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干部必读”

儒家经典共有十三部,它们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干部必读”。这十三部书涉及政治、历史、文学、哲学、典章制度等领域,不仅成为中国古代所有学术的源头,而且也成为“治国”的依据和选拔人才的标准。“十三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代的事,而是一个几经变更,逐渐张大的过程。战国之前只有“四经”:《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战国之后增加了

《易经》、《春秋》,是经“六经”。汉时因《乐经》有谱而经文散佚,于是将其去掉,遂成“五经”。“五经”盛行于西汉,汉武帝建元五年在“罢黜百家”之后置五经博士,自此,以“五经”为读本的经学大兴。东汉于“五经”之外双加《论语》、《孝经》,合称“五经”。唐代去“七经”中之《春秋》、《孝经》、《论语》,增《周礼》、《礼记》、《左传》、《公羊传》、

《彀梁传》、成为“九经”,并以“九经”,为教科书和考试参考书求取官员。唐文宗大和年间又加入《孝经》、《论语》、《尔雅》成为“十二经”, 并刻十二经,立石国学”。宋代又于“十二经”内加《孟子》,至此,“十三经”最终形成。

中国古代的“干部必读”,演变至今,已成为人们学习古代文化的必备书和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