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需要与管理

  1. 管好宏观,放开微观。宏观主要是指教育、教学思想,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微观,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方式,教的内容与规格、上课、考试、批改作业的具体方法等。

  2. 正确认识教育工作的时间、空间上的特点,实行较为灵活的“弹性管理”。教师的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是分不清上班和下班的。比如,下班以后, 在路上碰到学生打架、吸烟,教师必须管;作业改不完、课未备好,常常要放弃休息日加班⋯⋯因此,对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空间不宜管得过死。一般地说,教师们只要能按时上课和参加规定的会议及活动即可,不宜实行坐班制。

  3. 领导带头尊师,在全校树立尊敬教师的风气。

  4. 激励教职工树立“高成就”的思想。教师都希望自己的业务上比别人干得好,领导应因势利导,帮助教师把愿望转化为行动,根据不同教师的特长,帮助他们或者成为班主任工作的行家,或者成为学科教学的能手,或者成为组织课外活动的能人。

  5. 培养良好的教师集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内耗”。

  6. 正确评价教师的劳动和劳动成果,及时为教师提供劳动的信息反馈。不要把学生的问题都算在教师身上,不能单纯用考试成绩、升学率来衡量教师的劳动和教学效果。要经常地及时地向教师介绍他们劳动的成果。领导要使教师感到:领导是看得见我,信任我的,我在学校里是重要的。