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七种留学生
从 1872 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算起,到“五四运动”前后,
出国学习的留学生约有 4 万多人。就出国方式而言,约可分为以下 7 种; 1.官费生。指那些由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直接拨款派出的留学生。史书上
也有各省、部、个别厂矿、大学提供经费派出留学生的人包括在内的。这类学生约占 60%—70%。
-
贵胄留学生。历史上亦称“贵胄游学生”,主要指清末派出的那些皇室和王公大臣子弟。这些人出国后,半是游玩,半是学习。他们多学数学和军事,成才者不多。
-
稽勋留学生。1912 年和 1913 年,南京设有稽勋局,旨在调查辛亥革命的有功人员,并选派了一些对革命有突出贡献的青年往欧美留学。人们将这些留学生称为“稽勋留学生”。
-
庚款留学生。“庚款”指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英、法、德、俄、美等国从《辛丑条约》中获取的赔款。1908 年,美国出于培养“亲美”人才的需要,决定从其所获款项中拿出一部分作为中国派留学生赴美的经费,所以人们把接受这部分费用出国留学的青年称为“庚款留学生”。
-
自费留学生。近代中国最早出国留学的自费生是 1873 年随第二批留美官费生出发的七位少年,此后出国的自费生日渐增多,至清末民初出现了高潮,有一阶段几乎占整个留学生总数的 1/2。
-
俭学生。俭学生有时和勤工俭学生通用,基本分三种情况:一种是靠别人资助一部分费用,自己出一部分费用,刻苦俭朴,出国留学;另一种是靠自己劳动得到部分学费,其余部分靠别人资助;第三种则是完全借做工解决经费,亦工亦学。
-
教会留学生。指受教会资助而出国留学的青年。一些来华的传教士出于培养信徒的需要,曾资助过为数不少的贫困青年往国外学习,但这些人学成后亦成传教士的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