数学的枯燥无味,不可能像有些学科那样生动形象有声有色, 在生活中似乎应用不广。转化这类“差生”,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注意让他们的兴趣迁移,注意有意识地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到数学学习中来,结合所学数学内容进行教学。如在讲授二次函数最大值问题时,提出“当两数和为 20 时,求积的最大值”时结合“当铁丝的长为 20 米时,问围成的矩形
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才能使其面积最大?”通过这样生活实际中的例子的结合教学,让学生明白,数学问题实质上是实际问题的抽象,实际问题又是数学问题的具体表现。我们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亦同样能借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抽象出具体的数学规律,以此来达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记忆能力薄弱型。我们知道,“识记”的东西很容易遗忘,而“易忘”又是“差生”特别头疼的事。他们在课堂上所学会和听懂的东西,第二天乃至一段时间后,就有大部分被遗忘,如不及时巩固,长期如此,这样的学生就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差生”了,他们本身亦认为自己并不是学文化的料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转化这类“差生”时,可以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在教学中一方面注意讲新课时,有意识地复习和应用旧知识,以便在“旧新”的反复中,达到知识的保持和巩固。另一方面,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和强化训练,特别是在开始时,这种巩固检查,时间间隔要短,反复的次数要多,让他们在开始训练过程中,通过取得一些成绩来显示自己并不比别人笨,自已亦同样能记好学好,提高学习信心和决心。
四、学习意志薄弱型。这类学生,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缺乏决心和毅力,特别在遇到比较繁杂的运算时,更是缺乏细心和耐心,从而就出现了解题能力和运算能力下降局面,实质上带来了数学成绩差的后果。转化这类差生,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借助于名人们刻苦钻研的事例来引导他们, 让他们确立起勤学苦练的思想。另一方面要让他们明白“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这方面,只有在苦中求乐,乐在其中的道理,让他们明白“成功即为刻苦的劳动”,只有勤奋地学习,天赋的火花,才能燃烧成熊熊的大火。
上述几点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可能挂一漏万,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