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确定层次

分层教学采取以班集体教学为主,小群体教学为次的组织形式。在各层成员名单上,采取詹振权老师主张的“模糊学”的方法,不指名道姓地点出哪些差生,哪些学生是优生,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师生感情。主要是以每次考核成绩为分层的依据,按综合性模糊的标准以座次分为三个小组[A 组(优生)、B 组(中等生)、C 组(差生)],只是教师心中有个大致的标准及尺度就行了。

(二)分层教学的课堂结构

分层教学的课堂组织大致可按下列结构安排:

复习旧知 

──导入新课

(4分钟)

 

(一)集体活动── ──讲授新课 (15分钟)

─巩固练习 (4 分钟)



分组教学

(1)A组活动 

(2 ) B组活动或作业

(3)辅导C组并练习 

(二)分组活动── 课堂作业15 分 钟

 同时进行

  (4 )A组交流 同时进行  

(5)B组交流

同时进行

 

 

(6)课堂作业再辅导(组) 

(三)集体活动——课堂小结(2 分钟)

(三)课堂教学程序

学生的活动程序:集体活动——分层活动——集体活动。在“分层活动”中,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布置 A 组学生探索新知识的任务。由于 A 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 较好地完成新课的学习任务,在他们学有余力的同时,结合新课的学习任务, 为他们设计若干组探索题,组织讨论,开辟更为宽阔的数学领域。

第二,组织 B 组学生的课堂作业,让他们独立地解决课本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效地促使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当堂巩固消化学习内容。

第三,对 C 组学生进行第一次课堂辅导,帮助他们理解概念,明白算理, 掌握算法,能正确解答一般问题,初步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然后布置基本练习。

第四,了解 A 组的活动情况,指名汇报思考方法与过程,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与启发。

第五,检查 B 组活动情况,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让新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不断丰富、完善。

第六,布置课堂作业。教师有选择地指导 C 组学生。

上述几个程序,学生在同步活动中进行,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发挥班集体的整体作用和局部功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四)习题设计

由于分层教学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小群体教学为次。所以,教学手段一样,教材统一,进度统一,分层体现在于每课时的习题设计及章节考试上。

习题的具体选择原则是忠于大纲,忠于教材、紧靠例题、练习、复习题。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可设计如下练习:

  1. 基础题
  1. 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积长度(单位:厘米)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 图1

  1. 两个()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

(),所以三角形面积公式是()。

  1. 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0

    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 提高题
  1. 右图中三角形 ABD 和三角形 ABC 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 图2

  1. 从图中还可发现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 通过练习,你可发现什么规律?

  3. 若以 AB 为底边,在两条平行线间可画出多少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延伸题

如右图,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48 平方分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 图3

(五)成绩考核

分层教学“以目标的达成为准

则”(布鲁姆语),因此对学生的每一个知识点要以过关为标准。通常进行多次考核:第一次考核,试题是县教研室编撰的考题规定良好以上为达标成绩。未达标的学生参加第二考核,三天后,以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题为主,一般是 1 小时的时间,仍以良好为达标成绩。第二次未达标者,就是下单元的 C 组学生,但必须继续考核,直到达标为止。这种考核方法,既考核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